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3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48558.6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 , 广西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成分设计结合离线热处理生产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板,特定成分设计为采用红土镍矿代替镍合金生产高韧性耐磨钢,控制镍含量为0.50‑2.00wt.%;热轧后的钢板进行卷取、平整后离线热处理,所述离线热处理采用辊压式约束淬火和通过热风烟气循环加热进行低温回火。该方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耐磨钢的强韧性和成型性;生产出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钢板硬度为360‑500HB,抗拉强度为1100‑1650MPa,延伸率在11%‑15%,钢板残余应力在100MPa以下,‑60℃冲击韧性可达50J/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478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310048558.6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 , 广西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成分设计结合离线热处理生产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板,特定成分设计为采用红土镍矿代替镍合金生产高韧性耐磨钢,控制镍含量为0.50‑2.00wt.%;热轧后的钢板进行卷取、平整后离线热处理,所述离线热处理采用辊压式约束淬火和通过热风烟气循环加热进行低温回火。该方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耐磨钢的强韧性和成型性;生产出低应力高韧性薄规格耐磨钢,钢板硬度为360‑500HB,抗拉强度为1100‑1650MPa,延伸率在11%‑15%,钢板残余应力在100MPa以下,‑60℃冲击韧性可达50J/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38167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20433.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氏体高耐磨钢板冶炼及连铸制造方法,属于钢铁冶炼和连铸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炉外LF炉、RH炉精炼,保护浇铸,铸坯缓冷;其中,在冶炼过程中选用低氮原辅料,精炼过程中的成分和有害气体如O、N、H的控制以及连铸过程专用保护渣的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Ti元素的收得率,减少了钢板内部大颗粒夹杂物如TiN的产生,降低了铸坯、钢板加工易开裂的倾向;实现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的顺利连铸,解决了保护渣结团或者结冷钢问题,消除漏钢的风险,提高铸坯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260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53671.1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电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水电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5~0.08%;Si≤0.20%;Mn:0.6~1.2%;P≤0.015%;S≤0.004%;Cr:0.5~0.9%;Ni:4.0~4.8%;Mg:0.005~0.008%;La:0.012~0.018%;Zr:0.02~0.03%;N:0.008~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基于上述化学成分和配比,本申请所提及的水电钢可以满足120mm以上特厚规格1000MPa强度级别水电钢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620675.2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规格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的制造方法,属于工程材料制造领域。其制造方法如下:转炉冶炼、炉外精炼、保护浇铸、铸坯缓冷、连铸坯加热、轧制、冷却及热处理。本发明制造方法关键在于高渗透轧制、高精轧轧制温度;其高渗透轧制保证了板坯内部的变形量,使中心缺陷可以轧制愈合;提高精轧轧制温度有利于金属流动,促进TiC粒子分布均匀,降低轧制力,避免出现轧制裂纹。因为钢中具有大量微米级TiC粒子,因此无需进行严格的控制轧制,也可以保证晶粒细化效果;通过该工艺可以稳定生产性能良好且大于30mm厚规格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8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05104.4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3/06 , B22D11/111 , C21C7/00 , C21C7/06 , C21C7/064 , C21D1/18 , C21D8/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8 , C22C38/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稀土变质处理制备高韧性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冶炼、浇铸、连铸坯加热、轧制、冷却及热处理,其中该钢种中含有Ce:0.001%‑0.006%。本发明充分利用廉价稀土合金中的Ce元素,净化钢液,有效减轻或消除P、S在晶界偏聚;形成稀土复合粒子,使TiC粒子发生改性,提高TiC粒子增强型马氏体耐磨钢板的韧性;获得的钢板硬度为400‑500HB,抗拉强度为1400‑1600MPa,延伸率在10%‑13%,‑20℃冲击吸收功在35J以上,耐磨性为同硬度传统耐磨钢的1.5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4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99974.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Ti耐磨钢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路线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真空处理→连铸→板坯堆冷。钢的化学组成百分含量为C=0.25%~0.40%,Si=0.10%~0.50%,Mn%=0.70%~1.50%,P≤0.010%,S≤0.003%,Ti=0.20%~0.70%,Als=0.015%~0.060%,Cr=0.30%~1.0%,Mo=0.10%~0.50%,B=0.0008%~0.0025%,余量为Fe和其它微量元素。通过控制冶炼过程合金的选用和加入时机,真空处理及连续浇注工艺,精准命中成分要求,获得表面和内部质量良好的合格板坯,铸坯中TiC粒子尺寸细小,分布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0592491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970664.3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性马氏体/奥氏体双相耐磨钢板及制造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耐磨钢板含有如下合金成分:C:0.20‑0.40;Mn:3.00‑6.00;Si:0.05‑0.60;Mo:0.20‑0.60;Ti:0.40‑0.80;Al:0.02‑0.07;S≤0.002;P≤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中,所述高耐磨性马氏体/奥氏体双相耐磨钢板中含有体积分数为10‑35%的残余奥氏体和体积分数为0.5‑2.0%的超硬(Ti,Mo)xC粒子。通过向传统马氏体耐磨钢中引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10‑35%),在韧性较小时可提高韧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耐磨性;通过在基体中形成超硬(Ti,Mo)xC粒子,可增加钢板成品的耐磨性,有效阻止磨料压入钢板基体或者阻止磨料在钢板基体表面滑动、钝化磨粒尖角,使钢板的耐磨性为同硬度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的1.8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05546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0341244.9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60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双尺度TiC粒子复合强化低合金超级耐磨钢,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数含量为C:0.18~0.60%、Si:0.30~1.20%、Mn:1.00~3.00%、Cr:0.20~0.40%、Ti:0.2~1.00%、Mo:0.10~0.50%、B:0.0005~0.003%、S:≤0.005%、P:≤0.01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中,C、Ti的含量满足0.10%≤C%-Ti%/4≤0.40%;低合金超级耐磨钢中含有均匀分布的微米级TiC粒子和纳米级TiC粒子的双尺度TiC粒子。所述超级耐磨钢制备方法,包括冶炼、凝固成型、轧制、冷却和热处理步骤,其中冷却时,将轧制后的钢超快速冷却至450~750℃,然后进行堆冷。本发明耐磨钢的硬度在HB360‑550,耐磨性能达到相同硬度传统超级耐磨钢板的1.5~3.0倍,并且使用性能满足相关设备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40078.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C22C33/04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B21B1/02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高强屈比高强度结构钢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组成百分含量为C=0.08%~0.09%,Si=0.05%~0.10%,Mn=1.30%~1.45%,Cr=0.40%~0.50%,Nb=0.06%~0.07%,V=0.06%~0.07%,Ti=0.010%~0.015%,Als=0.020%~0.04%,B=0.0015%~0.0020%,酸溶B=0.0006%~0.0015%,N=0.0060%~0.0070%,余量为Fe和必不可少的杂质;DIB=67~95mm。本发明通过控制钢的淬透性和轧后冷却速度来调控钢中软相与硬相组织的相对比例,利用第二相析出强化基体获得较高的强屈比;精准控制Ti、N、B含量,钢种淬透性稳定;轧制、冷却工艺简单,易于现场操作实施;铁素体软相组织比例为5%~15%,强屈比不低于1.16,材料使用安全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