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冷循环装置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3131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80043174.4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21)、第1泵(11)、高压侧热交换器(15)、热媒外部空气热交换器(13)及控制装置(40)。压缩机(21)将冷媒吸入并排出。第1泵(11)将第1热媒吸入并排出。高压侧热交换器(15)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冷媒与第1热媒进行热交换并对第1热媒进行加热。热媒外部空气热交换器(13)将第1热媒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控制装置(40)对压缩机(21)及第1泵(11)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40)在有启动压缩机(21)的要求时,启动第1泵(11),在判定或推定为第1热媒的温度(T1)为第1规定值(α1)以下时,启动压缩机(21)。

    制冷循环装置
    56.
    发明公开
    制冷循环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51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80086249.1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相对于制冷剂流动并联地连接的第一蒸发部(15、17a)和第二蒸发部(17、17b)、及储液器(18),在将第一冷却对象物所具有的热向被吸入压缩机(11)的吸入制冷剂移动的能量流的路径定义为第一路径,将第二冷却对象物所具有的热向吸入制冷剂移动的能量流的路径定义为第二路径时,储液器(18)配置于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中的至少一方。还具备:切换为使第一冷却对象物所具有的热绕过储液器(18)而移动的第一切换部(16、20a、20b);以及切换为使第二冷却对象物所具有的热绕过储液器(18)而移动的第二三通阀(16b、20a、20b)。

    压缩机组件
    57.
    发明公开
    压缩机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77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80051322.1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热泵循环装置(1、1a、1b)的压缩机组件,具备压缩机(11)、通路形成部件(101、111、121、131)以及罩部件(102、122、132)。在通路形成部件形成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多个内部制冷剂通路。罩部件与通路形成部件一起形成收容压缩机的收容空间(103、113、123、133)。在收容空间的内部形成有与内部制冷剂通路连通的与压缩机的排出口侧连接的压缩机侧入口(101b、111b、121b、131b)及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侧连接的压缩机侧出口(101a、111a、121a、131a)。在收容空间的外部形成有与外部设备(14、16、18)的流入流出口侧连接的外侧连接口(101c~101h、111g、111h、121c~121h、131c~131h)。

    制冷循环装置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7766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80046078.9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减压部(13)、室外热交换器(14)、第二减压部(15)以及蒸发器(16)。在将从冷凝器到第一减压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冷凝器出口部(12、12e、123、13c、32)、将从第一减压部到室外热交换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室外热交换器入口部(13f、14g、33)、将从室外热交换器到第二减压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室外热交换器出口部(14h、14i、14p、14s、142、143、144、15c、34、35)时,冷凝器出口部的容积大于室外热交换器入口部的容积。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在不同的运转模式中获得良好的循环性能系数。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0686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80008695.5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有:使制冷循环(25)的低压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冷机(21);使由冷机冷却后的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芯(22);以及使热介质在冷机及冷却器芯循环的冷却器冷却回路(11)。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有:使热介质在发动机(31)循环的发动机冷却回路(12);以及使发动机冷却回路的热介质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发动机散热器(32)。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切换独立模式和连通模式的切换装置(43、120),其中,独立模式为热介质彼此独立地在冷却器冷却回路及发动机冷却回路循环的模式,连通模式为冷却器冷却回路和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以使热介质在冷机与发动机散热器之间流动的模式;以及在发动机冷却回路的热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热介质温度的情况下,对切换装置进行控制以切换为连通模式的控制部(8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