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等离子体CVD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56533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110354613.1

    申请日:2011-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7/3244 C23C16/45565 C23C16/455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电场强度和气体分布均匀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具有: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对置且由室壁罩住的处理室;以及由上部电极及绝缘体与处理室分隔且由室壁罩住的线室,其中处理室与设置在分散板与簇射板之间的第一气体扩散室连接,第一气体扩散室与设置在分散板与上部电极的电极面之间的第二气体扩散室连接,第二气体扩散室连接到上部电极内的第一气体管,上部电极内的第一气体管连接到第二气体管,第二气体管连接到处理用气体供应源,线室具有惰性气体导入口、共轴设置的上部电极及室壁,分散板与连接到上部电极的电极面的在上部电极内的第一气体管的气体导入口对置,并且,该分散板具有分散板中央部及分散板周边部,该分散板中央部未设置气体孔,该分散板周边部设置有多个气体孔。

    薄膜晶体管及显示装置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034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0910128138.9

    申请日:2009-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6 H01L29/04 H01L29/66765

    Abstract: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薄膜晶体管及显示装置,其课题之一在于解决涉及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电流及截止电流的问题。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工作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包括:覆盖栅电极的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栅极绝缘层上的微晶半导体层;重叠于微晶半导体层及栅极绝缘层的非晶半导体层;以及添加有赋予一导电型的杂质元素的一对杂质半导体层,该一对杂质半导体层设置于非晶半导体层上,并且形成源区或漏区,其中,栅极绝缘层在与微晶半导体层的端部接触的附近具有高低差,并且所述微晶半导体层外侧的栅极绝缘层的第二厚度比接触所述微晶半导体层的栅极绝缘层的第一厚度要薄。

    薄膜晶体管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17837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010624629.5

    申请日:2010-1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有利电特性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半导体层,它包括微晶半导体区和非晶半导体区;杂质半导体层;布线;第一氧化区,设置在微晶半导体区与布线之间;以及第二氧化区,设置在非晶半导体区与布线之间,其中,在从所述布线中包含的元素的分布与所述半导体层中包含的元素的分布的相交处的所述半导体层侧,与所述第一氧化区中的氧分布的最高倾斜度(m1)相切的直线和与所述第二氧化区中的氧分布的最高倾斜度(m2)相切的直线满足关系式1<m1/m2<10。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92977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057692.4

    申请日:2008-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26506 H01L21/3226 H01L21/762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制造SOI衬底时发生的金属污染的影响。对半导体衬底照射氢离子来形成损伤区域,然后接合基底衬底和半导体衬底。通过加热处理使半导体衬底劈开,以制造SOI衬底。即使在氢离子的照射工序中金属离子与氢离子一起注入到半导体衬底中,也可以通过吸杂处理抑制金属污染的影响。因此,可以肯定地使用离子掺杂法照射氢离子。

    半导体装置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06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037224.6

    申请日:2009-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969 H01L21/46 H01L27/1225 H01L29/78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电特性及可靠性高的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及量产性高地制造该半导体装置的方法。本发明的要旨在于:包括作为半导体层使用含有铟(In)、镓(Ga)及锌(Zn)的氧化物半导体膜,并且在半导体层与源电极层和漏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由金属氧化物层构成的缓冲层的反交错型(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通过在源电极层和漏电极层与半导体层之间意图性地设置金属氧化物层作为缓冲层来形成欧姆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