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12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1911204638.6

    申请日:2019-11-29

    Inventor: 大岛功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半导体装置的散热性或者可靠性的技术。半导体装置相邻且成分及浓度的至少一个相互不同;以及半导体芯片(8),其具有通过多个焊料(7a、7b)而与基板(6)接合的接合面。半导体芯片(8)的接合面包含半导体芯片(8)的发热或者对接合对象的应力相互不同的多个接合区域(8a、8b),多个焊料(7a、7b)与多个接合区域(8a、8b)对应地配设。(1)具有:基板(6);多个焊料(7a、7b),它们相互

    半导体装置、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72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80067408.1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不需要去除附着到2个散热面的树脂而使2个散热面露出的研磨工序,提高半导体装置的生产性以及可靠性。另外,抑制液体密封材料的漏出。半导体装置具备第1散热部件、框部件、第2散热部件、半导体元件以及密封树脂部。第1散热部件埋设于框部件。框部件具备框状部以及定位部。定位部处于框状部的内侧。第2散热部件抵接到定位部,通过定位部被定位。第1散热部件的第1散热面以及第2散热部件的第2散热面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露出于外部。半导体元件被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夹着。密封树脂部填充框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的间隙。

    半导体装置、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力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02232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880086471.5

    申请日:2018-01-19

    Inventor: 大岛功

    Abstract: 在绝缘基板(1)的电极(3)之上环状地形成第1定位树脂(4)。在第1定位树脂(4)的环的内侧,在电极(3)之上配置厚度比第1定位树脂(4)薄的第1板状焊料(5)。在第1板状焊料(5)之上配置半导体芯片(6)。将第1板状焊料(5)熔融而将半导体芯片(6)的下表面接合于电极(3)。

    半导体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126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1204638.6

    申请日:2019-11-29

    Inventor: 大岛功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半导体装置的散热性或者可靠性的技术。半导体装置(1)具有:基板(6);多个焊料(7a、7b),它们相互相邻且成分及浓度的至少一个相互不同;以及半导体芯片(8),其具有通过多个焊料(7a、7b)而与基板(6)接合的接合面。半导体芯片(8)的接合面包含半导体芯片(8)的发热或者对接合对象的应力相互不同的多个接合区域(8a、8b),多个焊料(7a、7b)与多个接合区域(8a、8b)对应地配设。

    光插座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6153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910133178.2

    申请日:2009-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4207 G02B6/42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靠性高的光插座。光插座(11)将内插有光纤的连接器套管(13)和光半导体封装件(15)结合。精密套筒(17)保持连接器套管(13)。插座主体(16)具有与光半导体封装件(15)连接的连接部(16a)、插入了精密套筒(17)的圆筒部(16b)、设置在连接部(16a)和圆筒部(16b)之间的隔开部(16c)。透明平行平板(18)不固定地关闭在精密套筒(17)的内端部和隔开部(16c)之间的区域。

    半导体装置、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72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980067408.1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不需要去除附着到2个散热面的树脂而使2个散热面露出的研磨工序,提高半导体装置的生产性以及可靠性。另外,抑制液体密封材料的漏出。半导体装置具备第1散热部件、框部件、第2散热部件、半导体元件以及密封树脂部。第1散热部件埋设于框部件。框部件具备框状部以及定位部。定位部处于框状部的内侧。第2散热部件抵接到定位部,通过定位部被定位。第1散热部件的第1散热面以及第2散热部件的第2散热面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露出于外部。半导体元件被第1散热部件和第2散热部件夹着。密封树脂部填充框部件与第2散热部件的间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