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6919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810514885.5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主热管,设置在两根主热管之间连通两根主热管的支热管,所述主热管呈阶梯状弯折状,所述主热管包括下端水平设置的蒸发段,上端水平设置的冷凝段,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弯折的绝热段,两根所述主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水平设置有支热管,所述支热管与主热管冷凝段和绝热段垂直且连通;所述主热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采用了气液分离管的设计,能够使热管内的循环过程更加独立,气液间的影响变得更小,保证换热循环过程更加高效,采用了折角式的设计,使重力热管能够更加简便地应用在一般设备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33948.3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微通道重力热管末级耦合制冷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蒸发部,蒸发部一侧设有热端风机,可将高温空气吹向蒸发部,并可将蒸发部内的液态工质气化;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凝部,冷凝部远离热端风机一侧设有冷端风机,可将冷却空气吹向冷凝部,并可将冷凝部内的气态工质液化;蒸发部与冷凝部之间连通有上升部、下降部;上升部并联有上升增强部,下降部并联有下降增强部,上升部与上升增强部之间、下降部与下降增强部之间均设有切换装置;在现有的分离式重力热管换热器中设置多级蒸发器‑冷凝器的循环,并在系统的末级额外设置制冷系统,使整个装置能达到更强的冷却能力,以应对数据中心突发所需更大制冷量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419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3330.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重力热管微通道换热器,涉及热管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将固定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与外界连通的蒸发区和密封的冷凝区,并可隔绝蒸发区与冷凝区之间的热交换;蒸发区内设有多级蒸发装置,冷凝区内设有多级冷凝装置,多级蒸发装置与多级冷凝装置之间连通有工质,蒸发区内流通有蒸发介质,蒸发介质与多级蒸发装置可将多级蒸发装置内的液态工质气化,冷凝区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与多级冷凝装置可将多级冷凝装置内的气态工质液化,形成工质在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循环切换;该种多级换热器具有多级蒸发‑冷凝工质循环,板内工质的蒸发冷凝温度和压力逐级减小,具有优异的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1749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506515.9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10/6567 , H01M10/0568 , H01M10/617 , H01M10/613 , H01M10/0525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冷的锂电池冷却模组,包括两条涡状管冷却通道和锂电池组,所述锂电池组包括多个独立的锂电池,所述涡状管冷却通道分为第一、第二涡状管冷却通道,所述第一、第二涡状管冷却通道由冷却模组中心呈螺旋型向外环绕形成盘管结构的冷却模组,所述锂电池组固定在该冷却模组上实现对锂电池底部的冷却散热。本发明结构简单,冷却通道设计为方形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涡状管上表面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高;两条涡状管通道内冷却液的流向相反,能够使电池间的温度更均匀,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各锂电池间的空隙用密封胶填满,在增强电池组减震能力的同时,还能隔离损坏的电池单体,防止其内容物侵蚀其他电池,提升了整个模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80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19531.7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有控温热管的热处理装置,包括控温热管,所述控温热管由蒸发段,冷凝段以及贮气室组成,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底部位置设为蒸发段,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中部位置设为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设有进行换热的排水管,且冷凝段底部设有冷凝水回流管,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顶部位置设有贮气室,所述贮气室的一侧挡板将冷凝段分隔为第一冷凝段和第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靠近冷凝段一侧为第一冷凝段,所述贮气室靠近冷凝段一侧为第二冷凝段;本发明通过改变加热功率影响不凝性气体所占的空间,使得有更多排管参与换热,使得热管的工作介质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温度控制和热管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8805.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其双通道包括机组、一号风扇、二号风扇、导风板A以及导风板B,所述机组前端设有一号风扇、二号风扇,所述机组后端设有格栅,所述机组底端的上部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上部放置锂电池,位于锂电池中部位置的基板上设有小孔;所述锂电池的前部设有与机组侧面垂直的导风板A,所述导风板A上设有分布规则且对称的小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设有与机组侧面盖板平行的导风板B,本发明在保证电池组体积、电池数量和风扇数量与原电池组相同的前提下,能提供较低的温度和较均匀的温度分布,有利于设计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926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86402.4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金属泡沫领域和相变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对发热体进行恒温的散热装置及制造方法,包括热管管体、金属泡沫块,所述热管管体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金属泡沫块呈中空结构,其内腔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金属泡沫块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所述蒸发段嵌入的凹槽。本发明通过金属泡沫块、相变材料和脉动热管的结合,组成一种可在一定时间段和散热量内保持发热体恒温。恒温的保持应用了材料在相变时温度不变的特性,同时金属泡沫的加入可以增强在温度较低时的传热,以及增加换热面积。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增加脉动热管,增强换热,增加了恒温时间,以此使得发热体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5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61198.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流道相联通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本体1,所述微通道本体1为两端贯穿的矩形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本体内的腔体包括分配段(A)、多流道换热段(B)、集流段(C),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腔体底部均设置有多条间隔壁2,多条所述间隔壁2将多流道换热段(B)的腔体水平分隔出多条直流道(3);设置在所述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与之腔体长度相同,且多流道换热段(B)内的间隔壁2两端分别与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贴合,所述分配段(A)以及集流段(C)的间隔壁2的长度均小于其所在腔体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038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993290.2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pu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包括cpu散热贴合端,热管,吸热水箱,所述热管包括散热端和吸热端,所述热管侧面呈“U”形,所述热管下端的弧形部分为热管的吸热端,所述吸热端向cpu散热贴合端处弯折并插设与所述cpu散热贴合端内,所述热管两自由端为热管的散热端,所述散热端插入所述吸热水箱并密封,所述吸热水箱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吸热水箱与散热装置连通。该CPU散热器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冷却热管的冷凝端,与传统的风冷式相比具有热负载能力强,热波动小等优点,同时,由于该CPU散热器同时结合了热管散热和水冷散热的特点,因此其具有极高的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02289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22251.1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冷凝水回流通道和蒸汽通道,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设置在蒸汽通道两侧,所述蒸汽通道靠近冷凝段的通道内和冷凝段内设置纳米柱模块。本设计在于对于一些电子元件中的热斑的冷却,采用微型热管的冷却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而这种在冷凝段加入了纳米柱的热管具有更高的散热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