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树体非生物胁迫的高香型乌龙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131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276154.8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树体非生物胁迫的高香型乌龙茶加工方法。本发明在传统摇青工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首先在茶鲜叶采摘前对树体上的鲜叶进行碰抚机械处理以使叶片边缘发生泛红的机械损伤,促进茶叶内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的生产与转化,使非乌龙茶品种的鲜叶也能制得高香乌龙茶;同时使采摘后的鲜叶不需经过晒青工艺即可直接进行后续的乌龙茶加工步骤,不仅缩短了加工周期,也打破了传统工艺中晒青步骤易受到天气因素制约的问题。使用本发明的新型加工工艺制得的乌龙茶香气自然清高协调、汤色金黄、滋味醇厚,显著提升了乌龙茶的香气与品质,更有利于乌龙茶的市场推广。

    一种具有止咳功效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袋泡茶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31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93603.5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保健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止咳功效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袋泡茶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乌龙茶、黑茶和橘红片为原料,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科学配伍得到一种茶饮组合物。该组合物经低温干燥、粉碎、混合、分装和封装后可制成袋泡茶,所得袋泡茶汤色泽纯正、清澈明亮,同时具有单丛茶花香香味,茯砖茶醇和的口感与特殊的菌香,改善了橘红辛、苦的味道,滋味醇和,口感纯正,回甘快,口感佳,还具有止咳、清咽等功效。此外,本发明袋泡茶以药食同源的植物及中药植物为主要原料,无额外添加剂,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方便,制作工艺简单,适用于有咽炎的亚健康人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化橘红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43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96680.0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橘红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化橘红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化橘红红茶,化橘红黄茶,化橘红绿茶中的任一种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轻发酵的化橘红黄茶与不发酵的化橘红绿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是本发明所要重点保护的范围。通过三种橘红茶诱导两种肝癌细胞HepG 2和Bel7402凋亡的结果显示,橘红茶具有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抗肝癌作用,化橘红茶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来发挥其抗肝癌功效的。

    一种抹茶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2988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34140.7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抹茶粉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上述的抹茶粉的应用。一种抹茶粉,其特征在于,包含:茶粉;茶粉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中的任一种;还包括代茶粉:代茶粉为:山药粉、葛粉、莲藕粉中的至少一种;茶粉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80~90%,代茶粉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本发明所提供的抹茶粉配方,原料均属于可食用或饮用的对健康有益的食品,无任何添加;在食物表面形成图案的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很好的增添食物的观赏价值,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57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47032.3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老火香沉香颗粒茶的加工方法,通过精选高质量的沉香叶片,以确保颗粒茶的加工质量;同时在进行晒青处理时,控制叶片的失水率达到8%,而采用多次反复的做青处理,则有效改善了沉香叶的口感和质感,并且精确控制每次摇青的时间均较传统摇青久,这样才能真正发酵产生兰花香气,有效改善口感;而整个做形过程中,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液压机)和热风解块机(热风打散机)进行处理,相较传统的使用包揉机械和解块机械做形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41054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452201.9

    申请日:2017-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06 A23F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及萎凋、杀青、摊凉、揉捻、闷黄、初烘、摊凉与干燥工艺流程。与传统广东大叶种黄茶的加工工艺相比,本发明在茶叶杀青,闷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茶叶杀青时采用低温—高温—低温的杀青方式,既能够破坏茶叶中的大多数的酶的活性,消除茶叶中的青草气,产生良好的茶香,又能够使得在茶叶中保留少量的酶进行闷黄操作中的发酵作用。本发明技术加工出的茶叶外形条索紧致,重实,色泽黄绿,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浅黄色,叶芽完整。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保持并传承了广东大叶种黄茶的历史茗茶盛誉。

    一种高花果香型黄茶的新型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732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75126.4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花果香型黄茶的新型加工工艺,本发明首先对采摘前的鲜叶进行碰抚机械处理以使叶片边缘发生泛红的机械损伤,并结合两次闷黄工艺,促进茶叶内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的生产与转化,从而为提高黄茶的香气、滋味与品质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该工艺无需经过摊青工艺即可直接进行后续的加工,从而缩短了加工周期,也使黄茶加工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本发明的新型加工工艺制得的黄茶香气自然协调、汤色黄亮、滋味醇爽,显著提升了黄茶的香气与品质,进而扩大黄茶的受众面,更有利于黄茶的市场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