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圆二色性超表面及设计、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4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57884.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王晨乾 王钦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圆二色性超表面及设计、制备方法。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针对像素式二维平面拓扑单连通结构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能快速针对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宽带特定透射圆二色性光谱逆向设计,反演得到二维超表面的微纳结构单元,有效提高设计的效率。本发明采用二维平面拓扑单连通结构,可在最大范围内拓展设计的自由度,并规避设计中出现的杂点。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设计方法,其带宽和设计自由度均有较大提升,适应于包括宽带窄带的多种目标设计,且设计速度较快,基于电脑配置可在一到数分钟内完成结构的迭代优化,得到目标条件下最优的微纳结构单元,在横向二维平面内周期性延拓,得到圆二色性超表面。

    一种六方氮化硼上生长氮化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0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0300393.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方氮化硼上生长氮化镓的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箔上生长得到六方氮化硼;降温处理使其表面出现连续且均匀的褶皱;将铜箔上具有褶皱的六方氮化硼转移到其它衬底上作为生长氮化镓的插入层;利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六方氮化硼褶皱;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低V/III比氮化镓成核层;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高V/III比氮化镓层。本发明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六方氮化硼褶皱,在六方氮化硼褶皱处形成缺陷和原子台阶,以六方氮化硼褶皱边缘为成核点,侧向生长形成完整连续的氮化镓薄膜。侧向生长的过程也减少了外延层中的位错,进一步提高了氮化镓的晶体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种基于硫系材料的激光高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864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79195.8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标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硫系材料激光高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使用颗粒或粉末状高分子聚合物、粉末状硫族化合物材料、增韧剂、润滑剂和抗氧化剂。通过高速混合设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与粉末状硫族化合物材料、增韧剂和抗氧化剂等添加剂进行预混合,熔融混合并挤出切粒,制成改性高分子材料。将制成的均匀混合高分子聚合物颗粒用流延方法制成薄膜,其中含有激光吸收剂。这种薄膜能够克服传统标记物的一些缺点,如易损坏、不耐水氧等问题。激光高敏薄膜具备高精度记录和高速记录的能力,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对象物的不同表面形状,相比基于热压印和喷墨方式的记录,激光标记方式还具有记录不易消除的优势。

    石墨烯/介质材料为复合衬底的三族氮化物微米柱结构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355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710104757.9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介质材料为复合衬底的三族氮化物微米柱结构及制备方法。石墨烯由低温固态碳源法在非蓝宝石介质材料上直接制备,得到复合衬底,再在复合衬底的石墨烯上生长出三族氮化物微米柱,得到一种石墨烯/介质材料为复合衬底的三族氮化物微米柱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在某些介质材料上三族氮化物无法成核生长的难题,拓宽了三族氮化物外延用介质衬底的范围。尤其是使用石墨烯/石英复合衬底外延三族氮化物,可以有效降低外延成本。本发明流程简单易行,原材料价廉易得,适合规模化生产。

    一种反射式正交圆偏振双聚焦超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36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05068.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杨兴 王钦华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微纳光子技术领域,为解决基于PB相位设计的超透镜只能聚焦单一的出射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反射式正交圆偏振双聚焦超透镜及设计方法,基底上表面沉积的由纳米柱按照固定周期排布的纳米柱阵列,纳米柱阵列的端面沉积一层纳米柱端面金属膜,基底上表面与纳米柱阵列之间的空隙部分沉积一层基底表面金属膜;所述纳米柱上端面为倾斜平面,倾斜平面边界呈椭圆形,不同纳米柱上端面的倾斜平面具有不同的方位角、长轴、短轴、中心厚。纳米柱端面金属膜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使反射场中的同向偏振分量产生共振相位,同时通过改变纳米柱的方位角实现反射场中交叉偏振分量不同的相位响应,使得交叉偏振分量也能被聚焦。

    一种基于超表面结构的超宽带光学透明微波吸收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54254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83613.6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许世栋 王钦华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结构的超宽带光学透明微波吸收器件。该超宽带光学透明微波吸收器件为复合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电阻膜、第一介质层、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层、第二介质层和金属网格衬底。利用金属网格衬底的电磁屏蔽原理实现了器件的光学透明化,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层实现在特定频段具的强吸收能力,通过引入相干完美吸收在高反射频率处实现连续超宽带的高吸收。将相干完美吸收和传统的频率选择性吸收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器件的吸收带宽。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光学透明度高、微波吸收性能强等优点。避免器件体积大、光学与微波性能兼容性差等缺点。

    一种基于石墨烯吸收增强的近红外宽波段光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1198382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852605.9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吸收增强的近红外宽波段光开关,包括:衬底,以及覆盖在衬底上的调制层,调制层上通过光刻‑镀膜设有介质层和金属纳米圆柱阵列,金属纳米圆柱阵列作为电极一,调制层上通过镀膜设有电极二,调制层为石墨烯;石墨烯层直接生长或者转移至衬底上,所述石墨烯层上施加有垂直方向的直流偏置电压,介质层的材料为光刻胶,光刻胶通过旋涂机旋涂于调制层的上方,通过二次双光束全息光刻工艺形成介质层,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吸收增强的近红外宽波段光开关,以解决现有石墨烯光开关调制深度较低和制备复杂的问题,实现了一种与入射偏振无关,结构和制备相对简单,具有优异调制深度和调制带宽的反射式光开关。

    一种可调的等离子体光子晶体选频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7968240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1472734.X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的等离子体光子晶体选频滤波器,包括支撑箱、设于支撑箱内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支撑箱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的内部和第二接口的内部均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相连接,第一接口的外部和第二接口的外部其中之一与驱动电源相连接,另一个与地相连接,支撑箱的左侧面设置有矩形波导,支撑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包括光电探测器、与光电探测器相连接的信号输出接口。本发明等离子体光子晶体制成的滤波器,在禁带范围内,滤波效果良好,透射的频率成分单一性好,且实际效果与设计吻合度高;制作成本低;通过等离子体的调节,实现了可调的窄带选频。

    一种基于多腔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偏振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30850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11027.7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腔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偏振器件,所述偏振器件包括基底和薄膜结构;所述基底上具有光栅,所述薄膜结构设置在所述光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层和至少一层介质层,其中,每层所述介质层均位于两个所述金属层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器件基于多腔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偏振器件为实现超带宽,性能优异,容易制备的偏振器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种基于氮化镓薄膜的微型柔性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1155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86141.1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氮化镓薄膜的微型柔性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烯/介质材料为复合衬底上直接生长晶圆级、低应力氮化镓薄膜,经机械剥离,从衬底上得到可整体转移的氮化镓薄膜,通过掩膜制作金属电极,再将氮化镓薄膜转移到柔性衬底上,制成柔性紫外探测器,实现对紫外光的探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切割方法快速,可批量、低成本制作氮化镓基微型紫外探测器。本发明提供的微型柔性紫外响应探测器,其典型尺寸为0.01~100mm2,并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支持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下工作,可应用于微型、可穿戴的紫外探测设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