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装箱快速装卸的滚装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9208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47593.0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集装箱快速装卸的滚装船结构,包括设置在滚装船内部的货舱区域、以及设置在滚装船尾部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与货舱区域连通,在出入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关闭出入口的尾跳板;在所述货舱区域的顶部设有若干车吊组件;所述车吊组件包括单轨轨道和单轨车吊,单轨轨道安装在货舱区域的顶部甲板,单轨轨道的一端位于出入口处,单轨轨道的另一端沿货舱区域延伸,在单轨轨道上设置在单轨车吊,单轨车吊用于将集装箱在出入口处的拖车和滚装船内部的货舱区域之间来回搬运。所述单轨轨道安装在货舱区域顶部的强构件处,所述强构件为纵桁,单轨轨道与纵桁固定连接。

    一种可收放与存储小艇的船艇及小艇收集和登艇出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384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1143204.0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收放与存储小艇的船艇及小艇收集和登艇出海方法,船艇包括:艇舱,位于船艇中,小艇放置在拖车上并存储在艇舱中,且该艇舱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舷门,舷门配置有尾跳板;隧道,设置在船艇边侧并与海水相通,隧道首尾两端设置有小艇入口和小艇出口,隧道与艇舱相连,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设置在隧道处,用于拖车上的小艇下放至隧道的海水中;拖车由车架、万向滑轮和吊带组成,万向滑轮安装在车架底部,车架顶部两侧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之间安装有若干根合成弹性纤维吊带,未放置小艇时,纤维吊带呈松弛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小艇运输、下水和回收方式更加安全高效。

    氨燃料汽车运输船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038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83331.4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燃料汽车运输船,其包括氨燃料储存舱;氨燃料储存舱设于主甲板的下方,氨燃料储存舱位于机舱的前端壁的前方;氨燃料储存舱的顶部设有透气管,顶甲板上设有用于固定透气管的透气桅;所述氨燃料汽车运输船还包括氨燃料供应设备间和氨燃料再液化装置间;氨燃料供应设备间和氨燃料再液化装置间均设于氨燃料储存舱的侧方;机舱内设有废气脱氮系统和氨捕捉系统。本发明有效控制氨燃料泄漏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了剧毒的氨的泄漏和扩散风险对船舶安全和人员安全的威胁,实现采用氨作为燃料的汽车运输船设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种可收放与存储小艇的船艇及小艇收集和登艇出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384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43204.0

    申请日:2017-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D1/155 B60D1/36 B63B27/1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收放与存储小艇的船艇及小艇收集和登艇出海方法,船艇包括:艇舱,位于船艇中,小艇放置在拖车上并存储在艇舱中,且该艇舱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舷门,舷门配置有尾跳板;隧道,设置在船艇边侧并与海水相通,隧道首尾两端设置有小艇入口和小艇出口,隧道与艇舱相连,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设置在隧道处,用于拖车上的小艇下放至隧道的海水中;拖车由车架、万向滑轮和吊带组成,万向滑轮安装在车架底部,车架顶部两侧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之间安装有若干根合成弹性纤维吊带,未放置小艇时,纤维吊带呈松弛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小艇运输、下水和回收方式更加安全高效。

    一种内旋双桨船舶的船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7306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05254.1

    申请日:2016-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7 Y02T70/128 B63B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旋双桨船舶的船艉结构,包括一对小双尾鳍,从俯视图上看,自前向后具有向船体中轴的水平倾角,小尾鳍内的一对支撑轴也倾斜同样的角度。向内倾斜的小尾鳍与船艉流场的方向相顺应,减少了尾部水流分离,从而降低了阻力。另外,与桨的旋向相反的预旋流与桨发生作用的结果使桨后尾流旋转减弱或消除,达到了降低尾流能量的损失、提高推进效率的效果。本发明有效地改善了尾部流场,降低了螺旋桨激振力,将设计吃水下的螺旋桨一阶激振力降低到了1.5kPa之下,提高了船舶舒适性;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增加或改变尾部附体结构和尺寸,利于优化实施;在经济性和快速性上做了很好的兼顾。

    一种双机双桨船艉复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3971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1019545.8

    申请日:2015-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机双桨船艉复合结构,船艉一对螺旋桨的连接轴部位各自设有尾鳍(2);船体纵向方向上位于尾鳍(2)与舵之间的范围内,且船体横向方向上位于中间位置上设有小型呆木(1),小型呆木(1)纵向方向上位于螺旋桨位置或螺旋桨后方。本发明小型呆木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呆木形式对航向稳定性的贡献;相比传统呆木形式,减去与尾鳍侧面积重合的部分,只保留一个桨盘面附近的小呆木。小型呆木与尾鳍相互配合,维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小型呆木减小了一大部分湿表面积,从而降低摩擦阻力,从而降低了船体的总阻力;剖面厚度由上到下均匀减小,呈楔形样式。

    一种变间距压筋型横向半舱壁及强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72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767722.3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间距压筋型横向半舱壁及强度分析方法,应用于客滚船的上层建筑,包括压筋型横向半舱壁,所述压筋型横向半舱壁在靠近上层建筑舷侧的区域采用0.5S的压筋间距,所述压筋型横向半舱壁在中间区域采用标准压筋间距S,且所述压筋型横向半舱壁的端部连接有支柱;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变间距压筋型横向半舱壁的结构形式,可有效消除横摇工况下常规支柱的端部出现高应力集中区的问题和靠近舷侧的底部也容易出现高应力集中区后产生变形和裂纹的问题,还有本发明采用全船有限元计算方法和半解析分析软件PULS对变间距压筋型横向半舱壁的结构进行强度校核,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功能需求提高客滚船横向半舱壁的结构强度。

    客船与小艇对接方法及登离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454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583821.6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船与小艇的对接及登离艇方法,在客船左右两舷设置两个小艇隧道,隧道后侧设置小艇入口,隧道前侧设置小艇出口,小艇入口和小艇出口之间与海水相通;小艇从小艇入口驶入,进入隧道后,停靠在隧道旁的登艇平台,该登艇平台高于海面一定距离;登艇时:乘客通过登艇平台登上小艇,然后小艇从小艇出口驶离客船;离艇时:乘客从小艇,爬上登艇平台。本发明设有专门的游客登艇区,能保证乘客安全、且效率高、使用方便;乘客登离小艇的舒适度高,安全系数高,效率也高;登离小艇的成本较低;将隧道设计成可以收缩和展开的形式,不影响正常行驶状态下,船舶的宽度;尤其适用于适合豪华邮轮。

    客船与小艇对接方法及登离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454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583821.6

    申请日:2017-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2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船与小艇的对接及登离艇方法,在客船左右两舷设置两个小艇隧道,隧道后侧设置小艇入口,隧道前侧设置小艇出口,小艇入口和小艇出口之间与海水相通;小艇从小艇入口驶入,进入隧道后,停靠在隧道旁的登艇平台,该登艇平台高于海面一定距离;登艇时:乘客通过登艇平台登上小艇,然后小艇从小艇出口驶离客船;离艇时:乘客从小艇,爬上登艇平台。本发明设有专门的游客登艇区,能保证乘客安全、且效率高、使用方便;乘客登离小艇的舒适度高,安全系数高,效率也高;登离小艇的成本较低;将隧道设计成可以收缩和展开的形式,不影响正常行驶状态下,船舶的宽度;尤其适用于适合豪华邮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