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SITCC No.10010

    公开(公告)号:CN11383207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55359.X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SITCC No.10010,其具有高产坚果风味化合物的能力,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 2021742。该乳酸乳球菌产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苯甲醛的能力分别为167.80μmol/L、185.32μmol/L和69.53μmol/L,特别是作为辅助发酵剂在成熟切达奶酪中的3‑甲基丁醛产量为16.43μg/kg,最终成品的切达奶酪经过感官实验评定,坚果风味相较于空白组加强了3倍,整体香气强度提升2倍,改善了切达奶酪的坚果风味强度,促进其品质的提高,在奶酪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种同时检测切达奶酪中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38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32632.2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切达奶酪中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切达奶酪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再进行GC‑MS测定,包括以下步骤:1)对奶酪样品进行溶剂萃取,萃取完成后通过离心、分液处理得澄清样液;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样液进行SAFE处理,处理完成后对所得馏出液进行氮吹浓缩;3)取浓缩液进行GC‑MS测定,对奶酪样品中所含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同时准确、快速的测定切达奶酪中所含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对研究切达奶酪中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的具体组成及其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806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30051.3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利用Pickering乳化法包埋干酪乳杆菌制备得到水包油包水双乳液,即W1/O/W2双乳液,再对水包油包水双乳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冻干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冻干粉的制备方法主要以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80)和β‑环糊精(β‑CD)作为外层壁材,干酪乳杆菌为芯材,运用Pickering乳化法包埋干酪乳杆菌形成水包油包水(W1/O/W2)双乳液,并对包埋后的菌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稳定性较好的微胶囊冻干粉,最后将微胶囊冻干粉用于发酵乳的制备,本发明方法可以提高产品的香气物质浓度和改善感官效果。本发明方法制备条件相对温和,冻干后包埋样品活菌数为11.75±0.09log CFU/g,存活率为90.63±0.13%。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SITCC No.10010

    公开(公告)号:CN11383207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1255359.X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SITCC No.10010,其具有高产坚果风味化合物的能力,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 2021742。该乳酸乳球菌产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苯甲醛的能力分别为167.80μmol/L、185.32μmol/L和69.53μmol/L,特别是作为辅助发酵剂在成熟切达奶酪中的3‑甲基丁醛产量为16.43μg/kg,最终成品的切达奶酪经过感官实验评定,坚果风味相较于空白组加强了3倍,整体香气强度提升2倍,改善了切达奶酪的坚果风味强度,促进其品质的提高,在奶酪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