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三维底摩擦试验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184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23405.0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三维底摩擦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框架、调节组件和限位板,试验框架的上表面中段装配有摩擦传动带,试验框架的上表面左侧安装限位板,试验框架的上表面右侧安装调节组件;试验框架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方柱,上下两端支撑方柱的相对侧面均设有T型长槽,限位板的上下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T型长块,T型长块安装在T型长槽内,限位板的右侧面设有方形凹槽;调节组件包括安装载板、滑轨、滑块、液压杆和抵板;该边坡三维底摩擦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提高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适用特殊情况下的试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一种机构转动副间隙磨损程度及转动副薄弱环节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1921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033152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构转动副间隙磨损程度及转动副薄弱环节确定方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动部,每个转动部包括第一刚体i、第二刚体j和转动副,第一刚体i和第二刚体j通过转动副连接在一起,第一刚体i和/或第二刚体j还与其他运动副连接,转动副包括轴销和轴套,方法包括:对每一个转动部均进行如下处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机构的所有刚体在与刚体所连接的转动副以及其他运动副的约束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转动副间隙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转动副间隙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该转动副在一个运动周期内的间隙磨损深度。帮助设计者在设计阶段从结构安全的角度掌握机构不同转动副磨损程度的大小,确定机构薄弱环节。

    一种高速列车车轮跳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终端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55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78411.X

    申请日:2023-10-24

    Inventor: 龚凯 向俊 王成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列车行车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车轮跳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终端及系统,该方法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采用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构建车轮跳轨全过程高速列车‑无砟轨道系统垂向振动计算模型,得到轮轨垂向力或轮重减载率、车轮跳轨高度,再按车轮跳轨风险评定标准确定车轮跳轨风险等级。该评定标准以轮轨垂向力或轮重减载率、车轮跳轨高度作为评价指标,以轮重减载率为1、轮轨相对位置作为跳轨判别阈值,将车轮跳轨风险划分为无、低、中、高四个风险等级。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高速列车车轮跳轨风险等级精准评价及车轮跳轨分级控制,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车轮跳轨风险,提高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

    一种机构的转动副铰接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171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331422.6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构的转动副铰接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的确定方法,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杆件的刚体i、第二杆件的刚体j和转动副,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所述第二杆件的刚体j通过所述转动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或第二杆件的刚体j还与其他运动副铰接,所述转动副包括轴销和轴套,所述方法包括:对每一个转动部均进行处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机构的所有刚体在与刚体所连接的转动副以及其他运动副的约束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转动副间隙动力学模型;得到机构性能对各个铰接转动副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并排序。从设计阶段就掌握机构不同转动副磨损影响的大小,确定机构薄弱环节。

    一种机构的转动副铰接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171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1422.6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G06F17/5086 G06F2217/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构的转动副铰接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的确定方法,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杆件的刚体i、第二杆件的刚体j和转动副,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所述第二杆件的刚体j通过所述转动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杆件的刚体i和/或第二杆件的刚体j还与其他运动副铰接,所述转动副包括轴销和轴套,所述方法包括:对每一个转动部均进行处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机构的所有刚体在与刚体所连接的转动副以及其他运动副的约束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转动副间隙动力学模型;得到机构性能对各个铰接转动副间隙磨损的敏感性指标并排序。从设计阶段就掌握机构不同转动副磨损影响的大小,确定机构薄弱环节。

    海底厚大金属矿护顶下中腰双向式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1340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26666.8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厚大金属矿护顶下中腰双向式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在矿体与海底之间预留安全隔离层;在垂高方向上从中腰将矿体分为上下二部分;所述中腰位置距海底海泥的垂高为100~150m;从矿体中腰位置开始回采,其上部采用上行式开采,下部采用下行式开采;所述的上行式开采采用留规则点柱的脉外无轨采准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所述的下行式开采采用脉外无轨采准普通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用充填料填实采空区。本发明具有开采安全性高,资源损失小,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能力大,回采时间短,开采沉降低等显著特点。

    一种机构转动副间隙磨损程度及转动副薄弱环节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192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152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构转动副间隙磨损程度及转动副薄弱环节确定方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转动部,每个转动部包括第一刚体i、第二刚体j和转动副,第一刚体i和第二刚体j通过转动副连接在一起,第一刚体i和/或第二刚体j还与其他运动副连接,转动副包括轴销和轴套,方法包括:对每一个转动部均进行如下处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机构的所有刚体在与刚体所连接的转动副以及其他运动副的约束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转动副间隙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转动副间隙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该转动副在一个运动周期内的间隙磨损深度。帮助设计者在设计阶段从结构安全的角度掌握机构不同转动副磨损程度的大小,确定机构薄弱环节。

    海底厚大金属矿护顶下中腰双向式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1340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910226666.8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厚大金属矿护顶下中腰双向式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在矿体与海底之间预留安全隔离层;在垂高方向上从中腰将矿体分为上下二部分;所述中腰位置距海底海泥的垂高为100~150m;从矿体中腰位置开始回采,其上部采用上行式开采,下部采用下行式开采;所述的上行式开采采用留规则点柱的脉外无轨采准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所述的下行式开采采用脉外无轨采准普通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用充填料填实采空区。本发明具有开采安全性高,资源损失小,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能力大,回采时间短,开采沉降低等显著特点。

    一种加宽圈卫生便盆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417626U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23002565.8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宽圈卫生便盆,它由加宽便盆和一次性便盆罩组成;其加宽便盆由便盆和加宽圈组成;在便盆的上平面外围设计的加宽圈增加了便盆的上平面面积,较好的实现了便盆与屁股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固感;设有的加宽圈能较好的为一次性便盆罩提供安装位置,较好的实现了一次性便盆罩的便捷更换,减少护理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