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959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12486.6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缺陷容忍的加筋筒壳快速优化设计方法,属于航空航天结构主承力构件设计技术领域。步骤:1)建立加筋筒壳初始设计有限元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显式后屈曲分析进行缺陷敏感性分析;2)确定刚度折减关系函数,建立加筋筒壳结构的不完全折减刚度屈曲分析模型;3)基于不完全折减刚度法开展面向缺陷容忍的加筋筒壳优化设计;4)对优化结果的非完善模型进行承载分析和精度验证。本发明充分考虑结构设计和极限承载以及缺陷敏感性的耦合关系,通过同时提高结构的理论承载和抗缺陷能力,实现航天筒壳结构的精细化、轻量化设计;能够实现航天加筋筒壳结构面向缺陷容忍的快速优化设计,解决运载火箭中复杂薄壁结构精细化、轻量化设计计算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666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356058.5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横纵分离一体化级间线式分离装置及其应用,属于航天级间分离领域。装置包括:双向线式分离环和异面分离切割索;所述双向线式分离环为环状结构,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纵向分离削弱槽和横向分离削弱槽;所述横向分离削弱槽为环形槽;在所述横向分离削弱槽上设置有削弱槽交汇孔,其贯穿所述双向线式分离环的壁;所述纵向分离削弱槽从所述双向线式分离环的上端一直延伸到所述削弱槽交汇孔处;所述异面分离切割索设置在所述双向线式分离环的内侧,其位置与纵向分离削弱槽和横向分离削弱槽的位置对应。本发明避免了使用多个级间分离装置分别执行级间横向分离和纵向分离,有效节省了级间段整体质量,大幅简化了级间分离系统的复杂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49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366310.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电测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面向电测法的传感器快速连线与故障识别系统。该系统由接线盒、信号灯开关控制盒和计算机组成。接线盒的作用是通过传感器标准接口,实现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的快速连线。接线盒与测量仪器、信号灯开关控制盒固定连接,增强电测系统的搭建效率。现有千根级大规模的电测通道使得电测系统调试和故障排查的时间成本剧增,无法快速准确找出故障位置,严重影响大规模复杂电测试验效率。本发明可根据应变仪采集的异常数据所对应的导线编号,点亮信号灯,实现异常连接导线的迅速锁定,大幅提高大规模复杂电测试验系统调试和排查效率。另外,本发明具有重复使用的特性,可大幅提高大型电测试验的搭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49313.5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像特征学习的曲线加筋结构布局智能设计方法,属于工程薄壁加筋结构优化设计领域。首先基于路径函数确定曲线加筋结构的设计变量,通过搭建自编码网络完成对图像结构特征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模型的迁移学习,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对带有力学响应标签的图像集进行学习,最后基于该模型实现演化类算法对曲线加筋结构布局的优化设计。本发明解决了传统优化方法难以处理设计变量众多且可变的优化设计问题,有望成为工程领域中涉及部件布局设计问题的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1737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87841.2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快速求解含缺陷薄壳结构屈曲载荷的数值振动方法,属于航空航天中主承力薄壁构件快速设计领域。首先,计算完美薄壳结构的线性屈曲载荷值Pcr。其次,以一定比例α%的线性屈曲载荷值Pcr作为外载荷上限值,以0作为外载荷下限值,对含缺陷薄壳结构逐步施加不同幅值的外载荷Pi,并分别计算含缺陷薄壳结构的一阶负载固有频率 再次,根据施加的外载荷和计算获得的一阶负载固有频率结果,求得的极小值ξ。最后,根据Pcr和ξ得到数值振动方法预测的含缺陷薄壳结构的屈曲载荷PVCT。本发明对于多种类型的薄壳结构构型、多种类型的材料属性和多种类型的缺陷形式,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效率,可有效缩短航空航天薄壳结构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979505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030758.2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折痕管的成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折痕管成型困难、纤维比强度差等问题。所述的装置主要由内部模具、外部模具和外部固定装置。内部模具置于外部模具内部的空间内,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之间的间隙根据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材料折痕管进行调节;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一同置于外部固定装置内部的空间,并进行固定。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为:模具装配;预热模具,涂脱模剂;加热模具和复合材料,敷设复合材料;紧固模具,加热加压,固化定型;抽芯拆除模具,脱模,完成成型。本发明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可设计性强,可应用于汽车、火车等工业装备中复杂复合材料管吸能结构的加工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267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51699.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K1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成型过程内部温度场监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利用FBG传感器替换待测位置对应的纬纱中的部分纤维;拉动所述FBG传感器使其光栅段固定至待测位置;开始纺织送纱,使经纱包裹包含有FBG传感器的纬纱进而生成三维机织预制体;将所述三维机织预制体放入模具中进行合模,并将所述FBG传感器的光纤从模具中引出,根据所述FBG传感器的波长变化得到材料的温度变化。本发明可以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结构固化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及其演化历程进行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0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52378.6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成型过程应变监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FBG传感器预埋入待测位置对应的纬纱中,拉动所述FBG传感器使其能够沿纬纱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并最终将FBG传感器的光栅段固定至待测位置;开始纺织送纱使经纱包裹埋有FBG传感器的纬纱进而生成三维机织预制体,所述三维机织预制体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将所述三维机织预制体放入模具中进行合模,根据所述FBG传感器的波长变化以及所述三维机织预制体的温度变化得到材料的应变变化。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结构固化成型过程中的应变场及其演化历程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91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00283.2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列机械式多点均布加载工装属于力学实验测量领域,包括一级加载单元、二级加载单元、三级加载单元、末端加载单元。一、二级加载单元之间,由一二级传力杆通过一级下连接销和二级上连接销连接,二、三级加载单元之间,由二三级传力杆通过二级下连接销和三级上连接销连接,三级加载单元与和末端加载单元之间,由末端传力杆通过三级下连接销和末端连接销连接。直列机械式多点均布加载工装加载级别最少为两级,根据试件尺寸和加载点数量的不同要求,加载级别可大于三级。本发明在一定变形范围内实现多点载荷的纯机械式自动均匀分配而无需电控加载系统,可有效降低工装成本,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安装方便、实验精度高、无需进行加载点定位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722046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492492.4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结构中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一种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高效优化方法,该设计方法基于等几何方法完成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曲线纤维路径精确建模及屈曲分析,建立其等几何屈曲设计模型,推导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屈曲响应的全解析灵敏度,并利用梯度类算法对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进行纤维路径的高效优化,得到满足工艺制造约束的最优结构。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变刚度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承载效率,大幅降低产品研发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