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l-Ni-Er系铝基非晶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8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083838.1

    申请日:2014-03-0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Al-Ni-Er系铝基非晶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合金材料中各组分的摩尔原子含量百分比为:Al:80-95%;Ni:1-15%;Er:3-18%。本发明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金属Al、Ni、Er进行氧化皮脱离和清洗后混合,得到母合金原料;然后以钛为吸氧剂,以氩气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将母合金原料采用电弧熔炼3~6次以保证合金成分均匀,然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自然冷却,制备得到熔炼均匀的母合金;最后在氩气保护气的气氛下加热重熔至900-1400K,待母合金完全熔化后,将母合金熔体喷射到铜辊表面冷却,制得非晶薄带。本发明非晶态合金稳定性好,抗拉强度高,成分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在形成轻质铝合金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Mg掺杂的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15912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10008424.9

    申请日:201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g掺杂的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质量浓度为5-8%的PVA水溶液溶解醋酸锌配制锌离子浓度为0.001-0.1mol/L的晶种溶液,在基底上涂覆所述晶种溶液后烘干处理,使基底涂覆物为PVA和醋酸锌,再热处理使基底涂覆物为氧化锌,配制浓度为0.012-0.1mol/L的镁盐标准水溶液并与硝酸锌、六亚甲基四胺一起加入去离子水,配制金属阳离子总浓度为0.01-0.04mol/L的生长溶液,将热处理的基底悬浮于生长溶液,在85-95℃恒温水浴条件下生长多于2h,获取纳米线阵列,从而实现了在低温下掺Mg的ZnO纳米阵列生长,所用的原料的成本低,生长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好。

    一种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43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40894.3

    申请日:201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先在镁合金表面喷涂铝层,然后在喷涂有铝层的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方法;其中,喷涂铝层使用的是粒度为-140+325目,纯度>99%的纯铝粉;喷涂得到的铝层厚度为220~280μm;使用的电解液为硅酸盐为主的电解液体系,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厚度为110~170μm;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镁合金耐蚀性差,现有微弧氧化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的陶瓷层厚度有限,且陶瓷层与镁合金表面结合力不足的问题;在提高了镁合金耐蚀性的同时,还使镁合金获得了极高的硬度,提高了镁合金的耐磨性,能够更大程度的拓展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一种六方氮化硼纳米片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310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493799.1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方氮化硼纳米片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材料以钛基金属为基体,h‑BNNSs均匀分散在基体表面,且具有h‑BNNSs和纳米TiBw晶须共同构成的三维界面结构。采用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在低温条件降低六方氮化硼纳米片中B原子和N原子的扩散速率,抑制Ti基体与六方氮化硼纳米之间的界面反应,同时高压力提高粉体之间的接触有利于粉体之间的焊合实现快速的致密化。接下来对致密无明显界面反应的复合材料坯体采用高温热处理,利用氮化硼纳米片中表层B原子的扩散在复合材料界面处生成纳米级TiBw插入Ti基体中实现六方氮化硼纳米本征结构保留的同时改善其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一种无淬火工艺制备的1800MPa级超高强度钛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187559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77488.2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淬火工艺制备的1800MPa级超高强度钛合金。所述合金的各元素质量百分比为:Al:3%~5%、Mo:5%~7.5%、Cr:2%~3%、Zr:1.5%~3%、Cu:1.5%~3%、余量为Ti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合金经过熔炼、开坯锻造、两相区轧制、固溶处理后空冷及时效处理后,室温抗拉强度高于1800MPa,延伸率大于5%,其强度显著优于传统高强钛合金,同时具有一定的塑性。此外,传统高强钛合金大多采用“固溶+水淬+时效”的热处理工艺,本发明所述超高强度钛合金的制备工艺可用空冷代替水淬,避免了淬火应力过大导致的变形和开裂以及淬透性不足导致的组织和性能不均匀等问题,可显著降低高强钛合金生产成本,提高工件成品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一种提高双相钛合金力学性能的热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7517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31261.9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双相钛合金力学性能的热加工工艺,属于钛合金热加工领域。首先对熔炼后的铸锭在相变点以上100℃~150℃进行开坯锻造;然后进行α+β两相区的不同温度锻造,其中锻造顺序按照“低‑高‑低”的锻造温度进行;再对锻坯在相变点以下40℃~60℃轧制;最后双重退火处理。本发明采用“开坯锻造—α+β两相区‘低‑高‑低’锻造—热轧—双重退火”的新型热加工工艺,目的在于得到细小等轴组织,消除连续的晶界α,通过改善钛合金微观组织来提高双相钛合金的力学性能,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