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520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218350.5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C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本发明是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使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更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利用分形维数判断系数、沥青膜厚度、粉胶比作为级配设计指标操作简便,简化设计过程,能更快得到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76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215202.8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选型方法,具体以针入度和软化点作为沥青选型的技术指标,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疲劳试验进行验证。本发明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控制指标少,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61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010231883.9
申请日:2010-07-2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及其铺设工艺。现有的环氧沥青是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经固化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固化产物,与普通的ATPB相比,环氧沥青碎石稳定度是ATPB的2~3倍,疲劳寿命是ATPB的1.5倍以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是以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开级配碎石为骨料,温拌形成的混合料;其铺设工艺为:首先清扫底基层的表面;其次,均匀喷洒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0.4~0.6Kg/m2的喷洒量控制;第三,铺设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碾压成型,孔隙率达到18%~24%,并等待龄期结束之后施工面层。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疲劳耐久性差、抗腐蚀能力差、造价较高、不环保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398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77642.8
申请日:2011-03-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9D195/00 , C09D163/00 , C09D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3/185 , C08K3/16 , C08K5/053 , C08K5/098 , C08K5/20 , C08K11/00 , C08K2003/162 , C08K2003/166 , C08K2201/00 , C08L63/00 , C08L95/005 , C09D163/00 , E01C11/245 , C08K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路面融冰雪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冬季积雪会引起交通阻塞等严重后果,目前的除雪方法有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除雪中,人工除雪作业效率较低,机械除雪清除相对不彻底,撒布融雪剂仅将具有融雪作用的物质简单混合,铺撒不够均匀,且飞散到周围空气后,对环境影响较大;主动除雪成本过高,对路面结构会产生一定损害,缩短了道路使用寿命。本发明将融雪物质负载在载体材料上后与乳化沥青、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混合,喷洒到路面上,形成融冰雪路面涂层,使道路具有主动融雪的功能。本发明可将水的冰点降至-5~-20℃,从而清除道路冰雪,且具有缓释功能,涂层粘附性较强,耐磨效果好,可有效延长路面寿命,成本低廉,养护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15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267707.3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交柏嘉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力型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包括钢‑砼组合桥道梁和受拉主弦杆,受拉主弦杆与钢‑砼组合桥道梁构成主桁架结构;受拉主弦杆固连于塔柱且由塔柱向纵向逐渐降低且在主桁架结构正负弯矩相接处延伸到钢‑砼组合桥道梁下部;本发明受拉主弦杆通过腹杆与受压钢‑砼组合桥道梁联结形成优力型桁架结构体系:钢主弦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以混凝土为主材的钢‑砼组合桥道梁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优势,根除了砼受拉开裂的病害隐患,节省了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材料及措施费,极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效,并使桥梁的长期结构性能稳定可靠;此外,还能显著降低主梁结构的自重,有利于向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301324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22898.8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D127/08 , C09D7/12 , C04B4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氯偏乳液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防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大多防碳化性能差,抗老化性能差,涂刷工序复杂。本发明所述的涂层材料由80-90份氯偏乳液、1-3份膨润土、0.3-1份水性抗老化剂、1-5份钛白粉、1-5份绢云母、2-10份功能助剂体系、2-9份调节助剂体系混合制成;功能助剂体系由疏水剂、耐污剂、附着力促进剂按质量比10:2:3的比例组成;调节助剂体系由消泡剂、分散剂、流平型增稠剂按质量比2:1:4的比例组成。本发明能使混凝土在加速碳化条件下起到优异的防护效果,延缓混凝土碳化的发生,抗老化性能优异,涂层涂刷工序简单,从生产到施工的所有环节均安全环保,不污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61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31883.9
申请日:2010-07-2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及其铺设工艺。现有的环氧沥青是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经固化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固化产物,与普通的ATPB相比,环氧沥青碎石稳定度是ATPB的2~3倍,疲劳寿命是ATPB的1.5倍以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是以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开级配碎石为骨料,温拌形成的混合料;其铺设工艺为:首先清扫底基层的表面;其次,均匀喷洒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0.4~0.6kg/m2的喷洒量控制;第三,铺设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碾压成型,孔隙率达到18%~24%,并等待龄期结束之后施工面层。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疲劳耐久性差、抗腐蚀能力差、造价较高、不环保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80997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40006.8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排水降噪功能的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铺设工艺。现在的路面结构多存在疲劳耐久性差、抗油污腐蚀能力不强和自身无阻燃特性等问题。本发明是以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断开级配碎石为骨料,采用温拌工艺形成的混合料,其中环氧沥青与碎石的质量比为(4~5.5):100;铺设时首先清扫路面中面层的表面;其次,均匀喷洒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0.4~0.6Kg/m2的喷洒量控制;第三,铺设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凝土,碾压成型,并等待龄期结束之后开放交通。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功能,其环保特性、疲劳耐久性好,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和抗油污腐蚀特性,较之普通路面结构其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15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267707.3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柏嘉(西安)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力型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包括钢-砼组合桥道梁和受拉主弦杆,受拉主弦杆与钢-砼组合桥道梁构成主桁架结构;受拉主弦杆固连于塔柱且由塔柱向纵向逐渐降低且在主桁架结构正负弯矩相接处延伸到钢-砼组合桥道梁下部;本发明受拉主弦杆通过腹杆与受压钢-砼组合桥道梁联结形成优力型桁架结构体系:钢主弦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以混凝土为主材的钢-砼组合桥道梁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优势,根除了砼受拉开裂的病害隐患,节省了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材料及措施费,极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效,并使桥梁的长期结构性能稳定可靠;此外,还能显著降低主梁结构的自重,有利于向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202690110U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20242284.1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灭火功能的箱型混凝土边沟虹吸井。在隧道中发生火灾时会在路面形成火龙,火灾会沿路面及排水边沟在隧道内迅速蔓延。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腔设置框形隔断墙,将空间分为两部分;位于底部拐角的部分与隧道排污管连接,并与出水腔连通;另一部分被过滤网隔开,过滤网前的部分与路面边沟连接,过滤网后的部分有集水空间,并设置虹吸口与出水腔连通;出水腔设置隔断墙,分为左右两部分,隔断墙高度高于虹吸口顶面;隔断的右侧空间与在进水腔下通过的隧道排污管连接,隔断的左侧空间与虹吸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燃烧液体在检查井的各腔室内流转,利用虹吸缺氧完成灭火过程,减少火灾蔓延范围,降低火灾与二次灾害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