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活化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38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09103.9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活化方法。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设所述燃料电池的第一工作参数,向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分别通入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设置所述阳极气体和所述阴极气体为氮气,所述氮气的湿度为20%RH~40%RH;待所述燃料电池达到第一工作参数时,切换所述阳极气体为氢气,切换所述阴极气体为空气或氧气,进行第二工作步骤;增加所述氢气和所述空气或氧气的湿度至40%RH~60%RH,进行第三工作步骤;再增加所述氢气和所述空气或氧气的湿度至60%RH~80%RH,进行第四工作步骤。本申请提供的活化方法简单高效,仅需要一次气体切换,且能够有效活化燃料电池。

    一种燃料电池的性能恢复方法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577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04397.0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性能恢复方法及燃料电池,所述性能恢复方法包括:(1)设置性能降低的燃料电池的工作条件,并向所述燃料电池的阳极与阴极通入增湿氮气;(2)待所述燃料电池达到工作条件后,将向阳极通入的增湿氮气替换为增湿氢气;(3)再采用恒电压模式,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三角波电压循环;(4)再将向所述阴极通入的增湿氮气替换为增湿空气,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方波电压循环。本发明通过在增湿氢气与增湿氮气下进行三角波电压循环,在增湿氢气与增湿空气下进行方波电压循环,一方面去除了燃料电池中催化层表面的氧化物及杂质,有利于三相界面的形成;另一方面提高了燃料电池中催化层的催化剂活性位点,导致反应效率提高。

    核壳结构铂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66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90329.7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壳结构铂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铂前驱体、非贵金属前驱体、载体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S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并通入氢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加热反应,随后固液分离取固体,对固体进行第一次煅烧处理,得到第一中间体;还原剂包括甲酸、抗坏血酸和油胺中的至少一种。S3、对所述第一中间体的合金层的表层进行刻蚀处理以除去表层中的非贵金属原子,得到第二中间体;第二中间体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的金属层,金属层包括铂原子与非贵金属原子的合金核和包覆在合金核表面的铂壳。S4、对第二中间体进行第二次煅烧处理,得到核壳结构铂基催化剂。

    一种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9406.4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基材进行水诱导处理后用模板进行复刻;(2)将一面设置有背膜的质子交换膜与复刻得到的模板复合后进行热压,所述质子交换膜一侧靠近模板;(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冷却后在模板侧涂覆阴极催化层浆液,质子交换膜膜侧涂覆阳极催化层浆液,干燥得到所述膜电极,本发明通过水诱导的方法制成具有纳微米褶皱的模板,并将之复刻在质子交换膜表面,增加了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膜电极催化浆液、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02072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15141.3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电极催化浆液、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燃料电池。上述膜电极催化浆液包含催化剂、离子聚合物、分散溶剂以及铁磁性纳米颗粒。其中,铁磁性纳米颗粒能够在磁场作用下运动。在制备膜电极时,将上述膜电极催化浆液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作为催化层,在干燥过程中,通过施加磁场,能够使铁磁性纳米颗粒在催化层中移动,提高催化层的孔隙率。并且,能够形成有序化分布的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有序化的分布,更易于形成连通的孔隙通道,有利于膜电极工作过程中水和气体的传输。此外,铁磁性纳米颗粒为纳米尺度,所形成孔隙通路的尺寸为纳米级,提升了催化层的次孔率,有利于膜电极工作过程中水的外排和气体的输送,从而提高膜电极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