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972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472768.8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高室温拉伸延展性的轻质高强多组元难熔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按原子百分比计包括,Nb 22.0~38.0%、Ti 26.0~36.0%、Zr 23.0~32.0%、Al 5.0~10.0%、Ta 2.0~3.5%;所述合金任意状态为BCC/B2共格组织结构,其中B2尺寸为0.5~2.5nm。本发明制备的超高室温拉伸延展性的轻质高强多组元难熔合金呈现BCC/B2共格组织结构,相较于目前已有多组元难熔合金具有更低的质量密度、更高的室温拉伸延展性以及优异的抗高温软化能力,具有服役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温环境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67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92000.2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00MPa级Al‑Zn‑Mg‑Cu合金及其板材制备方法。600MPa级Al‑Zn‑Mg‑Cu合金包括质量百分比为7.4~8.5wt.%的Zn、1.4~2.0wt.%的Mg、2.0~2.4wt.%的Cu、Zr、Sc和杂质,Zr和Sc的总含量为0.04~0.12wt.%,所述杂质的总含量≤0.04wt.%;其中,Cu/Mg质量百分比的比值≥1.2,Zn/Mg质量百分比的比值为4.5~5.1。该600MPa级Al‑Zn‑Mg‑Cu合金及其板材制备方法的目的是解决铝合金强度、韧性及耐蚀性难以同时满足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91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94689.4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F1/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多组元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高强韧多组元软磁合金由下述组分按原子百分比组成:Fe 32~45%、Co 24~29%、Ni 24~29%、Al 2.5~8%、Ti 1.5~3.5%、Ta 1.0~5%、Nb 0~2%和Mo 0~2%。本发明制备的多组元合金基体呈现以面心立方结构为主的组织特征,具有优异的强度与塑性搭配;同时具备较低矫顽力和较高饱和磁化强度;可制作成重要器件应用于电力工业、自动控制、移动通信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3403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31956.9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多组元碳化物断裂韧性的方法,通过引入Zr作为金属碳化物的组元之一,利用粉末冶金过程中的微量游离态氧,在高温烧结过程中Zr与游离态氧反应,同时增加烧结压力使其原位形成细小的四方相(t‑)ZrO2颗粒,并使其弥散分布于多组元碳化物基体中,得到多组元碳化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避免碳化物陶瓷基体在粉末冶金过程中产生其它有害的氧化物,制备工艺简单,有望为解决碳化物陶瓷的脆性问题开辟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6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012185.2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耐蚀的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按原子百分含量计,由Fe 27~35%、Ni 17~22%、Cr 17~22%、Co 17~22%和Si 3~15%组成;其中,Fe、Ni、Cr、Co的原子百分含量之和≥85%;各组分原子百分含量之和为100%。本发明制备的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基体的组织特征,表现出高的强度与塑性,同时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该类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可应用于在腐蚀环境中服役的结构部件中,解决现有大量工程结构用耐蚀合金强度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8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63946.9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FeCrAl基电阻合金力学和电阻性能的方法及FeCrAl基电阻合金,本发明通过向FeCrAl合金中引入合金元素Ti和Si诱导形成与FeCrAl合金的BCC基体共格的多组分纳米弥散相;优化后的合金化学组成为:Fe 52~59%,Cr 25~29%,Al 11~15%,Ti 2.5~5%,Si 1.5~3%。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合金基体呈现BCC结构组织特征,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具有L21结构的多组分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与BCC基体保持完全共格的取向关系,使得合金压缩强度显著提升,可变形能力增强,并且提高了电阻率,降低了电阻率温度系数,表现出力学和电阻性能的全面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5138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453480.7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金属粉末干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活性金属粉末防氧化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该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惰性气体供给组件、抽真空组件及液面监测组件;干燥箱内设有加热器、物料托盘、温度计和真空计,惰性气体供给组件用于对干燥箱内充入惰性气体,真空组件用于对干燥箱体抽真空,液面监测组件用于收集无水乙醇并监测无水乙醇的液面高度变化。通过惰性气体供给组件及抽真空组件相互配合,能避免有残留的氧气造成高活性金属粉末被氧化;加热器和温度计用于实现恒温加热,缩短干燥时间;通过液面监测组件可以对无水乙醇进行收集及监测液面高度,以确保无水乙醇被蒸发完全后能及时停止工作,缩短干燥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干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12185.2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耐蚀的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按原子百分含量计,由Fe 27~35%、Ni 17~22%、Cr 17~22%、Co 17~22%和Si 3~15%组成;其中,Fe、Ni、Cr、Co的原子百分含量之和≥85%;各组分原子百分含量之和为100%。本发明制备的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基体的组织特征,表现出高的强度与塑性,同时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该类富Fe含Si多组分合金可应用于在腐蚀环境中服役的结构部件中,解决现有大量工程结构用耐蚀合金强度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7126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1480236.4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邓运来 , 王宇 , 唐建国 , 刘胜胆 , 叶凌英 , 张劲 , 张勇 , 陈明安 , 姜科达 , 许雪红 , 张臻 , 吉华 , 王冯权 , 谭桂薇 , 肖鹏 , 朱文波 , 张新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蚀可焊Al‑Mg‑Si系合金挤压材的生产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所述Al‑Mg‑Si系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Si:1.4~1.8%,Fe:0.4~0.8%,Cu:0.1~0.2%,Mn:0.6~1.5%,Mg:0.7~1.3%,Cr:≤0.2%,Zn:≤0.1%,Ti:≤0.15%,余量为Al,各成分之和为100%,控制Mn/Fe的质量比为1.3~2.5;其生产方法为:熔炼‑铸锭‑铸锭均质处理‑热挤压‑淬火‑时效,其中铸锭均质处理为:将铸锭加热到530~570℃并保温1~10h,随后以不大于10℃/min的速率冷却到400~450℃,接着以不小于30℃/min的速率冷却到180℃以下出炉。本发明通过合金成分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出了高强耐蚀可焊Al‑Mg‑Si系合金挤压材。
-
公开(公告)号:CN10602171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331422.6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构的转动副铰接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的确定方法,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杆件的刚体i、第二杆件的刚体j和转动副,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所述第二杆件的刚体j通过所述转动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或第二杆件的刚体j还与其他运动副铰接,所述转动副包括轴销和轴套,所述方法包括:对每一个转动部均进行处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机构的所有刚体在与刚体所连接的转动副以及其他运动副的约束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转动副间隙动力学模型;得到机构性能对各个铰接转动副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并排序。从设计阶段就掌握机构不同转动副磨损影响的大小,确定机构薄弱环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