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4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66010.X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微织构增大材料比表面积,可以提高磷化镍镀层的成核密度,减少界面中的微孔数量,从而形成紧密的界面键合,促进镀层与基板之间的物理结合,解决了磷化镍镀层与碳化钨界面结合力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磷化镍镀层和碳化钨中间添加过渡层,过渡层与磷化镍镀层和碳化钨界面处能够发生化学键合,从而增强界面结合力,并且过渡层的热膨胀系数介于磷化镍和碳化钨之间,能减少磷化镍的内应力,提高磷化镍镀层的耐高温程度,解决了二者之间热膨胀系数和晶格不匹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镀层界面结合力,并且提高了磷化镍镀层的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2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1681371.7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磨削加工表面形貌的精确预测方法,其主要包含如下步骤:加工前测量砂轮和工件表面形貌信息,获得表面形貌信息特征点数据,重构砂轮及工件表面形貌三维模型,建立砂轮与工件的几何运动方程,设置砂轮转速、磨削深度、进给速度、磨削道次等工艺参数,获得最终的工件表面三维形貌,求解出表面粗糙度。本方法以砂轮和工件真实表面形貌为基础重构砂轮和工件表面形貌三维模型,有效地优化了磨削表面形貌仿真模型,可以适用于不同砂轮和工件表面,为优选砂轮、优化工艺参数、预测表面粗糙度、解决磨抛余量分配等问题提供仿真预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512293.8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件疲劳寿命的的研究,具体涉及一种样件在承受多轴载荷时其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本发明以样件表层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数据生成代表体积元,建立材料晶体塑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疲劳试验,最后输入样件所承受的多轴载荷,并预测样件的疲劳寿命。本发明通过拍摄样件表层EBSD图像,获取了材料的真实晶体数据,并用其生成的代表体积元来建立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本发明晶体塑性参数的确定仅需进行一次简单拉伸和两次不同载荷下的疲劳实验,即可通过仿真拟合求得,既减少了进行纳米压痕和霍普金斯压杆等复杂的实验的花费,又避免了尺寸效应,增加了参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65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45223.5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8/2113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零部件截面实测点云双向循环排序方法,其主要包含如下步骤:航空零部件截面实测点云获取后,利用遗传算法对点云分布进行预处理,在极坐标系下,逐个判断无序切片点集各结点极径,考虑零件截面曲线特征进行双向循环排序,得到最终有序化点云处理结果。本方法在调整实测点云分布、考虑航空零部件截面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实现零件实测无序点云的有序化处理,为后续的点云处理提供基础,在航空零部件加工轨迹规划中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50491.4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力信号评估磨削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磨削智能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磨削力信号和表面粗糙度;根据磨削力信号确定摩擦系数和有效加工时间;分别确定表面粗糙度、摩擦系数和有效加工时间关于磨削输入参数的多元非线性数值模型;根据多元非线性数值模型确定多目标数值函数模型;对多目标数值函数模型中的各子目标函数的权重向量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多目标数值函数模型;对优化后的多目标数值函数模型中的磨削输入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磨削输入参数,并确定摩擦系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本发明能够确定合理的磨削加工参数,在保证加工质量优异的前提下,提高磨削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1359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807365.5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专用的电‑磁‑热‑声多场复合滚压强化方法与装置,装置包括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激光热场‑超声应力场组件、随形接触电刷机构、脉冲磁场导引机构、磁场强度监控系统、漏电监测系统、高频电源、脉冲磁场发生电源、多场滚压总控制柜;通过多场耦合的共同作用,解决针对超高强度钢结构件单一场和特定双场耦合强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大幅改善超高强度钢结构件表面的质量和零件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同时,更加高效的引入更大的表层残余压应力,进一步提高超高强度钢结构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最终实现超高强度钢结构件疲劳寿命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233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693159.6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B5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横刃径向折线刃微小深孔钻削刀具,包括钻尖及钻体,所述钻尖包括折线刃、径向主切削刃、径向内刃、后刀面、沟槽、钻心尖,钻体上设置有螺旋槽和刃带,径向主切削刃和径向内刃的延长线均通过钻心点;通过修磨径向主切削刃和后刀面形成沟槽,通过横刃修磨方法完全消除横刃形成钻心尖。本发明提供的无横刃径向折线刃微小深孔钻削刀具,可以调节钻头刃口处的前角分布和切削厚度分布状况,具有良好的分屑、排屑效果和定心性能,能够有效降低钻削过程中的钻削力,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微小深孔加工质量,适用于难加工材料微小深孔的高效、高质量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383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546241.0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小直径超硬微刃铣磨复合球头刀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细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参与切削部分的刀头和起到连接支撑作用的过渡刀颈、焊接区域、过渡刀柄、刀颈和刀柄,其中刀头包括若干微刃,每个微刃均包括刀具后刀面、切削刃、前刀面和排屑槽,在后刀面通过砂轮精密磨削或电镀工艺形成有微小磨粒层,刀头的材料为聚金刚石或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头直径d为50‑500μm。采用微槽结构,提高刀具的刚度和强度,具有尺寸极小特点,可以满足高端微小精密零部件的加工需求,同时采用的微刃多刃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切削刃的抗崩性,保证刀具的切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44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76459.8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Q10/04 , G06Q50/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铣削稳定性提升的工艺调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模态耦合颤振预测模型对刀具进给方向进行优化;通过再生颤振预测模型对冗余角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刀具进给方向与冗余角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所述加工参数包括主轴转速和轴向切深。可见,本发明综合考虑进给方向、加工位姿和工艺参数,综合考虑模态耦合颤振和再生颤振两种效应,通过对工艺进行调控从而避免颤振效应,实现了机器人铣削稳定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15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1006746.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7/09 , B23Q17/20 , G05B19/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工过程智能监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涉及监测系统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包括:搭建加工过程智能监测系统,选择单一测量设备作为参照设备;将所述加工过程智能监测系统和参照设备同时安装在加工机床上,并保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进行加工实验并同时同步测量,获取监测信号和参照信号;基于所述监测信号和参照信号,获取所述加工过程智能监测系统的准确性评价结果及实时性评价结果。本发明可以对搭建的智能切削监测系统进行评价,使智能切削监测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加工过程,提高加工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