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8300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1141649.4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21C17/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气试验装置及除气试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冷却剂循环回路、排气支路、喷淋支路、加气支路和稳压支路;本发明根据反应堆一回路压力、温度和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冷却剂中溶解的低浓度气体特点,利用已有的蒸汽稳压器设备作为除气反应器,设计高温高压条件下模拟压水堆除气试验装置和热物理除气工艺方法,可用于模拟反应堆一回路从常压至运行压力)下的动态除气过程和受压力、温度、喷淋流量、排汽流量等各项参数的影响规律,本装置及方法能够模拟反应堆一回路除气动态特性和研究影响稳压器除气效率的参数,为反应堆一回路除气模型提供参数验证以及为除气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7830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41649.4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21C17/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气试验装置及除气试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冷却剂循环回路、排气支路、喷淋支路、加气支路和稳压支路;本发明根据反应堆一回路压力、温度和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冷却剂中溶解的低浓度气体特点,利用已有的蒸汽稳压器设备作为除气反应器,设计高温高压条件下模拟压水堆除气试验装置和热物理除气工艺方法,可用于模拟反应堆一回路从常压至运行压力)下的动态除气过程和受压力、温度、喷淋流量、排汽流量等各项参数的影响规律,本装置及方法能够模拟反应堆一回路除气动态特性和研究影响稳压器除气效率的参数,为反应堆一回路除气模型提供参数验证以及为除气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7515189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639434.X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喷淋系统试验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喷头流量‑压差关系;获得待验证喷淋环路中喷头总流量‑压差关系式;获得待验证喷淋支路流量‑压差关系式;联立待验证喷淋环路中喷头总流量‑压差关系式和喷淋支路流量‑压差关系式即可求解得到待验证喷淋支路的流量和喷头压差。本发明可在不改造厂内原有结构、避免对核电站安全壳内设备带来腐蚀性风险的基础上,获得安全壳喷淋系统喷淋支路流量(即喷淋支路的喷淋泵流量)、喷头进出口压差等喷淋特性,为核电站安全壳喷淋系统功能验证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51492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310457275.3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易拆卸的压差测量结构,包括套装在内管上的前密封头,前密封头的一端用于与外管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后密封头连接,后密封头包括一个密封球头、以及内管的引出管,在前密封头与后密封头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一个与密封球头相匹配的锥面。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而言,本发明的密封结构不需要进行焊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没有要求,解决了传统密封结构中焊接质量依赖于焊接工人技术水平的问题,使得产品的质量一致,密封效果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解决了焊接工艺中的易焊透内管造成内管堵塞引流不通畅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51765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57139.4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细长型非均匀加热元件及其加工工艺,包括依次通过银钎焊连接的上部镍电极管、不均匀加热管、下部镍电极管、以及铜电极管,在所述不均匀加热管内安装有多个陶瓷块,陶瓷块与不均匀加热管构成承压结构。本发明采用在不均匀加热管内装配多个陶瓷块,陶瓷块内部为空腔结构,其外表面与不均匀加热管的内部相匹配,内部的空腔连接成整体的内部管道,由于陶瓷块的壁厚较大,与不均匀加热管配合形成整体的承压结构,不均匀加热管内衬陶瓷管的结构形式,利用不导电的陶瓷块形成陶瓷管承受高压,解决了目前的不均匀发热管强度较低、难以承受外部压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9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02697.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1R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束组件实验通电的接电装置及接电方法,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内并排设置若干导电部,导电部在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圆环状,相邻导电部之间柔性连接,且相邻导电部之间电导通;还包括贯穿外部框架的两组束紧装置,两组束紧装置沿导电部的轴线方向分布,每组束紧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束紧带,束紧带呈S形绕过所有导电部。本发明易于组装,使用效果可靠;一次性实现棒束组件中一排元件棒的接电功能且确保各种预期使用条件下各元件棒接电效果可靠;减小棒束组件接电部分的轴向长度,克服紧密排列棒束组件中间元件棒接电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少接电位置发热量并增强棒束组件接电部分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51518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639434.X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喷淋系统试验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喷头流量-压差关系;获得待验证喷淋环路中喷头总流量-压差关系式;获得待验证喷淋支路流量-压差关系式;联立待验证喷淋环路中喷头总流量-压差关系式和喷淋支路流量-压差关系式即可求解得到待验证喷淋支路的流量和喷头压差。本发明可在不改造厂内原有结构、避免对核电站安全壳内设备带来腐蚀性风险的基础上,获得安全壳喷淋系统喷淋支路流量(即喷淋支路的喷淋泵流量)、喷头进出口压差等喷淋特性,为核电站安全壳喷淋系统功能验证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514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7275.3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易拆卸的压差测量结构,包括套装在内管上的前密封头,前密封头的一端用于与外管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后密封头连接,后密封头包括一个密封球头、以及内管的引出管,在前密封头与后密封头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一个与密封球头相匹配的锥面。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而言,本发明的密封结构不需要进行焊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没有要求,解决了传统密封结构中焊接质量依赖于焊接工人技术水平的问题,使得产品的质量一致,密封效果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解决了焊接工艺中的易焊透内管造成内管堵塞引流不通畅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9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402697.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1R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束组件实验通电的接电装置及接电方法,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内并排设置若干导电部,导电部在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圆环状,相邻导电部之间柔性连接,且相邻导电部之间电导通;还包括贯穿外部框架的两组束紧装置,两组束紧装置沿导电部的轴线方向分布,每组束紧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束紧带,束紧带呈S形绕过所有导电部。本发明易于组装,使用效果可靠;一次性实现棒束组件中一排元件棒的接电功能且确保各种预期使用条件下各元件棒接电效果可靠;减小棒束组件接电部分的轴向长度,克服紧密排列棒束组件中间元件棒接电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少接电位置发热量并增强棒束组件接电部分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517656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7139.4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7/001 , H05B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细长型非均匀加热元件及其加工工艺,包括依次通过银钎焊连接的上部镍电极管、不均匀加热管、下部镍电极管、以及铜电极管,在所述不均匀加热管内安装有多个陶瓷块,陶瓷块与不均匀加热管构成承压结构。本发明采用在不均匀加热管内装配多个陶瓷块,陶瓷块内部为空腔结构,其外表面与不均匀加热管的内部相匹配,内部的空腔连接成整体的内部管道,由于陶瓷块的壁厚较大,与不均匀加热管配合形成整体的承压结构,不均匀加热管内衬陶瓷管的结构形式,利用不导电的陶瓷块形成陶瓷管承受高压,解决了目前的不均匀发热管强度较低、难以承受外部压力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