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1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98412.1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0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火储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基础碳价波动的阶梯型碳交易价格成本模型;步骤2:将所建立的阶梯型碳交易价格成本模型引入,融合建立风光火储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模型;步骤3:建立两段鲁棒优化模型,以用于求解所述风光火储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模型,并考虑风光基本碳价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集合表征形式引入可调鲁棒参数Γ调节各时段优化结果的保守度,两段鲁棒优化模型采用列约束生成算法求解,形成风光火储综合能源低碳调度模型。本发明将储能系统与风光火电有机结合,应对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降低了火电机组的调峰压力,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2842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33413.4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B60W20/11 , B60W2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凸规划的混合动力汽车实时预测能量管理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发动机、复合双转子电机和蓄电池的凸拟合模型;建立能量管理的全局优化问题;联合凸规划与动态规划,求解发动机的启停状态与各部件的出力;最后,构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实时能量管理,将其应用于复合双转子电机混合动力汽车中。本发明在综合考虑各部件效率的前提下,提升了复合双转子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的求解效率,从而大幅降低了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实现实时能量管理时的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3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14590.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计及并网潮流的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最优参数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设时间内海上风电场内各风机的最大有功发电功率历史曲线;根据最大有功发电功率历史曲线建立包含海上风电制氢系统中各设备的稳态运行模型;针对稳态运行模型建立计及并网潮流的运行约束模型,根据稳态运行模型和运行约束模型整合为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模型;以经济性配置条件确定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模型的全生命周期优化目标函数,形成经济性配置问题;将经济性配置问题松弛为混合整数锥规划问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海上风电制氢储能的经济性配置混杂优化问题,并将该优化问题转成化混合整数锥规划问题,以提升电解槽、蓄电池的容量配置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0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911115292.2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多精度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功率预测模型评价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从不同角度反映待评价模型的精度指标,计算各精度指标对于待评价模型的独立评价值,并构建独立评价值数据矩阵;根据功效系数法和极值法对各独立评价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于Dempster合成法则计算各待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值;根据各待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值大小进行模型排序,实现各待评价模型的优选或者组合。本发明实施对电功率预测模型的全方位综合评价,进行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优选或者组合,以提高电功率预测的精准度,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优化运行调度,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68902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267469.1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凸优化的风/储/氢并网发电系统弃风消纳能量管理方法,属于新能源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得风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大输出有功功率曲线;建立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并设定其约束;建立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关系并限定其波动;确定系统运行时的目标函数;进行凸化处理,并初始化电解槽的开关状态;凸优化求解最优功率分配和对偶变量;根据对偶变量计算最优哈密顿值;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各部件的开关状态进行寻优;判断系统状态是否满足终值条件,是则终止计算输出结果,否则重复上述部分步骤。本发明考虑了并网功率波动的风/储/氢并网发电系统优化控制问题,实现消纳弃风和平滑并网有功功率波动,有效地利用过剩的风电。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50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1211141.4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IPC: C25B1/04 , C25B15/02 , C25B15/027 , C25B15/021 , C25B15/08 , C25B9/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制氢电解槽阵列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电解槽,每个电解槽的氢气出口端和氧气出口端分别与氢侧气液分离器和氧侧气液分离器连接,氢侧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和氧侧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并联后与热交换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其中一端连接,第一换热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液口连接,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接入换热环路,第一单向阀的出液口与加热器的其中一端连接,加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碱液循环泵与多个并联的第二单向阀连接,每个第二单向阀均匹配接入一个电解槽的进液口,且第一单向阀的出液口和加热器之间设有碱液补充支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幅减少电解槽阵列的启动时间,提升系统的快速响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22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995549.9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分层预测能量管理方法,属于新能源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建立长时间尺度和短时间尺度下的海风制氢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对长时间尺度和短时间尺度下的风机有功功率和并网负荷进行预测,采用动态规划与凸优化组合迭代的方法优化长时间尺度下电解槽阵列的开关序列控制和储能储氢状态轨迹,并使电解槽阵列按开关优化结果提前预热,再将长时间尺度下优化得到的储能储氢状态对偶变量值作为短时间尺度预测控制问题的已知条件,从而求得到当前风机、各电解槽阵列和储能的出力优化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9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88785.3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非对称占空比加内移相混合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原边全桥内移相比D0和副边开关管正向占空比D两个变量来确定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控制,由给定的约束条件与电压变比范围,通过对D0和D的计算与选取,实现功率的传输的方向与大小的控制同时将回流功率减小为零。对比现有双有源桥变换器控制方法,本发明方法在轻载时可使电路的回流功率降为零,控制策略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33465.2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预测性机器学习型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涉及中央空调系统控制领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环境参数、用户习惯和节假日规律等多特征变量,采用双种群粒子群训练算法模块优化支持向量机中央空调负荷预测算法模块,提高预测结果精确度和参数寻优性能;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全局参数寻优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满足了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最优化结果输出,又能实现动态预测性智能化管理和稳定控制。本发明提供既能满足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最优化,又能实现动态预测性智能化管理和稳定性控制为目的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1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321853.5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对谐波电流注入式孤岛检测法中抵消效应的注入方法。首先,提出一种以发电单元端电压引导谐波电流注入的注入模式;然后,基于这种模式,分别在无并网变压器和有并网变压器条件下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可能存在的相号故障和相序故障,推导出了可应对抵消效应的三相和单相谐波电流可用频率和相应的参数设置方式。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总结出一种具备容错性的完备的谐波电流注入方法。可以确定,越多的发电单元采用这种注入方法,抵消效应越弱,谐波电流注入式孤岛检测法的孤岛检测效果越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