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AR和光学影像的优化特征选择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6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0500421.0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田馨 李林 翁永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源遥感影像地物分类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SAR影像和光学影像的优化特征选择分类方法,该方法获取同期的SAR和光学影像数据,对图像分别进行预处理后配准;分别提取光学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SAR影像特征矩阵、极化分解特征;通过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将提取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对提取出的各类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以及计算;选取重要性得分较高的影像特征参与影像地物分类,并验证其分类精度。本发明使分类结果更加稳定和精确。

    一种基于多种实体上下文的实体对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891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346496.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实体上下文的实体对齐方法,主要处理因为实体结构异构性、实体属性异构性以及实体文本描述异构性引起的实体对齐困难问题。对于实体结构异构性问题,本专利使用TransE和RDF2Vec方法分别处理一跳和多跳结构信息,获取实体结构编码。对于实体属性异构性,本专利使用图卷积网络技术和图注意力机制,对每个实体按其属性的重要性提取其属性、属性值的信息,并映射到低维稠密的向量空间中。对于实体文本描述异构性,本专利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获取文本语义信息,基于种子对齐实体信息进行模型的训练和学习,将实体的文本信息映射到低维稠密的向量空间。最后,本专利使用拼接技术和多视角技术对多种实体上下文进行联合对齐学习。

    一种医用显示器的可视角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3444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409278.0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显示器的可视角检测方法和装置,属于仪器光学检测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医用显示器的中心区域显示图像靶标,将显示器坐标系转换至机械臂坐标系下;标定摄像机、机械臂和医用显示器的相对位置,计算规划出机械臂末端所持亮度计的运动轨迹;每移动1°角度后,计算得出该位置的光亮度比。该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械臂末端的摄像机和亮度计,摄像机和亮度计相互平行,均与机械臂的活动末端的旋转轴的轴向垂直。本发明实现医用显示器可视角参数的现场自动化校准。无需复杂的支架搭建及定位调校过程,使医用显示器可视角参数的现场校准检测得以便捷开展,极大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种伪差分结构低噪声高线性跨阻放大器电路及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20730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61532.7

    申请日:2020-09-14

    Inventor: 陈莹梅 李林 王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差分结构低噪声高线性跨阻放大器电路,通过利用为后级主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的辅助跨阻放大器,将射极相连实现伪差分结构的跨阻放大器。引入射极退化电阻,实现输出直流电压抬高的同时,提高开环增益的线性度,同时对闭环增益的线性度也进行一定的优化。该结构利用辅助跨阻放大器提供一定的增益,将辅助跨阻放大器的反馈电阻降低后,有效抑制辅助跨阻放大器的噪声。辅助跨阻放大器的主次极点与主跨阻放大器的主次极点相同,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不改变放大器的等效二阶系统的响应形式。采用PAM4信号调制方式时,该跨阻放大器具有低噪声、高线性、高带宽、高增益和高输出直流电压等特点,经过55nm BiCMOS工艺验证,最大工作速率可达56Gbaud/s。

    悬索桥索夹安装位置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8742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661112.5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索夹安装位置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索鞍实测预偏量和空缆跨中最低点坐标,求出主缆无应力长度;其次根据实测恒载重量修正吊杆力;然后根据主缆实际无应力长度和修正后的吊杆力,求出主缆成桥线形、索夹的成桥位置、每个主缆索段(相邻索夹之间)的无应力长度;最后计算空缆状态下每个索段的水平长度和索夹的安装位置。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根据空缆实测线形和恒载称重结果对空缆状态索夹安装位置进行修正,进而保证成桥状态索夹位置和吊杆倾角的准确性。

    悬索桥吊杆无应力下料长度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064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34491.1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E01D11/02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吊杆无应力下料长度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实测空缆线形反算主缆的实际无应力长度;其次根据实测恒载重量修正吊杆力;然后根据主缆实际无应力长度和吊杆力修正值重新计算主缆成桥线形,主缆在各吊点的标高减去对应桥面标高获得吊杆的有应力长度,根据吊杆的有应力长度和吊杆力计算出吊杆的伸长量;最后由吊杆有应力长度减去吊杆伸长量获得吊杆无应力下料长度。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根据空缆实测线形和恒载称重结果对吊杆无应力长度进行修正,进而保证主梁的设计线形得以实现。

    一种定量表征水泥基材料孔隙率增加量空间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450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54729.7

    申请日:2012-1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万克树 李林 徐琼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表征水泥基材料孔隙率增加量空间分布的方法,用溶蚀前后的两次X射线断层照相灰度数据,定量计算因溶蚀而导致的孔隙率增加量,借助于X射线断层照相的三维数据,实现孔隙率增加量空间分布的定量表征。本发明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水泥基材料溶蚀损伤进行定量表征,可应用于水泥基材料的溶蚀损伤研究和应用。

    一种载氧体辅助可燃固废流化床燃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8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51453.2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氧体辅助可燃固废流化床燃烧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大大提高可燃固废的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其包括流化床装置,所述流化床装置连接固废给料装置,所述流化床装置顶部连接分离器的进烟口,所述分离器的出烟口连接出口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装置的下部为鼓包流化床、上部提升段为收口结构的快速循环流化床,所述流化床装置的上部提升段连接载氧体给料装置,所述分离器的返料口连接所述流化床装置的上部提升段,所述流化床装置的底部风室和开设于所述所述流化床装置的上部提升段的二次风口均连接送风机,所述出口烟道内设置有受热面、脱硝系统、除尘系统、脱硫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氧体辅助可燃固废流化床装置燃烧方法。

    多边形棱柱薄膜结构折叠工装系统及折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1771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481167.X

    申请日:2020-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边形棱柱薄膜结构折叠工装系统及折叠方法,由内部支架系统、外部支架系统、单元折叠系统和顶部连接系统组成。薄膜由内部支架撑起,外部支架利用套筒通过撑杆相互连接,套筒通过球铰连接单元折叠板,单元折叠板通过磁性等无损方法吸附固定在薄膜外侧,顶部连接板与撑杆用单向铰固定连接,共同组成了人工辅助的多边棱柱形薄膜折叠工装系统。本发明可通过外部驱动系统的作用,配合人工定向辅助折痕运动方向,将环形薄膜折叠压缩,解决薄膜折叠折痕不明确、薄膜折叠过程滑移以及薄膜折叠后复位等问题。本发明具有设计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无中心筒的旋风分离器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33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56422.8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中心筒的旋风分离器及分离方法,其中旋风分离器包括具有进料口、固体出口以及气体出口的分离器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器筒体的气体出口处设置有一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包括外层套筒和内层套筒,所述外层套筒与内层套筒之间形成一个具有环形出口的空间;在所述外层套筒上设置有压缩气体入口,用于向所述套筒结构的空间内通入压缩气体并从所述空间的环形出口排出。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失效事故,提高旋风分离器的运行灵活性,并且可以用于分级燃烧控制NOx生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