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522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94854.2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存在使用金属材料制备,旋转时离心惯性力高,限制了大容量发电机护环的设计,并限制了发电机的尺寸,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制备方法:一、预处理;二、金属芯模的安装及纤维缠绕机参数设定;三、缠绕;四、固化;即得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本发明制备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其设计强度可达1200MPa以上,而密度仅为钢的1/4,从而减少了离心惯性力,可设计性强,且提高发电机的尺寸和提高转速,为制造大容量发电机提供了有力条件,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本发明可用于制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53826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49121.7
申请日:2013-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9C70/2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存在使用金属材料制备,旋转时离心惯性力高,限制了大容量发电机护环的设计,并限制了发电机的尺寸,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方法:一、预处理;二、金属芯模的安装及纤维缠绕机参数设定;三、缠绕;四、固化,即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本发明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可设计性强,提高发电机的尺寸,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本发明用于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66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16859.9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易产生裂纹,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并难以修复的问题。方法:一、制备碳纤维/银纳米粒子纤维;二、制得碳纤维/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三、制得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并且光照可以修复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界面。本发明用于制备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及受损碳纤维/银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自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3232610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77730.4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定向排列自组装碳纳米管/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碳纳米管/树脂薄膜成型温度高,碳纳米管分散性差,取向不易控制,材料性能不稳定及成本过高的问题。方法:将热塑性树脂颗粒溶于氮-甲基吡咯烷酮中,得溶液A;制备食人鱼溶液;载玻片的预处理;溶液A涂覆在载玻片上,蒸发后在形成热塑性树脂薄膜;将碳纳米管投入无水乙醇中,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得悬浊液;制备碳纳米管定向排列的热塑性树脂薄膜;薄膜与载玻片分离,烘干后即完成。本发明制备过程无需高温热压成型,成本低廉;薄膜中碳纳米管分布具有方向性,材料性能具有取向性;碳纳米管始终能够良好分散,材料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1137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9929.3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涉及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易产生裂纹,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并难以修复的问题。方法:一、制备碳纤维/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二、制得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并且光照可以修复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界面。本发明用于制备具有界面自修复性能的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及受损碳纤维/金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材料的自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2850560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44113.4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自修复界面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自修复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自修复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自修复材料不能够重复使用,多次修复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首先制备涂层溶液,然后将碳纤维浸没于涂层溶液中浸渍处理,再在60~20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得到一种自修复界面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的自修复方法:将受损后的材料通入1~3min的5~7mA的电流,进行自修复,修复效率高,单次修复效率为90%~95%,能够多次修复,多次修复后的效率仍可达87.5%,且修复时间为1~3min,修复时间短,可应用在航空航天,潜水深海,军工制造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5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1221470.X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向拉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它涉及测力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桨叶拉力测试方式操作复杂、灵活性差、效率低、会受到产品尺寸和试验设备限制的问题。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组件、夹具组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夹具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的上方,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垂直对称设置在底座组件与夹具组件之间,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百分表和第二百分表的测头分别与底座组件的上端面配合。测试方法:选择底座组件和夹具组件;装夹桨叶根部;装夹桨叶叶片部;安装测力元件;测量数值。本发明用于桨叶的拉力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00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332440.1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C7/02
Abstract: 针对现有复合材料连杆的筒身和金属接头之间的耐久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与金属结合的连杆结构,属于飞机减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两个金属接头和复合材料筒身,两个金属接头分别与复合材料筒身的两端连接;每个金属接头包括两个金属耳片和一个金属连接结构,两个金属耳片设置在金属连接结构的首端,两个金属耳片和金属连接结构为一体结构;复合材料筒身为内外双筒结构;两个金属接头的金属连接结构的末端分别与复合材料筒身内筒的两个端部连接;沿着连杆的轴向方向,利用复合材料将两个金属接头的金属连接结构和复合材料筒身的内筒的缠绕在一起,并在内筒和金属连接结构的外表面形成复合材料筒身的外筒。
-
公开(公告)号:CN106587043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1184835.2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198
Abstract: 双亲性增强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方法如下:一、制备氧化石墨烯粉末;二、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然后将混合液置于油浴中搅拌加热,加入无水碳酸钾、碘化钾作为催化剂,滴加溴代十二烷,离心,用乙醇、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去离子水洗,超声,干燥,即得。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枝疏水基团,使其与有机溶剂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保留氧化石墨烯边缘处的羧基,保证了其亲水性,从而得到双亲性增强的氧化石墨烯。本发明属于氧化石墨烯的改性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11172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627752.5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8L75/06 , C08K9/02 , C08K9/12 , C08K7/00 , C08K3/22 , C08K3/38 , C08G18/76 , C08G18/66 , C08G18/42 , C08G18/32
Abstract: 一种表面微结构有序的磁性氮化硼纳米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磁性氮化硼纳米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微结构有序的磁性氮化硼纳米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为:一、制备插层氮化硼;二、制备氮化硼纳米片;三、制备表面负载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氮化硼纳米片;四、制备表面微结构有序的磁性氮化硼纳米片/聚氨酯复合材料。本发明得到的有序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相对于无序氮化硼/聚氨酯复合材料、纯聚氨酯,其抗冲蚀磨损性能分别提高了31.9%、51.5%,可用于抗冲蚀防护涂层。本发明应用于纳米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