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6462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46116.4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K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测试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衬底的自热测量装置,包括一二极管、一导热胶层、一直流电流源和一电压计;导热胶层的一面与二极管形成导热接触;直流电流源与二极管的两端电学连接;电压计与二极管的两端电学连接。其测试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待测的半导体衬底;在待测区域处的裸露表面粘附一导热胶层;将二极管粘附于导热胶层的裸露表面;分别将电压计,直流电流源与二极管电学连接;测得半导体衬底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具有反复使用、成本低廉、受环境影响小,且在测试时候的测试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339754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34200.5
申请日:201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8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N结构MOSFET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体硅衬底上生长缓冲层,然后利用栅区光刻版,采用与栅区光刻工艺所用光刻胶极性相反的光刻胶进行光刻,使有源区上用于形成栅区的位置露出,再进行氢氦离子注入,去除光刻胶后经退火在栅区位置下面的有源区内形成空洞层;最后去除缓冲层,进行标准的CMOS工艺。该方法实现了仅仅在MOS沟道下面具有空洞层的SON结构MOSFET,且并不影响源漏区工艺;使用标准CMOS工艺现有的栅区光刻版进行氢氦注入窗口的定义,不必制备额外的光刻版,并且实现了空洞层和栅区位置的准自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29909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83212.4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 H01L21/20 , H01L29/06
Abstract: 一种制备带有绝缘埋层的半导体衬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在第一衬底表面外延形成器件层;在第二衬底和/或器件层的表面形成绝缘层;以绝缘层和器件层为中间层,将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键合在一起;对键合后的衬底实施第一退火步骤;去除第一衬底,形成由器件层、绝缘层和第二衬底构成的带有绝缘埋层的半导体衬底;对此带有绝缘埋层的半导体衬底实施第二退火步骤,所述第二退火步骤的退火温度大于第一退火步骤的退火温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得到的SOI材料顶层硅完全由外延材料组成,与常规工艺生产的SOI材料顶层半导体层相比其氧元素和金属含量低,并且晶格完美,无原生缺陷产生,能够大幅度提高器件的良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24909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910200125.8
申请日:2009-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三维光子晶体制备方法,利用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作为掩模层,通过氧离子注入方法将掩模层上的所需图形转移到硅衬底材料内,在硅衬底内形成第一层二氧化硅结构,接着再外延单晶硅并平坦化外延层表面,沉积掩模层、光刻刻蚀、氧离子注入并退火等形成第二层二氧化硅结构,重复上述步骤n次,直至构建完成设计所需的三维光子晶体结构。该方法与半导体工艺完全兼容,可以制备大面积的三维光子晶体,并可根据需要切割成较小尺寸,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光电集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184879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12178.1
申请日:2011-05-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1 , G06F17/5036 , H01L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I场效应晶体管的TCAD仿真校准方法,通过建立TCAD工艺仿真程序得到不同沟道长度Lgate的工艺仿真MOS器件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器件的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结果、CV测试结果、WAT测试结果及方块电阻测试结果对工艺仿真MOS器件结构进行校准,从而完成SOI场效应晶体管关键电学参数的TCAD仿真校准。本发明的校准方法可以使同一SOI工艺下各尺寸MOSFET关键参数Vt和Idsat的TCAD仿真结果均达到误差小于10%的高精度要求,并且能在多个Split条件上实现精准有效的预测,从而为新工艺流程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2104063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01332.5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32 , H01L21/331 , H01L21/7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17 , H01L29/66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I纵向双极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该双极晶体管包括SOI衬底,所述SOI衬底由下至上依次为SOI衬底体区,SOI衬底隐埋氧化层,顶层硅膜,所述SOI衬底上采用集成电路STI工艺在顶层硅膜位置处形成有有源区,有源区位置处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有集电区和基区,集电区靠近SOI衬底隐埋氧化层,基区靠近顶层硅膜表面;基区上形成有发射极和基极,发射极和基极分别被侧氧隔离墙包围。本发明它采用一种简单的双多晶硅技术,不仅提高晶体管性能,而且可以减小有源区面积提高集成度;此外本发明采用侧氧隔离工艺,提高SOI BJT与SOI CMOS的兼容性,使SOI BiCMOS工艺变得简单,从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976283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15128.3
申请日:2010-10-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2628 , G01R31/2603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SIMSOI4直流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提供若干不同尺寸的体引出结构MOSFET器件和浮体结构MOSFET器件;测量所有体引出结构MOSFET器件的Id-Vg-Vp、Id/Ip-Vd-Vg、Ig-Vg-Vd、Ig-Vp、Ip-Vg-Vd、Is/Id-Vp及Id/Ip-Vp-Vd特性,以及所有浮体结构MOSFET器件的Id-Vg-Vp、Id-Vd-Vg及Ig-Vg-Vd特性;并获取各个体引出结构MOSFET器件和浮体结构MOSFET器件的无自热效应的电学特性曲线;然后依次按照特定步骤提取BSIMSOI4模型的直流参数。本发明根据模型方程依次选择适当的测试曲线,逐步确定各类参数,从而可准确有效的提取出BSIMSOI4模型的直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47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11441.8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20 , H01L21/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绝缘层中嵌入纳米晶的半导体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器件衬底和支撑衬底,所述器件衬底中具有腐蚀自停止层;选择在器件衬底和支撑衬底的一个或者两个的表面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中注入纳米晶改性离子;通过绝缘层将器件衬底和支撑衬底键合在一起;实施键合后的退火加固;利用腐蚀自停止层将器件衬底减薄至目标厚度以在绝缘层表面形成器件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工艺顺序的巧妙调整,在不影响其他工艺的前提下,将形成纳米晶所采用的离子注入的步骤调整在键合之前实施的,从而不会影响到器件层的晶格完整性,提高了所制备的SOI材料的晶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0178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11457.9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Abstract: 一种绝缘体上锗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含有空洞层的衬底;在衬底表面外延生长锗硅层;将改性离子注入在空洞层的位置;退火形成绝缘埋层;在锗硅层表面生长应变硅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绝缘体上应变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含有空洞层的衬底;在衬底表面外延生长锗硅层;将改性离子注入在空洞层的位置;退火形成绝缘埋层;在锗硅层表面生长应变硅层。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了含有空洞层的初始衬底作为外延锗硅的支撑衬底,在随后的注氧制备SiGeOI和应变硅材料的过程中,该空洞层能够有效地促进注入的改性离子的聚集形成绝缘层,从而得到高质量的SiGeOI和应变硅材料并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771051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200964.X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108 , H01L21/8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41 , G11C11/404 , G11C2211/4016 , H01L27/1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体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单元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其结构包括位于埋层氧化层上的N型半导体区、位于N型半导体区上的P型半导体区以及位于P型半导体区上的栅极区,P型半导体区、N型半导体区四周设有电隔离区。利用隔离的浮体栅二极管作存储节点,通过带与带间的隧道穿透,空穴在浮体积聚定义为第一种存储状态;通过PN结正向偏置,空穴从浮体发射出去或者电子注入到浮体,定义为第二种存储状态;这两种状态造成浮体栅二极管(P+/N+)正向开启电压的差异,通过电流的大小可以感知。本发明是一种高效低功耗高密度栅二极管(P+/N+)浮体存储器单元,具备制作工艺简单、集成密度高、成本低廉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