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77366C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410012006.7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岐阜三洋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 H01L29/0619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在现有的半导体装置中,存在在护圈区域耗尽层形状畸变,且不能得到稳定的耐压特性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由同一工序形成实动作区域的热氧化膜25和护圈区域的热氧化膜26。然后,通过在一度将热氧化膜25除去后再次形成,以例如8000~10000程度的膜厚形成护圈区域的热氧化膜26的膜厚。由此,含有可动离子31的CVD氧化膜27被形成在自外延层2表面离开的位置,可抑制可动离子31的影响引起的耗尽层的畸变,可维持规定的耐压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630100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200410012006.7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岐阜三洋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 H01L29/0619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在现有的半导体装置中,存在在护圈区域耗尽层形状畸变,且不能得到稳定的耐压特性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由同一工序形成实动作区域的热氧化膜25和护圈区域的热氧化膜26。然后,通过在一度将热氧化膜25除去后再次形成,以例如8000~10000程度的膜厚形成护圈区域的热氧化膜26的膜厚。由此,含有可动离子31的CVD氧化膜27被形成在自外延层2表面离开的位置,可抑制可动离子31的影响引起的耗尽层的畸变,可维持规定的耐压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624934A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申请号:CN200410012008.6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岐阜三洋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28 , H01L29/41741 , H01L29/4236 , H01L29/4238 , H01L29/4916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在现有的半导体装置中具有如下问题,主电流流动的主配线部的配线宽度狭窄且均匀形成,由于主配线部的电压下降,使元件内的单元不均一动作。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将主电流流动的主配线部24一端241的配线宽度W1设置成比主配线部24另一端242的配线宽度宽。主配线部24的配线宽度从一端241向另一端242逐渐变窄。由此,可降低位于主电流流动的电极焊盘部22近旁的单元和位于远方的单元的驱动电压差。其结果是,本发明可抑制主配线部24的电压下降,并实现元件内单元的均一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0372127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410012008.6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岐阜三洋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28 , H01L29/41741 , H01L29/4236 , H01L29/4238 , H01L29/4916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在现有的半导体装置中具有如下问题,主电流流动的主配线部的配线宽度狭窄且均匀形成,由于主配线部的电压下降,使元件内的单元不均一动作。在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中,将主电流流动的主配线部24一端241的配线宽度W1设置成比主配线部24另一端242的配线宽度宽。主配线部24的配线宽度从一端241向另一端242逐渐变窄。由此,可降低位于主电流流动的电极焊盘部22近旁的单元和位于远方的单元的驱动电压差。其结果是,本发明可抑制主配线部24的电压下降,并实现元件内单元的均一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885561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94045.5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7/02 , H02H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696 , H01L29/086 , H01L29/66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保护电路,在现有结构中,源极区域及体区域(背栅区域)与共同的源极电极接触,不能分别控制源极区域和背栅区域的电位。因此,在将这种MOSFET用于双向转换元件时,将两个MOSFET串联连接,由控制电路进行MOSFET的导通截止及寄生二极管的控制,阻碍了装置的小型化。设置与源极区域接触的第一电极层和与体区域(背栅)接触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绝缘,分别沿与沟槽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可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施加电位,进行防止因寄生二极管造成的逆流的控制。因此,可由一个MOSFET实现双向的转换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449781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410103716.0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1/26586 , H01L29/0869 , H01L29/4236 , H01L29/66727 , H01L29/66734
Abstract: 一种绝缘栅极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解决由于层间绝缘膜从衬底表面突出而产生的如下可靠性问题等,在形成于其上的源电极上产生有分步敷层,引线结合时的应力使层间绝缘膜或衬底产生裂纹,而不能均匀地形成源电极而配线电阻增大。将层间绝缘膜完全埋入槽内。由此,由于源电极可大致平坦地在栅电极上部形成,故可防止分步敷层产生的不良。在裂纹,源极区域底盘区域、层间绝缘膜形成的三个工序中使用一片掩膜,可减小掩膜的对准误差的裕量,可实现比线宽限制的限界值更紧缩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0364113C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410012020.7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872 , H01L21/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143 , H01L29/861 , H01L29/87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在n-外延层设置p+型半导体层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中,不考虑IR,可实现低VF,但和通常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相比,一般VF较高。当适宜地选择肖特基金属层时,可降低VF,但要进一步降低则有限。另一方面,如果降低n-型半导体层的比电阻,虽可实现VF,但仍具有耐压劣化的问题。在可确保规定耐压的第一n-型半导体层上层积比电阻低的第二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区域与第二n-型半导体层相同或比其深。由此,在可通过耗尽层的夹断抑制IR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中,可降低VF,且可确保规定的耐压。
-
公开(公告)号:CN1770468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07043.0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42368 , H01L29/66734
Abstract: 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降低槽型MOSFET的电容,在槽底部形成绝缘膜构成的电容层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绝缘膜的电容层难于实现稳定的形成。由非掺杂多晶硅形成电容层。和由绝缘膜形成的电容层不同,可抑止接缝的产生等,可形成稳定的电容层。另外作为电容层使用的多晶硅也可以是掺杂的多晶硅,由于形成于多晶硅表面的氧化膜也作为电容层起作用,故可提供低电容的绝缘栅型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645628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410103716.0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1/26586 , H01L29/0869 , H01L29/4236 , H01L29/66727 , H01L29/66734
Abstract: 一种绝缘栅极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解决由于层间绝缘膜从衬底表面突出而产生的如下可靠性问题等,在形成于其上的源电极上产生有分步敷层,引线结合时的应力使层间绝缘膜或衬底产生裂纹,而不能均匀地形成源电极而配线电阻增大。将层间绝缘膜完全埋入槽内。由此,由于源电极可大致平坦地在栅电极上部形成,故可防止分步敷层产生的不良。在裂纹,源极区域底盘区域、层间绝缘膜形成的三个工序中使用一片掩膜,可减小掩膜的对准误差的裕量,可实现比线宽限制的限界值更紧缩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0454577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10107043.0
申请日:2005-09-27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42368 , H01L29/66734
Abstract: 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降低槽型MOSFET的电容,在槽底部形成绝缘膜构成的电容层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绝缘膜的电容层难于实现稳定的形成。由非掺杂多晶硅形成电容层。和由绝缘膜形成的电容层不同,可抑止接缝的产生等,可形成稳定的电容层。另外作为电容层使用的多晶硅也可以是掺杂的多晶硅,由于形成于多晶硅表面的氧化膜也作为电容层起作用,故可提供低电容的绝缘栅型器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