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41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411601943.X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E1酶促荧光信号放大策略的新型DNA纳米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在肝病分型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步骤S1、采用水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载体:TCPP‑Fe(Ⅲ)、BPyDC、ZrOCl2·8H2O和BA超声溶解在含DMF的圆底烧瓶中进行反应;步骤S2、制备DNA荧光探针:设计2个能够分别识别肝病高度相关的两个靶标miR‑122和miR‑222;步骤S3、制备MOF@DNA:将AH‑122‑FAM,AH‑222‑Cy5分别附着在MOF表面,得到MOF@DNA纳米探针。新型DNA纳米荧光探针可以在特定疾病区域内实现信号放大的空间控制,从而减少正常区域中的成像信号,提高miRNA成像的精确度,以区分肝脏疾病,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9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35341.8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Q1/682 , C12Q1/6825 , C12Q1/689 , C12N15/11 , C12R1/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 DNA步行器及APE1酶的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其涉及生物特异性检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设计DNA探针:包括发卡结构的镶嵌有RNA位点的底物链Zn‑S、具有酶活性的行走链Zn‑E、其部分互补链S1、DNA步行器输出链T1,并在发卡结构的两端修饰FAM荧光团和BHQ1猝灭剂形成AH‑FAM;制备DNA修饰磁珠得到3D DNA步行器(MDW);触发探针制备;荧光传感器制备:将触发探针、AH‑FAM、APE1酶、10×NEB缓冲液及Tri‑Hcl加入ddH2O中充分混合,所得溶液在37°C下孵育25分钟,然后转移到微比皿中;本发明将磁性3D DNA行走器与APE1酶结合的动力荧光生物传感器(MDWAE),用于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16S rRN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42724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37933.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T3/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3/4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感影像的拼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所有待拼接影像在地理空间内的位置信息,以确定拼接后的目标影像的尺寸;根据在地理空间内的位置关系,建立所述目标影像的像素坐标到所述待拼接影像中的图像块的映射;对每一所述像素坐标在所述映射中对应的图像块进行重采样,以得到所述目标影像在每一所述像素坐标位置处的像元值;若一个像素坐标所对应的图像块多于一个,则取所述多于一个的图像块像元值中的最大值为对应于所述像素坐标的像元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影像重叠区域图像的正常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6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677058.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系统动力响应求解方法及其系统,其包括构建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其将列车、轨道视为子系统A,将基础结构系统视为子系统B;基于车‑轨道‑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系统动力响应;针对每个分析周期,均判断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区域;若存在,采用混合积分策略分别计算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的动力响应,即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分别采用不同积分方法计算出各自的动力响应;若不存在,采用单一积分策略计算所述子系统A的动力响应。针对大尺度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系统,本发明实现了系统动力响应的高精度和快速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05427244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737933.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T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感影像的拼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所有待拼接影像在地理空间内的位置信息,以确定拼接后的目标影像的尺寸;根据在地理空间内的位置关系,建立所述目标影像的像素坐标到所述待拼接影像中的图像块的映射;对每一所述像素坐标在所述映射中对应的图像块进行重采样,以得到所述目标影像在每一所述像素坐标位置处的像元值;若一个像素坐标所对应的图像块多于一个,则取所述多于一个的图像块像元值中的最大值为对应于所述像素坐标的像元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影像重叠区域图像的正常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6247.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8/21 , G06F18/24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轨‑桥系统行车安全评价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构建桥梁的不同损伤工况组合,并模拟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行车过程以得到对应的力学响应序列;基于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力学响应序列利用TOPSIS评价算法评价打分,以打分结果为模型输入,以损伤工况组合为标签,构建样本数据集;利用样本数据集对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桥梁损伤预测模型;获取列车实际工况下经过轨道‑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序列,并对其评价打分;将实际工况的打分结果输入桥梁损伤预测模型中,得到桥梁的实际损伤工况组合。本发明能实现长期服役下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787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0155.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悬浮隧道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悬浮隧道管体‑锚索三维耦合系统振动分析方法,采用Hamilton原理分别建立锚索三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和隧道管体三维运动方程,根据锚索顶端节点位移和管体竖向位移、横向位移、扭转角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锚索与管体的三维变形协调方程,根据变形协调方程将锚索和管体的运动方程融合,建立管体‑锚索三维耦合系统整体非线性运动方程。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首次提出管体‑锚索耦合系统的三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同时考虑了锚索和隧道管体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二者连接点的变形协调关系,能更准确阐明锚索和隧道管体之间的耦合机理,能更全面客观反映管体‑锚索耦合系统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实际运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24080.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321 , G06F119/02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监测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关键子结构在第n时步的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扩展状态向量的一步更新值和扩展状态向量一步更新值的协方差矩阵;基于一步更新值和一步更新值的协方差矩阵确定所述关键子结构在第n+1时步的状态向量的更新值和所述状态向量的误差协方差矩阵;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噪声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基于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确定所述关键子结构在第n+1时步的噪声参数;基于所述更新值、所述误差协方差矩阵、第n+1时步的噪声参数确定所述关键子结构在第n+1时步的监测参数,能够实现对关键子结构的观测参数的确定,且能够提高确定的观测参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6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76247.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8/21 , G06F18/24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轨‑桥系统行车安全评价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构建桥梁的不同损伤工况组合,并模拟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行车过程以得到对应的力学响应序列;基于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力学响应序列利用TOPSIS评价算法评价打分,以打分结果为模型输入,以损伤工况组合为标签,构建样本数据集;利用样本数据集对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桥梁损伤预测模型;获取列车实际工况下经过轨道‑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序列,并对其评价打分;将实际工况的打分结果输入桥梁损伤预测模型中,得到桥梁的实际损伤工况组合。本发明能实现长期服役下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424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1397.X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方式协同肿瘤治疗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步骤S1、采用水热法制备双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步骤S2:将双配体金属有机框架分散于10mL无水乙醇中,加入五羰基溴化锰(I),磁搅拌,用无水甲醇彻底洗涤,以去除卸载的五羰基溴化锰(I);最后得到双配体金属有机框架@五羰基溴化锰(I);步骤S3、超声将CuCl2·2H2O和柠檬酸钠二水溶于50ml水溶液;步骤S4、制备双配体金属有机框架@五羰基溴化锰(I)@硫化铜。本发明提出的纳米药物结构稳定,能够在复杂肿瘤微环境中精准释放,能够方便地对肿瘤进行多方式协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每种单一治疗的副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