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4088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987136.9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61K31/353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黄素TF3用于制备血浆激肽释放酶(PK)抑制剂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单体茶黄素TF3(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通过对NAFLD肝细胞中PK靶点的直接抑制作用,发现TF3能够显著地抑制PK的酶活性,并可以在抑制PK后进一步显著的激活AMPK信号通路,降低脂质合成的蛋白的表达,活化或者激活脂质分解的蛋白的表达,并可以通过抑制PK活性进而减少细胞内脂质的积累,说明茶黄素TF3可以作为一种新发现的PK抑制剂对脂肪代谢通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在改善NAFLD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具有治疗或者缓解NAFLD的作用效果,可以在预防、治疗或者缓解NAFLD药物上进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09236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93362.X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五邑大学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陈年乌龙茶年份区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制备陈年乌龙茶提取物;HPLC法检测提取物中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化合物选自儿茶素类单体、没食子酸(GA)、酯型儿茶素含量、表型儿茶素含量、总儿茶素含量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含量标准相比,确定陈年乌龙茶的年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以生物活性测试辅助化学成分检测来实现全方位的检测和区分,由于生物活性的测试体现了提取物所有成分的协同和组合效果,人为添加某种成分会导致其活性的巨大差异,与标准产生较大偏离,从而实现年份的准确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093295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8187.9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烘干沉香黄茶,并进一步公开其加工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烘干沉香黄茶的加工方法,通过精选沉香嫩叶为原料,不仅有效解决了沉香嫩叶的加工,并通过对于晾青、杀青、揉捻、堆闷、干燥等工艺参数的精心筛选和协调作用,制得沉香黄茶具有浓郁的口感;而本发明所述加工方法通过采用多次反复的堆闷工艺处理,在堆闷过程中,通过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大幅降低了沉香叶片的苦涩度,提高了沉香茶的香气;新的工艺有效改善了沉香茶的品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制得花果香高长、滋味甜醇爽滑、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柔亮的的烘干沉香黄茶。
-
公开(公告)号:CN10932945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03608.9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黄茶的制作工艺。炒黄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鲜叶采摘及萎凋、杀青、揉捻、初炒、初闷、复炒、复闷、三炒、三闷、初炒干、摊放、炒干。本发明通过“五炒三闷”的炒黄茶加工工艺,加工出的炒黄茶产品具有浓郁的炒米香,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鲜,有回甘,具有干茶黄、茶汤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特征。另外,本发明加工出的黄茶产品品质稳定,丰富了黄茶产品品类,顺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41054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710452201.9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及萎凋、杀青、摊凉、揉捻、闷黄、初烘、摊凉与干燥工艺流程。与传统广东大叶种黄茶的加工工艺相比,本发明在茶叶杀青,闷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茶叶杀青时采用低温—高温—低温的杀青方式,既能够破坏茶叶中的大多数的酶的活性,消除茶叶中的青草气,产生良好的茶香,又能够使得在茶叶中保留少量的酶进行闷黄操作中的发酵作用。本发明技术加工出的茶叶外形条索紧致,重实,色泽黄绿,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浅黄色,叶芽完整。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保持并传承了广东大叶种黄茶的历史茗茶盛誉。
-
公开(公告)号:CN10704783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49046.5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将采摘的茶叶鲜叶摊放4~6 h,至茶青的含水量为70%~80%后,投放于温度升至230~260 ℃的杀青机杀青;杀青后摊晾1~2 h,采用无压空揉、轻揉、再无压轻柔的顺序揉捻20~30 min,解块;揉捻后的茶叶需要堆放1~2 h,堆放厚度为10~20 cm;初烘至茶叶含水率为20%~30%时取出摊放,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布,摊放厚度为2~4 cm,摊放20~40 min后干燥至含水率≤6%。本发明方案在加工工序上减少导致茶叶产生额外苦涩味的可能,且通过采摘后摊晾,杀青时茶叶瞬间接触高温,杀青后摊放,揉捻后堆放等步骤降低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茶叶及茶汤的苦涩味。
-
公开(公告)号:CN10650923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09817.0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英红九号柑绿茶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英红九号柑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小青柑预处理;(2)英红九号绿茶的处理;(3)将揉捻成型后的茶青装入上述中空的小青柑中,盖上柑皮,恢复小青柑原样;(4)烘干。本发明用新鲜的小青柑与未经干燥处理的英红九号绿茶相结合制备英红九号柑绿茶,将新鲜的小青柑与新鲜的英红九号绿茶一起干燥,小青柑的果香与英红九号绿茶的清香更充分的融合。本发明所得英红九号柑绿茶,青柑果皮乌润,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甘厚,果香浓郁。
-
公开(公告)号:CN305335876S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30772774.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广东杰茗原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连南瑶绿)。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的用途是包装茶叶。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正面图案和色彩的结合。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省略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对称,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故省略俯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
6.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
公开(公告)号:CN305201184S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30770969.6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广东杰茗原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连南黄汤);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包装茶叶;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正面图案和色彩的结合;
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省略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对称,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后视图与主视图形状相同,故省略俯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
6.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
公开(公告)号:CN305438641S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30772767.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广东杰茗原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连南红杏);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包装茶叶;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正面图案和色彩的结合;
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省略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对称,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后视图与主视图形状相同,故省略俯视图、右视图和后视图;
6.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