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热处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0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45330.0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热处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铝合金热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超声发声模块、热处理模块、声信号接收模块和分析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构建超声热处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并分析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声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精确分析,判断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状态的变化,进而实现对热处理工艺的实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超声施加参数、热处理参数与铝合金性能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为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些参数,实现对超声热处理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显著提升铝合金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磁感应强度无取向硅钢薄带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3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79988.X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磁感应强度无取向硅钢薄带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电工钢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连铸;(2)按如上成分进行冶炼、RH真空处理,(3)热轧卷在纯氮保护气氛下常化酸洗处理;(4)采用二次冷轧法轧制成0.10~0.30mm厚度冷轧卷;(5)在H2气氛(H2:N2比例>1.2:1)下950℃~1050℃再结晶退火,(6)退火卷在罩式炉,增加全磁场退火,磁场强度为1.5T,退火温度760℃,1.5h保温后冷却,即获得中频铁损P1.0/400为6~12W/kg、磁感B5000为1.69~1.73T、屈服强度Rp0.2为450~520Mpa性能优异的无取向硅钢薄带。本发明开发出的钢种,可同时满足对中频铁损、磁感及强度均有极高要求的综合性能极为优异的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薄带。

    一种电磁退火炉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85617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61989.4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退火炉,属于退火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磁调控装置与外壳体,所述底磁调控装置位于外壳体内部,且贯穿外壳体顶壳底部,所述底磁调控装置包括位移台,所述位移台位于外壳体顶部内侧,所述位移台底部设有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液冷组件内部设有磁热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磁热组件对异形的内炉体表面进行升温,使得内炉体内部的异形工件受热均匀,从而使带钢工件整体进行同步退火,提高了工件的退火质量,同时利用液冷组件对磁热组件进行降温,能够降低高温对线圈磁场产生的影响,以解决现有的电磁退火炉在加工异形带钢工件时会影响加工质量,同时会因热传导而导致退火效率降低的问题。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56307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819962.3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管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热处理工艺,S1、将不锈钢管预热至相变温度范围内的850℃~1050℃;S2、实施相变诱导塑性热处理,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在20℃/s~50℃/s,诱导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同时维持一定比例的残余奥氏体;S3、使用频率20kHz~1MHz的超声波辅助加热,超声波功率密度为0.1W/cm2~1W/cm2;S4、采用高频感应加热,频率范围在20kHz~500kHz,通过感应线圈对管材进行均匀加热,加热速率控制在100℃/min~500℃/min,加热温度区间为900℃~1100℃;S5、热处理过程在可控环境下进行,气体流量调整在5L/min~50L/min;S6、基于物联网配置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块实时监控并动态调整加热和保温参数。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563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19962.3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管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热处理工艺,S1、将不锈钢管预热至相变温度范围内的850℃~1050℃;S2、实施相变诱导塑性热处理,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在20℃/s~50℃/s,诱导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同时维持一定比例的残余奥氏体;S3、使用频率20kHz~1MHz的超声波辅助加热,超声波功率密度为0.1W/cm2~1W/cm2;S4、采用高频感应加热,频率范围在20kHz~500kHz,通过感应线圈对管材进行均匀加热,加热速率控制在100℃/min~500℃/min,加热温度区间为900℃~1100℃;S5、热处理过程在可控环境下进行,气体流量调整在5L/min~50L/min;S6、基于物联网配置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块实时监控并动态调整加热和保温参数。

    一种薄壁球壳件残余应力均化和局部应力峰值消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6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46051.5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球壳件残余应力均化和局部应力峰值消减方法,涉及零件应力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加工的薄壁球壳件进行强化热处理,所述强化热处理为固溶、淬火和调质中的一种;测量强化热处理后的薄壁球壳零件的残余应力,以获得初始残余应力;对强化热处理后的薄壁球壳零件进行热辅助超声振动处理,测量热辅助超声振动处理后薄壁球壳零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以获得热辅助超声振动处理后的调控残余应力,并标记出调控残余应力峰值点位;对所述热辅助超声振动处理后调控残余应力峰值点位进行分布式超声高能声束调控的峰值消减处理。本发明能够均化球壳薄壁件的内部残余应力和对局部的应力峰值进行消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