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轧辊上机专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824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410498.3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上机选择专家系统,属于轧制控制领域。所述上机选择方法得到现场轧制产品的五种品规属性的类别;预设参考轧制计划及对应的轧辊需求,并分析参考轧制计划中五个品规属性类别相对于全部品规属性类别的存在状态;根据自适应系数计算各类别对参考轧制计划特性的贡献度,再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参考轧制计划之间的特性差异度,确定目标轧辊需求,选出所有符合目标轧制计划的轧辊,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优先级最低的轧辊状态进行评价,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轧辊的匹配度并与阈值比较;若不匹配,则修正自适应系数,重新计算贡献度;否则获得上机选择结果。本发明实现了轧辊资源的合理分配及自动推送,省去了人工挑选轧辊的过程,减小了轧辊消耗。

    一种热连轧层流冷却供水泵站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3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044719.X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连轧层流冷却供水泵站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层流冷却用水量相关轧制工艺数据和层流冷却用水量,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训练样本;利用训练样本训练层流冷却用水量预测模型,计算单块带钢层流冷却用水量,并根据轧制节奏时间预测单位轧制周期的层流冷却用水趋势;根据层流冷却用水趋势和层流冷却用水工艺需求对泵站调度指令进行实时反馈优化,稳定冷却水压力的同时减少冷却水溢流;根据优化后的调度指令,以泵站总轴功率最小为目标优化单位轧制周期的泵站运行方案。本发明在使系统保持供需平衡的同时,保证了带钢冷却质量并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一种热轧带钢侧压机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2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294991.9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带钢侧压机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属于轧钢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在线精度评价方法包括:获取侧压机参数的设定值和实测值;在侧压机投用且挤压动作完成后,基于侧压机参数的设定值和实测值分别计算出每一精度评价指标的值;基于预设评分体系,根据各精度评价指标的值,确定各精度评价指标的评分,并将各精度评价指标的评分相加,得到侧压机的综合精度评分;当得到的评分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进行报警提示。本发明从入口夹送辊、出口夹送辊、锤头挤压动作和传动轴动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实时判断侧压机运行精度和状态,为生产现场及时排除设备和生产故障提供帮助。

    一种热轧轧机的弯辊设备精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64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88718.6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轧机的弯辊设备精度评价方法,属于热轧带钢弯辊精度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轧机两侧弯辊设备响应时间;确定轧机两侧弯辊力稳态值的偏差;确定弯辊力伴随精度;确定轧机两侧弯辊力上升时间;确定轧机两侧弯辊力稳态误差;采用四级评分体系,对确定的轧机两侧弯辊设备响应时间、轧机两侧弯辊力稳态值的偏差、弯辊力伴随精度、轧机两侧弯辊力上升时间及轧机两侧弯辊力稳态误差这5个指标分别进行评分,根据得到的各指标评分结果,确定轧机弯辊的运行精度综合评分。采用本发明,能够实时判断轧机弯辊的运行精度和效果。

    一种热轧带钢侧压机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4991.9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带钢侧压机的在线精度评价方法,属于轧钢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在线精度评价方法包括:获取侧压机参数的设定值和实测值;在侧压机投用且挤压动作完成后,基于侧压机参数的设定值和实测值分别计算出每一精度评价指标的值;基于预设评分体系,根据各精度评价指标的值,确定各精度评价指标的评分,并将各精度评价指标的评分相加,得到侧压机的综合精度评分;当得到的评分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进行报警提示。本发明从入口夹送辊、出口夹送辊、锤头挤压动作和传动轴动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实时判断侧压机运行精度和状态,为生产现场及时排除设备和生产故障提供帮助。

    一种热轧带钢轧机刚度的精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622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10413.5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带钢轧机刚度的精度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实时采集轧机零调标定过程实测数据;在轧机零调标定结束时,分别自动计算出每一轧机刚度评价指标的值;基于预设的评分体系,根据各轧机刚度评价指标的值,确定各轧机刚度评价指标评分,并将各轧机刚度评价指标评分相加,得到轧机刚度精度综合评分;实时将得到的轧机刚度精度综合评分与预设评分范围比较并进行判定,当得到的轧机刚度精度综合评分超出所述预设评分范围时,进行报警。本发明可实时监控轧机刚度状态,以在轧机出现刚度精度异常时及时预警,跟踪刚度长期变化趋势,为生产现场及时排除设备异常提供帮助。

    一种引入自适应优化算法的AGC缸性能参数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932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27342.X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自适应优化算法的AGC缸性能参数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影响AGC缸性能的特征参数;计算轧机辊缝和AGC缸响应速度;计算出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对轧机辊缝及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进行评价,分级输出报警;计算出轧机操作侧AGC缸响应速度和传动侧AGC缸响应速度的偏差,对AGC缸响应速度及轧机操作侧AGC缸响应速度和传动侧AGC缸响应速度的偏差进行评价,分级输出报警。本发明通过在线采集AGC缸参数,实时分析AGC缸工作状态,并对AGC缸当前性能进行评估,实现历史性能状态及发展趋势分析,故障隐患预警,及时提醒维护人员进行检查,在减少甚至消除AGC缸故障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一种带钢精轧模型设定精度的在线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66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372450.9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钢精轧模型设定精度的在线评判方法,能够实现带钢精轧模型设定精度的实时在线评判,有助于提高轧制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所述方法包括:从温度预报精度评价、轧制力预报精度评价和辊缝设定精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精轧设定模型控制精度评价;从带钢头部厚度质量评价、宽度质量评价和终轧温度质量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精轧设定模型控制效果评价;根据精轧设定模型控制精度评价效果和精轧设定模型控制效果评价结果对精轧设定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精轧模型设定精度。本发明涉及钢铁轧制领域。

    一种炉卷和精轧机组连轧的负荷分配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3417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0642025.4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卷和精轧机组连轧的负荷分配计算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炉卷轧线的生产大纲进行钢种族、成品厚度和宽度分档,确定工艺表设置;然后将炉卷轧机和精轧机组作为整体进行负荷分配计算和优化,设置两种计算方法,根据生产钢种进行自动选择;炉卷道次和精轧机组负荷分配计算完成后,计算轧机轧制力和轧制力矩,进行轧机能力校核,如果校核成功则完成负荷分配计算;如果失败,进行炉卷道次和精轧机组负荷优化;如果负荷重分配优化失败,进行炉卷增加道次修正计算,再返回步骤二重新进行负荷分配。该方法简单实用,在确保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生产稳定性和增加轧线生产产量。

    一种改善CSP双流换规格轧制力模型精度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132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1181313.1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CSP双流换规格轧制力模型精度的控制方法,属于轧钢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CSP所有钢种进行分组,按照材质代码进行模型系数归档;对带钢材质、宽度、厚度和连铸机号进行分类;在模型设定时,采取控制策略处理钢种和规格混轧、连铸机双流交替轧制等情况,确保模型设定精度;带钢轧制完成后,进行模型后计算和模型自学习计算,确保钢种和规格混轧时正确更新模型的短期和长期自学习系数;轧机换辊或零调后,进行模型自学习系数初始化;结合自学习进行精轧模型的设定计算。本发明可明显改善CSP双流换规格生产时精轧轧制力模型控制精度,从而改善带钢头部厚度控制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