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363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121911.X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D9/0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的地层损失率确定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包括盾前地层失、盾中地层损失和盾尾地层损失三部分;加权累积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前地层损失率:考虑盾壳与管片之间存在必要的建筑隙情况下,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尾地层损失;计算盾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总地层损失率;本发明可快速获取盾构法施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方法简便且适用性较强;考虑多因素获取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提高了地表降的预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4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197748.5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1C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运营引起的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包括:依据路基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构建计算模型;地基土分层;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基底中心下竖向附加应力;确定计算深度;计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及加固区的平均复合地基模量;利用室内压缩试验所得不同土体的压缩模量计算各个土层的压缩量;把各分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值进行叠加,得到路基总沉降值;计算新建线路路基施工期引起的路基沉降;计算新增线路运营荷载引起的沉降;该方法快捷且易行,适用性较强,便于实施;提高了评估软土地区新建线路施工方法是否安全可靠的效率;对于快速评估新增线路对既有线路路基的影响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7748.5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1C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运营引起的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包括:依据路基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构建计算模型;地基土分层;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基底中心下竖向附加应力;确定计算深度;计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及加固区的平均复合地基模量;利用室内压缩试验所得不同土体的压缩模量计算各个土层的压缩量;把各分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值进行叠加,得到路基总沉降值;计算新建线路路基施工期引起的路基沉降;计算新增线路运营荷载引起的沉降;该方法快捷且易行,适用性较强,便于实施;提高了评估软土地区新建线路施工方法是否安全可靠的效率;对于快速评估新增线路对既有线路路基的影响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21911.X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D9/0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的地层损失率确定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包括盾前地层失、盾中地层损失和盾尾地层损失三部分;加权累积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前地层损失率:考虑盾壳与管片之间存在必要的建筑隙情况下,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尾地层损失;计算盾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总地层损失率;本发明可快速获取盾构法施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方法简便且适用性较强;考虑多因素获取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提高了地表降的预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2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2331.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桩体水平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在桩体布设两条平行且设置多个等距节点的光纤传感器测线,在每个等距节点处设置光纤传感器,获取桩体不同等距节点处的轴向应变实测数据;步骤2:依据差分与导数的关系,获取轴向应变和桩体水平位移的矩阵关系式;步骤3:依据围护桩底部的受力情况,明确边界条件;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边界条件应用于步骤2中得到的轴向应变和桩体水平位移的矩阵关系式,并通过逆变换将轴向应变换算成水平位移;本发明用通过该方法可快速获取桩体位移值,便于工程人员判别桩体变形程度,采用了与实际相符的假设条件,实施过程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1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202021.1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体与结构体的自洽整合建模方法,包括按体—面—线—点的格式批量输入待整合的地质体与结构体几何数据;采用包围盒法初步寻找包围盒重叠的地质体—结构体对;对每一个包围盒重叠的地质体—结构体对进行面—面之间的重叠与相交的布尔运算;针对所有面,建立有向面—有向环—有向线段—顶点的几何拓扑关系;针对所有体,建立有向体—有向壳—有向面的几何拓扑关系;针对每一个包围盒重叠的地质体—结构体对,给出其真实重叠状态;输出得到整合后的地质—结构一体化模型,本发明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天然的地质体与设计的结构体整合在一起,高效的为岩土工程分析提供地质—结构一体化模型,实现地质体与结构体的自洽整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1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19919.4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02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填方边坡多维度深部变形监测方法;包括:明确原始地层和填筑体分界线;在高填方边坡上,布设两个深度相同的孔,一个钻孔用于监测填筑体分层沉降,另外一个钻孔用于监测填筑体水平位移,并分别在两个孔中沿深度方向均匀布设数量为倍数关系的传感器;每隔时间间隔Δt,对分层沉降和土体固定式测斜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分层沉降和土体固定式测斜两个监测项目的集成和数据传输;通过该方法可实现高填方边坡多维度深部变形监测,获取填筑体沿钻孔每点的二维变形,包括该点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将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相结合,得到高填方边坡的多维度深部变形,可准确把握边坡稳定性,方法简便且适用性较强,便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31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96647.9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明确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数量,并划分力学参数种类:依靠室内试验获取为第一类力学参数,通过经验式取值获取为第二类力学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经验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为第三类力学参数;现场钻孔取样,开展土体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以及标准固结试验获取第一类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获取第二类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第三类力学参数;本发明用室内试验方法,并结合经验取值方法,实现了软土地区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的合理高效取值,便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657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8475.0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力学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岩体节理单元力学参数的取值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室内岩石基本力学试验,获取完整岩石的宏观力学参数;根据岩体质量分级标准对工程岩体进行岩体等级划分,获取等效岩体力学参数;根据Mohr‑Coulomb准则和关联流动法则,推导节理单元的弹塑性刚度矩阵;根据均匀化理论、极限应变理论,计算节理单元力学参数,并验证节理单元力学参数的合理性。本发明基于等效连续模型的思想,把结构面处理成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夹层,将岩体划分为弹性的岩石单元和弹塑性的节理单元,通过对整个节理岩体单元的分析,综合得到节理单元的力学特性,既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又便于直接应用室内试验测试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37826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559984.7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简化计算模型;进行地基土体分层;将堆载自重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进行堆载自重荷载的计算;计算基底下各计算点的土层竖向附加应力;计算考虑固结度影响的各土层压缩模量;计算各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地基总沉降;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计算地基各土层厚度中点处的附加应力及自重应力;计算不同土层厚度中点处的总应力;计算地基各土层考虑固结度变化的地基承载力并评判其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考虑了软弱土层固结度对地基沉降和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以计算得到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引起的地基沉降和极限承载力,易于操作,适用性较强,便于实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