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弧形索鞍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35981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71620.0

    申请日:201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弧形索鞍,它包括塔索鞍纵梁,索鞍纵梁上在立面由低到高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索鞍轮装置,第一索鞍轮装置垂直于塔顶主梁设置,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与第一索鞍轮装置之间在水平面内具有第一锐角夹角;第一索鞍轮装置在立面水平设置,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在立面倾斜设置具有第一倾斜角;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的倾斜方向沿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与第一索鞍轮装置之间的在水平面内所述锐角夹角的方向向下倾斜。本发明主缆索实现水平面转向,索鞍倾斜产生的分力抵消主索水平转向产生的水平力,实现自平衡,从而使索鞍轮处于纯受压状态,大大降低了绳索系统的磨损。最少采用前后三排索鞍轮,精简结构体系,减小制造难度和自重。

    自平衡弧形索鞍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35981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010271620.0

    申请日:201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弧形索鞍,它包括塔索鞍纵梁,索鞍纵梁上在立面由低到高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索鞍轮装置,第一索鞍轮装置垂直于塔顶主梁设置,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与第一索鞍轮装置之间在水平面内具有第一锐角夹角;第一索鞍轮装置在立面水平设置,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在立面倾斜设置具有第一倾斜角;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的倾斜方向沿最后一个索鞍轮装置与第一索鞍轮装置之间的在水平面内所述锐角夹角的方向向下倾斜。本发明主缆索实现水平面转向,索鞍倾斜产生的分力抵消主索水平转向产生的水平力,实现自平衡,从而使索鞍轮处于纯受压状态,大大降低了绳索系统的磨损。最少采用前后三排索鞍轮,精简结构体系,减小制造难度和自重。

    一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

    公开(公告)号:CN10901928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811129255.2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属于构件吊装领域,这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包括活动连接件、两根第一梁和两根第二梁;两根第一梁相对设置,两根第二梁相对设置;两根第一梁与两根第二梁围合形成四边吊具架;活动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梁的端部的第一连接头,和用于连接第二梁的端部的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铰接,第一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吊点设置在四方吊具架的四角处,在四个吊点处通过活动连接件将第一梁和第二梁连接成整体。活动连接件与第一梁和第二梁的铰接轴的垂直设置,使得吊索夹角产生水平力分别由第一梁和第二梁均匀承受,且降低了内部刚性力的产生。

    一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

    公开(公告)号:CN1090192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29255.2

    申请日:2018-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1/10 B66C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属于构件吊装领域,这种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包括活动连接件、两根第一梁和两根第二梁;两根第一梁相对设置,两根第二梁相对设置;两根第一梁与两根第二梁围合形成四边吊具架;活动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梁的端部的第一连接头,和用于连接第二梁的端部的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铰接,第一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精度可调的压杆式吊具,吊点设置在四方吊具架的四角处,在四个吊点处通过活动连接件将第一梁和第二梁连接成整体。活动连接件与第一梁和第二梁的铰接轴的垂直设置,使得吊索夹角产生水平力分别由第一梁和第二梁均匀承受,且降低了内部刚性力的产生。

    一种模板配置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77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67239.0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模板配置方法。根据承台设计要求,确定模板配置的评价指标,选定一个模板尺寸范围,将选定的模板尺寸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间,通过分级穷举法获得所有的初始模板尺寸组合,选定一个初始模板尺寸组合对所有的承台进行初始配置,整理配置后的承台模板边角料尺寸并将其与初始配置的模板尺寸组合合并成为最终模板尺寸组合,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初始模板尺寸组合完成初始配置并获得最终模板尺寸组合,最后通过模板配置评价指标对所有最终模板尺寸组合进行筛选,选取最符合模板配置评价指标的组合作为承台模板设计方案。本发明将实际问题理论化,简单高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