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59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8154.6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路面温控的相变纳米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沥青路面原料的生产技术领域,相变纳米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150‑250目的生物炭30‑50份,高吸附活性裂解剂4‑6份,多孔隙改性活化剂5‑10份,盐酸溶液4‑6份,聚乙二醇有机相变改性剂20‑30份,海藻酸钠改性纳米聚合剂15‑25份,高强凝胶化基质2‑4份,高效有机溶解剂1‑3份。本发明对聚乙二醇有机相变改性剂进行更加可靠的封存以有效防止其泄漏,从而实现更好、更长期限的相变调温功能,应用时作为沥青路面原料之一,高温时吸收大量热量,低温时释放大量热量,达到沥青路面的自动温控目的,减轻极端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37177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1407621.6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陈德 , 张清峰 , 苏谦 , 王云峰 , 刘凯文 , 严炎 , 黄俊杰 , 周仲荣 , 崔雅莉 , 宋茜 , 郭源浩 , 郭春梅 , 谢康 , 郭慧芹 , 刘亭 , 刘宝 , 张棋 , 王泗 , 沈明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行车道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包括设于土基上的封水层、基层和面层,所述封水层和土基之间设有强化层;所述封水层包括岩石纤维相互交织堆积形成的多孔结构和填充于所述多孔结构空隙中的第二防水层;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基层、中基层和上基层,所述下基层和上基层包括相互堆积的第一碎石,所述中基层包括土工格室和填充于土工格室间隙中的第二碎石;所述面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面层和上面层,所述下面层包括相互堆积的第一砂砾和填充于所述第一砂砾间隙中的第三防水层,所述上面层包括相互堆积的第二砂砾和填充于所述第二砂砾间隙中的第四防水层,所述第一砂砾的平均粒径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8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3076.7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涉及铁路系统领域。该装置主要由环境模拟箱、承载模块、加载模块和加载小车四部分构成。所述环境模拟箱主要由箱体和填充材料构成;所述承载模块主要包括三座承载塔及设置于各承载塔上的滑轮组;所述加载模块主要由加载台、设置于所述加载台台面上的空心立柱、由电机和传动轴驱动的牵引轮、运载钢丝绳及加载架构成,所述加载架通过搭接滑槽连接在所述加载台前侧面,所述加载架两侧各设有一导向滑轮;所述加载小车由抱索器、吊杆、吊厢、固定于所述吊厢内的加速度传感器及设置于所述吊厢底部的挂钩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索道交通模型的快速准确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3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32269.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2D3/10 , E02D3/11 , E02D1/00 , E02D1/02 , H02J7/35 , H02S10/12 , F03D9/00 , F03D9/11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驱动式电渗井点降水系统,涉及电渗井点降水技术领域。该系统主要由风‑光一体化自供能模块、电极导体模块、集排水模块及电渗监测模块构成。所述风‑光一体化自供能模块由风能供能装置、太阳能供能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构成;所述电极导体模块由双层阴极井点管和阳极导体构成,所述双层阴极井点管由吸水内层UPVC管及导电外层镀锌薄钢圆管构成;所述集排水模块由逆止阀、连接弯管、排水管、微型自吸水泵、集水总管及泥浆沉淀池构成。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风‑光自供能的驱动式电渗井点降水系统,环境友好、设施自供能、施工成本低、电渗效果好,可实现无需外部供能的绿色高效率基坑电渗井点降水。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96582.3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5/133 , E01D19/00 , E01D19/12 , E02D5/56 , E02D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抢险救灾用便携式模块化快速渡河装置,涉及机械传动装置运输技术领域。该装置由锚固台、折叠式桥面板及伸缩式支撑架构成。所述锚固台包括锚固锁、动力电机、机箱及螺旋地桩;所述折叠式桥面板包括重型铰链及通过所述重型铰链连接的钢板,所述折叠式桥面板的头板和尾板各设置两个锚固孔;所述伸缩式支撑架包括长度固定的上部结构及可电动调节长度的下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的顶端设置滑槽接头,底端设置可电动调节吸附力的钢爪,所述上部结构内部设置控制器与滑槽,外壁设置调节所述下部结构长度的按钮、调节所述钢爪吸附力度的旋钮,顶端设置快速连接所述折叠式桥面板的电磁吸盘。本发明可实现抢险救灾快速渡河。
-
公开(公告)号:CN1149940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42052.5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内蒙古综合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砖混骨料中红砖含量测定装置,涉及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各组分含量定量检测领域。该装置主要由骨料传送系统、扭矩自适应调节系统、骨料熨平分散系统和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构成。所述骨料传送系统由电动机、支承结构、传动轴和传送带构成;所述扭矩自适应调节系统通过调节所述传动轴的扭矩,带动所述传送带,实现测试过程中建筑垃圾再生砖混骨料的匀速传动;所述骨料熨平分散系统将再生砖混骨料在所述传送带上无堆叠分散开;所述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获取再生砖混骨料三维形貌,并定量计算出再生砖混骨料中红砖含量。本发明可解决建筑垃圾再生砖混骨料中红砖含量无法定量检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076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29933.2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配碎石透水基层颗粒迁移测量装置,涉及路面服役性能测量领域。该装置由级配碎石装载模型箱、级配碎石表面动荷加载模块、孔隙水压测量模块、同步动力测试模块、级配碎石表面位移测量模块、级配碎石细观颗粒迁移行为图像采集分析模块构成。将级配碎石分层填筑于所述级配碎石装载模型箱,用所述级配碎石表面动荷加载模块给级配碎石施加循环动力荷载,同时,启动本发明装置的其他模块,分别用来监测级配碎石基层孔隙的水压变化、动力加载变化值、表面位移和级配碎石特征细观颗粒的轮廓运动轨迹。采用本装置可在室内对碎石透水基层颗粒施加动态循环荷载,模拟级配碎石透水基层服役过程中面层传递来的车辆循环荷载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96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90456.3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级配水稳碎石颗粒间微动磨损测试试样成型装置,涉及材料性能测试研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调距装置、成型装置、调平减震装置三部分构成。所述调距装置,包括传动杆,固定所述传动杆的支架,所述传动杆的粗调机构和微调机构,所述传动杆顶端连接的千分表;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注浆器和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中固定有球试样,所述球试样垂线下方放置模具,所述模具置于养护箱内部;所述调平减震装置,包括所述养护箱下部的支座,所述支座顶面布置有2个轴向垂直的精度为2秒的长水准泡,所述支座底面设有调平底座,所述调平底座下设橡胶垫板。本发明可实现开级配水稳碎石颗粒间微动磨损测试试样成型微米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75931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370098.X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混凝土智能3D打印装置,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混凝土打印机、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打印机及智能数控操作系统构成。所述混凝土打印机,包括输料管连接的大型搅拌机与小型搅拌机;所述小型搅拌机固定于机械臂上;所述小型搅拌机侧壁,通过无线控制阀门,连接有短切玄武岩纤维补料仓及速凝剂供给仓。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打印机,由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抽丝装置、浸胶装置、牵引设备及固化成型装置构成,所述固化成型装置固定于另一机械臂上。所述智能数控操作系统通过有线、无线相结合方式,控制两种打印机出料口准确定位到三维空间设计位置。本发明可实现智能3D打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混凝土。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3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594650.9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曝光观测的旋转双曲桩土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地基加固技术领域。其试验装置包括模型腔、加载机构和观测机构,所述模型腔包括由透明的旋转双曲面围成的容腔,所述加载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反力梁,反力梁朝向模型腔一侧设置有加载驱动件,所述观测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具有长曝光功能的感光成像设备。其试验方法包括组织模型腔、填充土体、安置桩基、设置感光成像设备、加载和分析计算步骤。本发明利用旋转双曲面形的模型腔,提高模型中桩体在土体中受到的水平应力,有利于更加真实地再现原位土体桩体,提高试验可靠性,并利用长曝光的观测机构记录加载过程,观察和计算三维环境下模型的变形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