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39068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398995.X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1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挂式单轨列车系统,包括轨道梁;轨道梁的顶板开有缝隙,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三轨;顶板上活动设置有若干位于缝隙两侧的转向架;转向架包括活动设置于轨道梁顶板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与其连接的固定架;固定架沿轨道梁外壁延伸至其底部,并与车体铰接;固定架底部设置有位于轨道梁下方的连杆;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轮和牵引电机,并在轨道梁上设置有与驱动轮转轴连接的制动机构;固定架上设置有与第三轨相接触,并与牵引电机连接的集电靴。本发明形式新颖,结构较为美观,不影响地面交通,轨道梁利用率高,车体运行的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48001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974307.6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B17/00
Abstract: 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车轮踏面结构领域,该车轮踏面结构能够完全匹配和适应CN60新型轨道的廓型,其通过较小的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的曲率半径来避免列车车轮因踏面的等效锥度过高而产生的失稳,和避免因踏面的等效锥度过过低而导致车辆晃动。通过正常工作区和踏面端部外侧低锥度区配合起到增大踏面与轨道接触面积的作用,能够在同样的接触应力下允许车轮承受更高的轴重载荷。其通过优化滚动圆的最佳位置实现减缓踏面磨耗、延长旋轮周期,并通过给出计算优选后的参数设置使得该踏面结构对钢轨廓变化适应能力获得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在抑制蛇行运动和延长旋轮周期两个方面均能取得兼顾和平衡的理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480013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74307.6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B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B17/0082
Abstract: 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车轮踏面结构领域,该车轮踏面结构能够完全匹配和适应CN60新型轨道的廓型,其通过较小的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的曲率半径来避免列车车轮因踏面的等效锥度过高而产生的失稳,和避免因踏面的等效锥度过过低而导致车辆晃动。通过正常工作区和踏面端部外侧低锥度区配合起到增大踏面与轨道接触面积的作用,能够在同样的接触应力下允许车轮承受更高的轴重载荷。其通过优化滚动圆的最佳位置实现减缓踏面磨耗、延长旋轮周期,并通过给出计算优选后的参数设置使得该踏面结构对钢轨廓变化适应能力获得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在抑制蛇行运动和延长旋轮周期两个方面均能取得兼顾和平衡的理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67677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12377.7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IPC: C21D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复合热处理技术,包含如下的工艺步骤:1)材料按质量百分比:C:0.46-0.50%;Si:0.27-0.37%;Mn:0.6-0.8%;P:<0.015%;S:<0.015%;Cr:0.90-1.10%;V:0.10-0.16%;经电弧炉冶炼后得到厚度不小于22mm,宽度不小于80mm坯材;所得坯材经变截面轧机进行轧制,轧制温度1150-1200℃;终轧温度1050℃;2)采用淬火+回火+多元共渗处理板弹簧。并提供了板弹簧经过复合热处理后保证性能的检验方法。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弯曲疲劳性能比国外同类产品提高20%,表面硬度提高80%;防腐蚀性能提高20倍。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74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12467.6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双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电机悬吊板弹簧双向仿真疲劳试验方法,用于获取电机悬吊板弹簧双向疲劳寿命数据,采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固定电机悬吊板弹簧的平板端,在悬吊板弹簧的耳孔端施加轴向交变载荷与垂直方向的位移;所述轴向载荷为上载荷量与下载荷量区间的拉-拉交变载荷,下载荷=5-10KN,上载荷为20-35KN;所述垂直方向的载荷为恒定载荷量状态下的交变位移,位移幅度正负2-5mm。施载处的轴向载荷为机车运行时垂直方向,横向为机车运行时的横向。本发明方法完全模拟了电机悬吊板弹簧实际使用状态运行工况,实现了对电机悬吊板弹簧进行仿真疲劳试验。适用于CRH3高速机车转向架电机悬吊板弹簧实物疲劳寿命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02318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5463.3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减振器高频特性随机振动试验台,能够真实的模拟诸如轨道车辆转向架减振器等复杂使用条件下的减振器的振动状态,以便能够开发更准确的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包括:底座;振动台,放置于底座上并可相对该底座多向运动;第一振动器、第二振动器和第三振动器;门形框架,固定于底座上并具有分布在振动台两侧的立柱以及安装在这些立柱间且可升降调节的横梁;减振器下部安装及载荷检测机构,用于将被测减振器下端安装连接在振动台上并具有用于检测被测减振器下端载荷的第一载荷传感器;减振器上部安装及载荷检测机构,用于将被测减振器上端安装连接在横梁上并具有用于检测被测减振器上端载荷的第二载荷传感器;减振器形变检测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6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1911134314.X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箱内置式转向架构架,涉及轨道车辆的动力转向架技术领域,其包括呈交叉型的横梁和固定于横梁四个角上的侧梁,横梁的中部固定有单空气弹簧安装座,单空气弹簧安装座内设置有牵引杆安装腔。采用轴箱内置式结构,使得构架的横梁变短,有利于增加构架的刚度及减轻自重,改善了动力学性能,便于通过小半径曲线轨道,降低了曲线轮轨磨耗和改善了曲线通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227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47035.5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多边形在线定量监测方法,首先将车速与轮径考虑为转速,以解决实际情况中车轮轮径不同的问题,然后建立0dB/1μm粗糙级时加速度振动级关于车轮转速和阶次的克里金代理模型响应曲面,接着运用阶次分析获得不同阶次、转速下的轴箱加速度振动级,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筛选以减少非多边形成分的干扰和仿真模型与实际的误差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所建立的克里金代理模型响应曲面以及振动级与粗糙级之间的线性关系来估计车轮多边形粗糙级。本发明对于仿真和试验数据的车轮粗糙级估计均有较高的准确度。相较于目前常见的车轮多边形定性监测方法,本方法考虑了车速和车辆系统模态的影响,能够跟准确地定量估计车轮粗糙级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68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9879.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30/23 , G01H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铁轮轨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变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轮轨状态识别方法。选择轴箱垂向加速度作为状态识别的原始振动,对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得到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轮轨激励下所产生的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时域响应,对时域信号傅里叶变换后得到其频谱,将二者同时送入特征融合的变维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状态识别。实现了对列车轮轨状态快速、准确识别,解决了时频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现有车载轮轨状态监测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轮轨状态判别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1132.4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虚拟映射关系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轴承载荷反演方法,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包括: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与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建立直线工况和曲线工况下轴箱轴承的载荷反演模型;确定载荷反演模型的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及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包括:基于优化取值范围,建立虚拟映射关系,确定初始种群,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对应的目标函数值;重复执行基于每个个体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对每个个体进行适应度值分配,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生成子代种群,结合虚拟映射关系,计算子代种群中每个个体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基于小生境淘汰策略,消除相似个体,直至满足停止条件,具有提高轴承载荷反演方法的精度和效率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