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4345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88454.7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67 , H01B7/29 , H01B7/02 , H01B7/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气贯穿件和核反应堆装置,上述电气贯穿件包括:导线、套线管和防火密封件,套线管套设于导线外,防火密封件设于套线管内,导线穿过防火密封件,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高温阈值时,防火密封件发生固化。防火密封件在固化状态下具备良好的高温绝缘性能和稳定性,保证了电气贯穿件的密封性和耐火性,使电气贯穿件在高温或明火工况下,依然具有可靠的电气导通性能,保障电气馈通信号的顺利传输,提升了电气贯穿件对高温工况的适用性。提升了电气贯穿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79843.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1/01 , G01N21/952 ,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磨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密集排布的细管道磨损量自动检测末端及装置和方法,包括引导结构、探针主体、探针底座、连接法兰、远端副成像装置、主成像装置、近端副成像装置、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引导结构与探针主体远端连接;探针底座一端与探针主体近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连接;远端副成像装置和近端副成像装置相对设置,用于采集管道磨损区域的缺口轮廓;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用于测量管道与检测末端的相对位姿;所述主成像装置用于为远程操作自动检测末端提供视觉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在人不可达或危险环境下进行管道磨损量检测任务的目标,同时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2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679843.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1/01 , G01N21/952 ,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磨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密集排布的细管道磨损量自动检测末端及装置和方法,包括引导结构、探针主体、探针底座、连接法兰、远端副成像装置、主成像装置、近端副成像装置、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引导结构与探针主体远端连接;探针底座一端与探针主体近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连接;远端副成像装置和近端副成像装置相对设置,用于采集管道磨损区域的缺口轮廓;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用于测量管道与检测末端的相对位姿;所述主成像装置用于为远程操作自动检测末端提供视觉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在人不可达或危险环境下进行管道磨损量检测任务的目标,同时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36080.8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76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传感器融合的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视觉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采集的反应堆试验场景下的待检测视频帧序列;分别对各待检测视频帧序列中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事件图像帧序列;获取预设事件检测模型,包括分类网络、事件检测网络,残差骨干网络包括不同多尺度卷积层、聚合网络包括多个融合层;通过分类网络对不同传感器对应的目标帧图像进行缺陷图像分类,通过残差骨干网络对不同缺陷图像类别下的目标帧图像的图像特征进行提取,通过聚合网络中的各融合层分别对相应缺陷图像类别下的各个图像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将各图像融合特征向量输入至事件检测网络,以确定目标帧图像中的被检测目标事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1427.5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用电缆贯穿装置及制作方法,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法兰和法兰盖,法兰与法兰盖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法兰上设置有采用密封材料过渡的内侧导体,所述法兰盖上设置有采用密封材料过渡的外侧导体,内侧导体和外侧导体通过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外侧导体和所述内侧导体两者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材料形成的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接触设置于密封材料的内侧。在轴向上设置了两个串联的密封结构(即密封导体一和密封导体二),具备双道密封屏障,可有效防止壳内侧物质外泄。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79541.7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用包覆导体及其成型方法,成型方法包括将多根铜棒首尾连接后,放置在成型设备的放线架上,并与预热装置、挤压机的成型模套对中;对铜棒进行前处理;将聚醚醚酮粒料进行干燥,并在启动挤压机后倒入料筒;启动牵引机将铜棒带入导体预热装置,对预热空间进行加热,至铜棒表面温度为200℃左右;加热后的导体进入挤出机模芯,对熔融材料加热至380℃而进入模套内,熔融材料从模套挤出完成对铜棒的包覆;包覆后的铜棒从70℃开始逐级冷却,得到包覆导体。本发明可以实现大线径铜棒的连续包覆,解决绕包电缆绝缘层贴合不紧密、自密封差、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