-
公开(公告)号:CN117358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0024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吸附材料的包括活性炭和添加材料;所述添加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不低于所述活性炭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所述添加材料包括一维纤维材料和/或二维层状材料;所述活性炭和添加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10)。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材料中的添加材料能够形成导热通路和均匀的储热/释热网络,将活性炭包围在其中,可以在不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前提下,既增强了对油气的脱附性能,降低了残留量,又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23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00239.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车用活性炭制备原料包括物理活化后的基体材料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或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基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00。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结合物理活化,在850~1100℃下,复合盐熔化形成了熔盐,剧烈的颗粒运动加强了复合熔盐的扩散,从而促进了熔盐的均匀分散,因此可在较固定床更低的活化温度、更短的活化时间内得到车用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32567.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42 , C01B32/318 , F02M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多元醛类化合物、第一催化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成型、冷冻和热解,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廉,且避免了传统活性炭原料基本性质不可控的缺点;制备过程直接成型再活化,解决传统活性炭成型过程添加粘结剂带来的堵孔效应;精准控制活性炭材料的孔径分布,提升活性炭材料的吸脱附效果;引入储热介质,合理利用吸脱附热效应,提高活性炭材料的吸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824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11070.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熔点金属分散在溶剂中,进行超声,得到纳米金属颗粒;(2)混合配体和步骤(1)所述纳米金属颗粒,进行搅拌,得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3)将活性碳粉、粘结剂和步骤(2)所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分散在水中,依次进行成型和干燥,得到所述活性碳颗粒。将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在活性碳粉成型过程中加入,表面改性微纳米金属颗粒通过相变调控吸附‑脱附过程中体系热效应,从而提升材料整体的吸脱附性能,且所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具有稳定表面并均匀分散于活性碳材料结构内部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7340.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位于所述活性炭的孔道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孔径为1.5‑5nm;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为介孔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活性炭中引入特定孔径范围的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通过二者的结构调控,一方面通过“占位”效应缩小活性炭中大孔的效应,另一方面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独特的孔结构提升丁烷的吸附量和脱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00244.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 C01B32/318 , C01B32/3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所述车用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包括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高碳物质的含碳量≥80%;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和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高碳物质的质量比为(0.5~5):10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结合物理活化,随后清洗成型,可得到车用活性炭。通过对不同功能性的碱金属盐进行复配和活化工艺调控,可实现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孔径分布的定向设计,从而达到车用炭的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31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32564.2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碳资源化利用的碳硅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碳与水玻璃混合先进行加热预处理,然后进行活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将废弃活性炭及PET材料等废碳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利用水玻璃的碱性,采用微孔扩孔、大孔堵孔的策略,有效地将废碳中的微孔再活化扩孔,同时,水玻璃高温分解产生游离的SiO2,可以对大孔进行堵孔,所得碳硅复合材料的孔径分布窄,用于车用碳罐的汽油吸附效果好,工作容量大,结构稳定,且吸脱附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8780.3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气排放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样本数据,对源域和目标域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预处理数据;根据源域有标签数据及目标域无标签数据,预测目标域可能包含的运行工况,获取源域样本的工况权重;利用工况加权后的源域样本数据以及预处理后的目标域样本数据学习系统参数,实现目标域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本发明在充分考虑柴油车运行工况空间不同,及其对数据分布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解决了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重要性的动态量化,考虑了分类器类混淆的问题,实现了对柴油车排放等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7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318780.3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气排放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样本数据,对源域和目标域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预处理数据;根据源域有标签数据及目标域无标签数据,预测目标域可能包含的运行工况,获取源域样本的工况权重;利用工况加权后的源域样本数据以及预处理后的目标域样本数据学习系统参数,实现目标域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本发明在充分考虑柴油车运行工况空间不同,及其对数据分布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解决了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重要性的动态量化,考虑了分类器类混淆的问题,实现了对柴油车排放等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22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370260.4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远程排放监控技术的柴油车排放超标鉴定方法,其在GB17691‑2018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采集处理柴油车发动机数据流与相关数据项,通过结合车辆运行数据和尿素使用数据,实现了对柴油车排放情况的实时跟踪计算,有利于对实车排放超标情况的进行持续论证。通过所设定排放超标判定条件和阈值范围结合车载终端所采集的内外部参考指标,可辅助环保执法部门对识别的超标排放情况灵活监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