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相碱催化常温常压快速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00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08536.9

    申请日:2011-07-25

    Inventor: 高静 姜艳军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均相碱催化常温常压快速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油脂原料,然后依次加入助溶剂和溶有碱性催化剂的短链醇溶液,其中助溶剂用量为油脂原料质量的10~100%,摩尔比为短链醇:油脂=3~4.5:1,碱性催化剂用量为油脂原料质量的0.5~5%,置于控温往复水浴摇床中,在温度20~30℃,低速振荡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5~15min,得到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得率最高达99.4%。本发明制备生物燃料无需高温高压、高速搅拌以及过量的短链醇促进反应进行,即可使油脂与短链醇在均相条件下15min内完成反应。不仅节省了短链醇用量和生产能耗,而且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MOF固定化双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酶电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935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75640.8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F固定化双酶的制备方法,以有机配体和锌金属盐用温和水基方法制备,用包埋的方式固定FDH和CA形成双酶级联,缩短酶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扩散。将MOF固定化双酶用于酶电催化CO2还原,与含有HNQ及NADH的PBS溶液,在阴极室、质子交换膜和阳极室组成的三电极的H型电解池中进行酶电催化NADH再生还原CO2,阴极室中加入制备的MOF固定化双酶,阳极室电解水产生质子,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与NAD+反应实现NADH的连续再生,结合底物富集和NADH电催化再生,提高了级联反应的速率。利用CA对CO2高效捕获从而富集底物,再结合电催化NADH再生使CO2在酶电催化系统中高效还原为甲酸盐。

    手性芳基胺、杂芳基胺、烷基胺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0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433996.5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手性芳基胺、杂芳基胺、烷基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相对应的潜手性酮为原料,无机氨作为胺供体,水为主溶剂结合助溶剂构成溶剂体系,胺脱氢酶为生物催化剂,NADH为辅酶,偶联葡萄糖与葡萄糖脱氢酶为辅酶再生体系,将酮还原胺化成手性芳基胺、杂芳基胺、烷基胺。本发明利用生物催化剂胺脱氢酶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将潜手性酮一步法还原胺化成光学纯手性芳基胺、杂芳基胺、烷基胺,副产物只有水。其工艺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得率高,具有步骤经济性、原子经济性、立体选择性好等优点。本发明方法底物适应范围广,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且多种底物在高浓度下产率接近100%,在合成药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负载铑电子媒介构建sp2碳杂化的供体-受体型COF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光酶级联催化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84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62502.X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铑电子媒介构建sp2碳杂化的供体‑受体型COF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选择富电子的1,3,6,8‑四(4‑醛基苯基)芘和缺电子的2,2'‑([2,2'‑联吡啶]‑5,5'‑二基)二乙腈为配体,以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为催化剂催化进行缩合制备了sp2c‑COF,将一定量的[Rh(Cp*)Cl2]2负载于sp2c‑COF上,构建光催化剂Rh‑sp2c‑COF,将该光催化剂应用于光酶级联催化,在光照下光催化NADPH再生体系与酶催化加氢体系进行级联,实现C=C键的还原合成手性化合物。该光催化剂所构建的供体‑受体型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Rh配合物的固定促进了电子转移与利用,提高了光催化辅酶再生的效率。此外,Rh‑sp2c‑COF在使用7次之后保留了初始活性的78%,展现了良好的可重用性。

    一种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及利用其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4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4350.8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所述双功能为同时具有γ‑谷氨酰基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两种功能,所述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本发明还提供其在合成谷胱甘肽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可以明显提高谷胱甘肽的生产水平,且合成谷胱甘肽的过程中,体系pH向酸性变化。本发明的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在pH 6.0和pH 10.0下孵育12小时仍有95%以上的剩余活性。本发明首次将谷胱甘肽合成酶应用于谷胱甘肽的制备中,且取得很好的效果,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赖氨酸脱羧酶及其在生产1,5-戊二胺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87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28401.6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赖氨酸脱羧酶,其氨基酸序列为对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序列进行突变而来,所述突变为:14位的氨基酸残基由F突变为C,和/或,44位的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C。本发明还提供其在生产1,5‑戊二胺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赖氨酸脱羧酶催化反应体系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在L‑赖氨酸浓度为219g/L条件下,反应2h内L‑赖氨酸转化率达到99.9%。本发明所述的赖氨酸脱羧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耐碱性,在pH 9下孵育2h剩余90%活性,在pH 10下孵育2h剩余70%活性,孵育72h仍有29%剩余活性,在碱性条件下不易失活,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