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9421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12229.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桥 , 阮小勇 , 高峰 , 孙志强 , 邹洪波 , 贺国龙 , 卢许佳 , 王文成 , 李小伟 , 饶平 , 鲁玉明 , 周红祖 , 丁国鹏 , 吴文军 , 李信 , 王杰 , 胡双浩 , 罗维 , 代作强 , 刘志勇 , 范伯达
IPC: G06V20/52 , G06V10/774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7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人员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先确定有较高识别度的第一施工人员的目标施工作业类型,然后根据目标施工作业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第一作业人员识别模型来识别与第一施工人员配合施工的第二施工人员。进而根据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的配合施工关系,确定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所述的目标分组,根据目标分组缩小施工人员身份匹配识别的范围,从而可以范围更小的目标人员特征库中执行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比对匹配。如此,可以提高施工人员识别准确性和识别速度。(56)对比文件吴承彬.基于改进机器视觉的施工作业行为风险监测《.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3,第40卷(第3期),第82-87页.丁寒.地理空间信息的侦查应用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社会科学Ⅰ辑》.2022,(第9期),第G113-4页.Behnam Sherafat等.Automated Methodsfor Activity Recognitionof ConstructionWorkers and Equipment:State-of-the-ArtReview《.J. Constr. Eng. Manage.》.2020,第146卷(第6期),第1-19页.
-
公开(公告)号:CN11111251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39306.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钢网片成型加工设备。包括支撑基座和设置在支撑基座上的水平托架和冲压系统;水平托架设置于中横梁上并向一侧延伸构成水平平面平台,位于中横梁轴向中心线设置有用于钢网片成型的凹槽;冲压系统悬挂设置于上横梁上,包括驱动装置和冲压装置;驱动装置为两套并联同步驱动的气缸,冲压装置包括楔形冲压头和控制结构;楔形冲压头设置于中横梁轴向中心线上方,控制结构是固定横杆通过两端的齿轮与固定于立柱上的齿条齿合构成限位移动结构。本发明能够在施工现场加工钢网片内部支撑架,并将钢网片与支撑架焊接成钢网箱成品,降低钢网箱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解决了异形钢网箱加工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052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37263.1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B22F10/25 , B22F12/41 , B22F12/43 , B22F12/45 , B22F12/49 , B22F10/50 , B22F7/08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现场修复盾构机刀具的装置与方法。装置由控制主机、连续激光控制装置、连续激光头、纳秒脉冲激光控制装置、扫描振镜、同轴送粉器、保护气气瓶构成;纳秒脉冲激光控制装置和连续激光控制装置通过机械手臂分别控制两者的相对位置,随着纳秒激光的清洗和连续激光的熔覆,每一层进行堆积修复,最终形成无缺陷的盾构刀具。本发明利用纳秒脉冲激光清洗杂质、利用连续激光熔覆对磨损后的刀具进行修复,采用纳秒激光与连续激光同步置于待修理零件上方,随着纳秒激光的清洗和连续激光的熔覆,纳秒激光清洗和连续激光修复两者同步进行,逐步进行堆积修复,最终对受损的刀具进行实时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237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84156.7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焕强 , 代昌福 , 秦金德 , 刘聪平 , 午向阳 , 王陶昆 , 吴传意 , 鲁玉明 , 阮小勇 , 贺国龙 , 李小伟 , 李守华 , 韩永祯 , 邹洪波 , 胡勇 , 李信 , 吴文军 , 丁国鹏 , 王杰 , 王文成 , 陈涛 , 卢许佳 , 罗维 , 饶平 , 刘毅 , 冷潞槥 , 代作强 , 常鹏刚 , 梅熔玺
Abstract: 不足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施工供氧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位置处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施工监控图像;将施工监控图像进行图像输入施工动作耗氧量预测模型,获得与施工运动量相关的供氧量等级预测值;根据供氧量等级预测值调整与目标位置对应的弥散式供氧设备的氧气输出速率。通过施工动作耗氧量预测模型对目标位置上的施工监控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和施工人员施工运动量相符的与施工运动量相关的供氧量等级预测值,并依次控制与目标位置对应的弥散式供氧设备(56)对比文件姜旭东等.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龙溪口航电工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水运工程》.2023,(第10期),183-187.林利红.便携式低氧帐篷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1,(第5期),I140-316.Huang X等.Smart tunnel fire safetymanagement by sensor network andartificial intelligence《.Leverag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Infrastructure.CRC Press》.2022,423-443.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65099.6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方法,涉及隧道工程领域,解决现有的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解决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方法,采用循环施工的方式进行开挖及支护,首先在靠近隧道掌子面处的拱墙范围内进行小角度超前支护,并进行大角度超前注浆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其次,对隧道进行开挖,开挖后安装钢拱架并进行初期支护,沿钢拱架间隔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开挖一个连续注浆段后,暂停开挖,进行补强注浆,形成完整的固结加固拱圈。最后,按照Ⅴ级围岩设计及施工二次衬砌。本发明适用于Ⅳ~Ⅵ级围岩,隧道开挖潜在软岩大变形、大塌方风险,解决了软岩大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6398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677032.9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17/00 , B28B7/00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固定预制梁桥面泄水管的装置,属于铁路工程预制梁施工时的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是用于预制梁桥面泄水管的安装固定装置。它包括手柄装置、上部固定装置和底部固定装置,上部固定装置是在连接拉杆上套装保护管,在保护管内位于第一圆形钢板和第二圆形钢板之间套装弹簧;底部固定装置是在楔形钢环上口设置两个月牙形钢板,在楔形钢环下口设置底部钢板,底部钢板上开有连接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防止因振捣混凝土或钢筋有移动时造成泄水管底部移动,保证在箱梁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对泄水管安装位置没有扰动影响,可有效控制泄水管的安装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08676.3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机空推顶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承载台架、支腿油缸、滚珠、滚珠架及地面钢板。通过支腿油缸控制承载台架的顶升高度,滚珠架上安装有滚珠,滚珠与地面钢板滚道配合,实现盾构机的平稳平移。本发明通过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推进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升了施工效率。装置不依赖于传统钢轨的铺设,仅需铺设钢板即可灵活调整平移方向,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显著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与效率,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63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3332.X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隧道施工进度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先,在三维地理信息中构建所述目标隧道的隧道路径,将目标区域的岩层结构探测信息导入三维地理信息中;接着,将隧道路径划分为多个隧道掘进粒度;然后,将每个隧道掘进粒度对应的岩层结构信息、掘进深度及埋深信息输入到施工周期预测模型中进行预测,得到每个隧道掘进粒度对应的预测施工周期;最后,基于预测施工周期和三维地理信息生成隧道施工进度模型。上述方式基于不同隧道掘进粒度的信息预测施工周期,可以精细化的对不同隧道掘进粒度的施工周期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高整个隧道施工的进度精度,便于直观了解整个工程的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3332.X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隧道施工进度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先,在三维地理信息中构建所述目标隧道的隧道路径,将目标区域的岩层结构探测信息导入三维地理信息中;接着,将隧道路径划分为多个隧道掘进粒度;然后,将每个隧道掘进粒度对应的岩层结构信息、掘进深度及埋深信息输入到施工周期预测模型中进行预测,得到每个隧道掘进粒度对应的预测施工周期;最后,基于预测施工周期和三维地理信息生成隧道施工进度模型。上述方式基于不同隧道掘进粒度的信息预测施工周期,可以精细化的对不同隧道掘进粒度的施工周期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高整个隧道施工的进度精度,便于直观了解整个工程的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54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111565099.6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方法,涉及隧道工程领域,解决现有的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解决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方法,采用循环施工的方式进行开挖及支护,首先在靠近隧道掌子面处的拱墙范围内进行小角度超前支护,并进行大角度超前注浆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其次,对隧道进行开挖,开挖后安装钢拱架并进行初期支护,沿钢拱架间隔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开挖一个连续注浆段后,暂停开挖,进行补强注浆,形成完整的固结加固拱圈。最后,按照Ⅴ级围岩设计及施工二次衬砌。本发明适用于Ⅳ~Ⅵ级围岩,隧道开挖潜在软岩大变形、大塌方风险,解决了软岩大变形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