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2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7340.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位于所述活性炭的孔道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孔径为1.5‑5nm;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为介孔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活性炭中引入特定孔径范围的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通过二者的结构调控,一方面通过“占位”效应缩小活性炭中大孔的效应,另一方面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独特的孔结构提升丁烷的吸附量和脱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00244.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 C01B32/318 , C01B32/3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所述车用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包括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高碳物质的含碳量≥80%;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和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高碳物质的质量比为(0.5~5):10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结合物理活化,随后清洗成型,可得到车用活性炭。通过对不同功能性的碱金属盐进行复配和活化工艺调控,可实现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孔径分布的定向设计,从而达到车用炭的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23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00239.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车用活性炭制备原料包括物理活化后的基体材料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或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基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00。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结合物理活化,在850~1100℃下,复合盐熔化形成了熔盐,剧烈的颗粒运动加强了复合熔盐的扩散,从而促进了熔盐的均匀分散,因此可在较固定床更低的活化温度、更短的活化时间内得到车用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17358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0024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吸附材料的包括活性炭和添加材料;所述添加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不低于所述活性炭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所述添加材料包括一维纤维材料和/或二维层状材料;所述活性炭和添加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10)。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材料中的添加材料能够形成导热通路和均匀的储热/释热网络,将活性炭包围在其中,可以在不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前提下,既增强了对油气的脱附性能,降低了残留量,又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997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98934.3
申请日:2007-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二氧化硅的腐植酸钙复合材料,腐植酸钙重量占复合材料重量的20%~90%;制备步骤如下:1)提纯工业级腐植酸钠;2)工业级腐植酸钠、硅源化合物和水以质量份比为X∶1∶10比例均匀混合,X取0.1-7.5,加热至80-90℃时,在1mL~10mL/min滴加速度范围内滴加酸至反应液pH值为4~6,反应2小时,生成复合材料前驱体;硅源化合物为化学式为R2O·nSiO2水玻璃,R为碱金属,n=1~4;3)将饱和氯化钙溶液加入至复合材料前驱体中,80-90℃反应1小时;腐植酸钠和氯化钙发生共沉淀反应,将反应液离心分离,分出下层黑色凝胶状固体,烘干得掺杂二氧化硅的腐植酸钙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240288C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200410000824.5
申请日:2004-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A01N5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磷酸锆载银粉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向0.16~0.04mol/L的可溶性银盐的水溶液中,缓慢滴加3~4倍摩尔量的氨水,待溶液由棕色转为清澈透明,加入磷酸锆α-Zr(HPO4)2·H2O粉末,并搅拌1小时,离心分离,固相用水洗涤后,在80~100℃下烘干,即可得到层状磷酸锆载银粉末。本制备方法中银离子交换时间短,离子交换完全,原料利用率高,是一种快捷、准确、无银损失的新型银离子交换方法,其使得工业化生产更简捷、安全、优质和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640263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10000824.5
申请日:2004-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A01N5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磷酸锆载银粉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向0.16~0.04mol/L的可溶性银盐的水溶液中,缓慢滴加3~4倍摩尔量的氨水,待溶液由棕色转为清澈透明,加入磷酸锆α-Zr(HPO4)2·H2O粉末,并搅拌1小时,离心分离,固相用水洗涤后,在80~100℃下烘干,即可得到层状磷酸锆载银粉末。本制备方法中银离子交换时间短,离子交换完全,原料利用率高,是一种快捷、准确、无银损失的新型银离子交换方法,其使得工业化生产更简捷、安全、优质和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736517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410009474.9
申请日:2004-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净化材料,特别涉及甲醛捕收剂。将铜氨络合离子填充在钠基膨润土、活性白土或沸石的层间或孔隙中,在碱性条件下利用铜离子的氧化性将甲醛氧化成甲酸并最终以甲酸钠方式,或利用氨与甲醛反应,脱水后生成稳定六亚甲基四胺方式的捕捉环境中的甲醛。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920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80836.6
申请日:2009-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是采用铬和铈为主要组分,通过共沉淀法或者浸渍法,再经灼烧得到可以在低温下有效催化NH3还原NOx为N2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低温活性高,可以在80~150℃之间使用,且能够耐受体系中高达6%的CO的干扰,因此在烧结烟气脱硝操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