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5845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949352.6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助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及转向助力控制方法,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动力耦合机构和液压泵,动力耦合机构设置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分别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和汽车的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泵传动连接于动力耦合机构的输出轴;转向助力控制方法执行于上述的汽车转向助力装置,若发动机运行,电动机和发动机共同驱动液压泵,若发动机没有运行,电动机单独驱动液压泵。在双模模式下,不仅功率大,可靠性高,还能够实现车速与转向助力力矩的解耦,并且在发动机没有运行的情况下,电动机还能够单独驱动液压泵,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38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71610.4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轴总成、转向桥及车辆,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前轴总成包括前轴、转向节、止滚一体轴承、主销及第一堵盖。转向节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前轴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之间;止滚一体轴承包括部分同轴安装于第二连接孔的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内同轴设置有滚针轴承和止推轴承,滚针轴承位于第二叉体,止推轴承位于前轴和第二叉体之间,外壳体与止推轴承之间设置有防尘密封结构;主销依次穿过第一叉体、前轴、止推轴承和滚针轴承,止推轴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主销密封抵接的内密封圈;第一堵盖与外壳体的位于第二连接孔内的端面密封抵接。本发明能够降低整车的维修保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15845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49352.6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助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及转向助力控制方法,汽车转向助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动力耦合机构和液压泵,动力耦合机构设置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分别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和汽车的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泵传动连接于动力耦合机构的输出轴;转向助力控制方法执行于上述的汽车转向助力装置,若发动机运行,电动机和发动机共同驱动液压泵,若发动机没有运行,电动机单独驱动液压泵。在双模模式下,不仅功率大,可靠性高,还能够实现车速与转向助力力矩的解耦,并且在发动机没有运行的情况下,电动机还能够单独驱动液压泵,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9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04669.5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D21/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商用车制动抖动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目标车辆传感器的应变精度满足指定精度条件、且目标车辆处于指定负载条件的情况下,将目标车辆调整为目标悬架姿态,以保证目标车辆的悬架姿态为悬架状态,通过设置目标车辆相应的抖动传递路径,在目标车辆处于台架试验的情况下,基于抖动传递路径,获取目标车辆的抖动传递数据,基于抖动传递数据和抖动传递路径,能够准确分析车辆抖动特性,以确定关键抖动部件,然后更改关键抖动部件的结构,以降低关键抖动部件的抖动频率,避免关键抖动部件的抖动,从而降低目标车辆的制动抖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8294.0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1L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V型推力杆螺栓受力检测方法、设备、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V型推力杆的第一连接杆的第一应变数据、第二连接杆的第二应变数据。确定待测V型推力杆整体沿X方向的第一整体受力数据和整体沿Y方向的第二整体受力数据。获取车桥的第一端与车辆的车架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移,以及车桥的第二端与车辆的车架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移。根据第一相对位移、第二相对位移、待测V型推力杆的自身参数、第一整体受力数据、第二整体受力数据,确定大端端头组件上的螺栓的第一目标受力数据。得到了V型推力杆上的螺栓受力的检测数据,便于为后续对螺栓的防松动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4694.6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刚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标螺栓拧紧至贴合扭矩时,获取目标螺栓的螺栓贴合长度和螺栓刚度;从贴合扭矩所对应的位置处开始,控制目标螺栓向被夹紧件方向依次进行多次拧紧操作,并获取每次拧紧操作对应的拧紧角度和螺栓长度;根据螺栓贴合长度、螺栓刚度、多次拧紧操作各自对应的拧紧角度以及多次拧紧操作各自对应的螺栓长度,确定被夹紧件刚度。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刚度测试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745494.1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扭矩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连接件的贴合扭矩信息;获取所述连接件的轴向力信息,并基于所述轴向力信息确定所述连接件的旋转角度;监测所述连接件基于所述贴合扭矩信息和所述旋转角度拧紧之后的监测扭矩;基于所述轴向力信息以及贴合扭矩信息,确定所述连接件的监测扭矩限制;判断所述监测扭矩是否满足所述监测扭矩限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所述贴合扭矩信息以及所述旋转角度的设置是否合理。采用本方法能够监测连接件是否存在扭矩拧紧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以及连接件拧紧时轴向力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054350.1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转向系统的设计参数;根据所述设计参数,利用预设的车辆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设仿真工具输出所述设计参数对应的车辆转向系统的性能参数;其中,所述车辆转向系统模型是基于所述预设仿真工具搭建的模型,所述设计参数为所述车辆转向系统模型的输入,所述性能参数为所述车辆转向系统的输出。采用本方法能够满足对于车辆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需求,实现了设计参数变化对于性能参数影响的快速计算,简化了性能参数的计算过程,也降低了模型搭建的复杂度和工作量,从而提高了车辆转向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11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949908.1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总成及汽车,该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器本体、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冷却单元,该减振器本体被配置为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包括活塞缸和活塞组件,该活塞缸内部中空形成工作腔,该活塞组件的一部分插设于该工作腔,能够沿该工作腔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该发电单元设置于该减振器本体,被配置为当该活塞组件运作时产生电能;该储能单元设置于该减振器本体的一部分,电连接于该发电单元;该冷却单元设置于该减振器本体的一部分,电连接于该储能单元,被配置为对该活塞缸进行降温。该减振器总成能够自发电,并且将自发电获得的电能供给自身冷却单元的运行过程使用,实现冷却效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9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00570.1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30/15 , G06T17/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前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车辆前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将工字梁、转向节、轮毂、转向节上臂、转向节下臂和转向横拉杆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受力,并能在冲击工况、侧滑工况、转向工况和制动工况下,综合评价前轴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分析转向系统在垂向载荷和转向极限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可靠性,评估影响转向特性的外倾角和前束数值的变化,进而达到高效、全面且准确地对前轴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目的,能够全面的评估前轴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前轴系统的结构设计、质量控制和性能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