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30436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682545.5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相传热特性研究的实验装置及湿蒸汽干度的测量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蒸汽锅炉、第一汽水混合器、实验本体以及提供冷却水的第一注水系统,所述第一注水系统及蒸汽锅炉均与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与所述实验本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水系统提供的冷却水与所述蒸汽锅炉提供的湿蒸汽在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内混合后流入实验本体。本发明所述的实验装置摒弃了传统的电加热方式,采用蒸汽锅炉提供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对蒸汽锅炉提供的湿蒸汽与第一注水系统提供的冷却水进行合理配比,实现大流量、高压、高干度的实验工况,实验装置不存在预热段,且实验本体也无需加热,因此避免了绝缘密封和沸腾临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54672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273753.5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5B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模拟多种热流密度分布的发热装置,包括金属基板,在所述金属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加热元件的通孔。本发明一种模拟多种热流密度分布的发热装置,采用大量离散的电加热元件作为直接热源,以高导热性金属基板作为载体,通过分别改变电加热元件功率,不仅可以实现发热金属基板表面以均匀热流密度发热,还可以实现发热金属基板表面以多种不均匀热流密度发热,不均匀的热流密度分布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可以模拟的最高表面热流密度可达3MW/m2。
-
公开(公告)号:CN1032473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144206.7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换式通道结构,主要包括金属体、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连接件对称设置于金属体的两侧;密封件通过可拆卸连接与连接件连接,密封件整体或部分位于金属体的下方;下部封隔结构与密封件的底部连接;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都沿金属体轴线的方向延伸至金属体的两端;金属体的底面、连接件、密封件和下部封隔结构共同构成两端开口的通道。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在便利和付出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种冷却流道几何结构参数对金属体临界热流密度和外表面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的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4514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7275.3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易拆卸的压差测量结构,包括套装在内管上的前密封头,前密封头的一端用于与外管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后密封头连接,后密封头包括一个密封球头、以及内管的引出管,在前密封头与后密封头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一个与密封球头相匹配的锥面。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而言,本发明的密封结构不需要进行焊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没有要求,解决了传统密封结构中焊接质量依赖于焊接工人技术水平的问题,使得产品的质量一致,密封效果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解决了焊接工艺中的易焊透内管造成内管堵塞引流不通畅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436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82545.5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相传热特性研究的实验装置及湿蒸汽干度的测量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蒸汽锅炉、第一汽水混合器、实验本体以及提供冷却水的第一注水系统,所述第一注水系统及蒸汽锅炉均与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与所述实验本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水系统提供的冷却水与所述蒸汽锅炉提供的湿蒸汽在所述第一汽水混合器内混合后流入实验本体。本发明所述的实验装置摒弃了传统的电加热方式,采用蒸汽锅炉提供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对蒸汽锅炉提供的湿蒸汽与第一注水系统提供的冷却水进行合理配比,实现大流量、高压、高干度的实验工况,实验装置不存在预热段,且实验本体也无需加热,因此避免了绝缘密封和沸腾临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21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64235.6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组件综合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燃料组件综合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水平支撑台(9)和放置在水平支撑台(9)上的竖直支撑台(10);水平支撑台(9)上安装有底座(3),底座(3)上安装有至少3根轴线垂直于水平支撑台(9)上表面的加载立柱(8),底座(3)上安装有至少2根轴线垂直于水平支撑台(9)上表面的测量立柱(2);底座(3)上方设置有加载顶板(1),加载顶板(1)通过连接件与竖直支撑台连接,加载立柱(8)远离底座(3)的一端贯穿加载顶板(1)。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能够实现一次安装,完成多种试验。装置安装操作方便、易于拆卸,试验步骤少。
-
公开(公告)号:CN10355751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86763.7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2B3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水分离器,由下锥段(1)、上升筒下段(2)、上锥段(3)和上升筒上段(4)构成,下锥段(1)和上锥段(3)为下宽上窄结构,下锥段(1)的上端与上升段下段(2)的下端连接,上升段下段(3)的上端与上锥段(3)的下端连接,上锥段(3)的上端与上升段上段(4)的下端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模拟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情况下,取消了旋叶片和干燥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26758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44605.3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金属内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绝缘套管和铠装热电偶,绝缘套管套接于铠装热电偶上并至少让铠装热电偶测温端露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固态金属内部温度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从待测金属的表面距离待测点最近处向待测点钻盲孔,待测点位于盲孔的底部;B.将固态金属内部温度测量装置装入盲孔中,使铠装热电偶的测温端与待测点接触;C.通过脉冲焊将铠装热电偶的测温端与待测点焊接在一起;D.进行温度测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克服现有金属温度测量技术不能测量固体金属内部温度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807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15099.8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8/2411 ,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CHF现象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获取实验本体流体出口温度、压力和实验本体外壁温的测点数据;将实验本体外壁温的测点数据进行温度变化速率的转换和分类,获得发生CHF时刻前后的温度变化速率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发生CHF时刻前后的温度变化速率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得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CHF智能判断模型;将所有实验本体外壁温的测点数据经过温度变化速率转换后的数据实时输入基于支持向量机的CHF智能判断模型,进行初步CHF判断;并结合实验本体流体出口温度和实验本体流体出口压力,进行进一步CHF判断。本发明能够避免对CHF现象工况点的错判和漏判,并自动给出工况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2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679843.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1/01 , G01N21/952 ,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磨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密集排布的细管道磨损量自动检测末端及装置和方法,包括引导结构、探针主体、探针底座、连接法兰、远端副成像装置、主成像装置、近端副成像装置、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引导结构与探针主体远端连接;探针底座一端与探针主体近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连接;远端副成像装置和近端副成像装置相对设置,用于采集管道磨损区域的缺口轮廓;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用于测量管道与检测末端的相对位姿;所述主成像装置用于为远程操作自动检测末端提供视觉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在人不可达或危险环境下进行管道磨损量检测任务的目标,同时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