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91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044785.3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K13/00 , H01M10/613 , H01M10/643 , H01M10/6568 , H01M10/65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电池模组核心温度在线估计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液冷电池模组核心温度在线估计方法建立了电池模组内不同位置电池单体散热情况建立电池核心和表面温度的模型,并采用显示欧拉法对连续时间系统进行离散,利用双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电池热物性参数和核心温度的实时估计模型。本发明实现了热物性参数与温度状态的协同在线估计,且只需使用少量的电池壳体温度测量值来估计整个电池组的核心温度,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电池热管理和监测,提高电池温度估计的准确性,确保电池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1454446.8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MEMS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道路表面状况感知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采集轮胎的法向加速度、压力和轮胎所受横向力;然后通过计算得到轮胎法向形变、压力变化以及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再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上述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得到道路表面破坏程度评价模型、道路表面平整度评价模型以及道路表面抗滑系数评价模型;最后对得到的道路表面平整度、道路表面破坏程度以及道路表面抗滑系数的评价模型进行融合计算,得到量化的道路表面状况值,分析出当前行驶中的道路表面状况。本发明基于多MEMS传感器数据的深度学习融合的计算框架,通过数值量化道路表面状况,实现了对道路表面状况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984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95816.0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轴双轮对车辆的路面检测装置,包括单轴双轮对、传感矩阵、单片机、无线传输单元和整车控制器,单轴双轮对包括车轴以及同轴并行设置的普通车轮和弹簧车轮,传感矩阵为沿周向分布在弹簧车轮外轮圈内壁的若干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感知弹簧车轮外轮圈受到路面作用产生的形变,进而实时将应力应变信号转化为路面信息电信号传递至单片机,单片机经信号调理再由无线传输单元传输至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信号处理,检测分析当前路面种类、坡度、滑移率、附着率信息,进而对整车进行动力控制。本发明能够在保证车辆承载力和安全性的同时,准确稳定地采集路面信息,为控制提供有效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1063.6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8/25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感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触融合的夜间路面多维立体特征感知方法。方法包括:实时获取车身环视摄像头系统采集的视觉数据和轮胎触觉感知系统采集的触觉数据;当视觉数据无效时,将触觉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感知模型,以利用感知模型中的伪视觉重构模型和视触觉关联模型,生成该触觉数据对应的伪视觉数据;利用感知模型中的路面重构模型,基于该触觉数据和伪视觉数据组成的视触融合数据对,得到实时的路面感知结果。本方案能够在视觉数据失效(如黑夜、大雾、反光等情况)时仍依靠单触觉数据与训练好的感知模型进行路面重构任务,且仍保持较高的感知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98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66706.9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60/00 , B60W30/095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场景融合的自动驾驶决策安全碰撞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将交通场景分为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多车道三种基本场景,其他场景可以在此基础上组合拓展;依据基本场景确定障碍物类型及对应碰撞评价指标;通过障碍物信息、自身车辆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量化和评估可能发生的碰撞风险、碰撞区域和碰撞时间,由此基于场景给出安全的行驶决策以避免产生交通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764488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09148.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安全防护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智能网联车辆的安全防护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安全防护缺少独立系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车端的监测模块、评估模块、防护模块和云端协同云平台。监测模块融合视听触多维感知技术,监测全域状态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块识别风险触发源并量化融合安全风险;防护模块生成融合安全多重防护策略,实施纵深、自适应的融合安全防护;云端协同云平台实时接收来自车端的全局安全风险信息和量化评估结果,判别融合安全量化评估与安全预警阈值,同时对安全危险事件致因溯源分析,求解优化安全措施,并对车端适时更新。当出现危险情况超出车端系统防护能力时,云端防护措施能够介入车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533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32047.X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L58/10 , H04L12/40 , H04W4/80 , H04W4/48 , G01R31/389 , G01R31/367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动阻抗测试的动力电池管理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现有电池管理方法基础上,采集每个单体电池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阻抗,并通过极限学习机算法进行精度优化、通过内温预测算法对电池温度进行预测、通过离群检测算法判定异常电池,用于在电池热失控早期发现电池内部温度变化,从而提前实现热失控预警;同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实现主控板和从控板的通讯,不仅减少了线束、降低了电池系统重量,也缩短了阻抗采集线束连接长度,降低了串扰和动态频率下磁场干扰,提高了阻抗的采集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66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89354.9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线下检测数据的动力电池等效云端数据生成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动力电池线下检测步骤、建立动力电池云端数据描述步骤、等效数据处理步骤、等效数据修正步骤和整合检验步骤,基于动力电池线下检测数据,以建立起的动力电池云端数据描述为条件,对其进行筛选与模拟,来构建起动力电池等效云端数据,并对其进行模拟等效数据修正处理,综合评价动力电池等效云端数据的等效情况,循环步骤直至满足一致性要求。本发明方法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动力电池等效云端数据,能够为动力电池云端模型、算法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476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08223.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R16/023 , B60W60/00 , B60W50/00 , B60W50/023 ,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域控制装置,包括集成在同一块PCB板上的自动驾驶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和通讯总线,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和受控于第一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的第二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第一自动驾驶控制单元与第二自动驾驶控制单元通过通讯总线相连,整车控制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与第一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和第二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相连,各单元协同工作,有效减小了零部件的整体尺寸和线束的连接,使PCB布局更加紧凑,节约了生产成本,节省了总体的布置空间,同时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方面提供主控和从控的结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还提供了冗余的检测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71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56707.5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SOM的车载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丰富度评估方法,本方法包括:第一步,给定车载网络入侵数据集,按照数据包的标签将数据包分割为正常和攻击类型;第二步,根据不同协议类型将数据包分成报头和负载;第三步,对不同特征、负载和数据包进行SOM聚类,获得特定阈值下部分特征、负载和整体的类别数,进而获得数据集丰富度矩阵;第四步,处理不同的数据集,然后对比每个数据集丰富度矩阵,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对比不同车载网络入侵数据集丰富度。本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数据集的丰富度,实现了不同真实和虚拟数据集的横向对比,同时克服了单一角度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