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封装体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3572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11111481.2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的电池封装体。电池封装体(1)在金属制的底面板(2)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3)和与电池单元集合体(3)的下表面(3a)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4),并且底面板(2)的上表面(2a)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分开,其中,底面板(2)具有形成为朝向冷却板(4)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24),上突部(24)具有如下的高度,即,上突部(24)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底面板(2)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冷却板(4)变形,由此能够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接触。

    车身结构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109743.5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在该车身结构中,包括一对侧梁(2)和经由相应的支架(56)连结到侧梁的电池壳(51),每个侧梁均包括:外板(21);内板(22),该内板和外板共同限定封闭的截面结构;第一加强件(25),该第一加强件在外板和内板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连结到外板和内板的下边缘的下边缘;以及第二加强件(26),该第二加强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面向内侧方向的开放侧的通道构件,该第二加强件具有附接到第一加强件的外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

    车身后部构造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07051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580075705.2

    申请日:2015-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B62D25/2027 B62D43/10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车身重量轻量化并且能够实现适当的车身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具备:底板(3),其具有低底板部(32)、设在低底板部(32)的后方的高底板部(43)、和形成于高底板部(43)且从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向下呈凸形状的底板凹部(44);和支撑件(90),其将低底板部(32)与底板凹部(44)的底面(44b)连接。

    车身构造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5375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180048942.1

    申请日:2011-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 B62D21/11 B62D21/155 B62D25/20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车身(10)包括:用于对底面板(19)进行支承的左右的底板架(15、15);从该左右的底板架的前后方向的一端部(15a、15a)附近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从该左右的底板架远离的方式延伸的左右的侧车架(11、11);设置于该左右的侧车架的下部的副车架(41)。该左右的底板架的截面为大致U字状。在该左右的底板架的内部设置有:左右的隔板(75、75);该左右的隔板所具有的中空状的左右的轴环部(76、76)。该副车架具有向该左右的底板架的一端部(15a、15a)延伸的左右的副车架一端部(51、51)。该左右的副车架一端部通过左右的连结部件(78、78)而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结于该左右的轴环部。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33956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410080664.X

    申请日:200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4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前部车身构造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而且力图减轻重量,并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配置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前侧架(11),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左前侧架(11)的外侧。为了以左前柱(27)承受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使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稍微向下弯曲,并使它的后端部稍微向上弯曲;通过将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向上下地扩大,使其高度尺寸比其它部位的大。

    汽车的前车身构造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5521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80669.2

    申请日:2004-09-29

    Inventor: 安井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B62D25/084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的前车身构造,不改变汽车挡泥板的外观性及挡泥板的板厚,用简单的构造,确保挡泥板前端的刚性。本发明的汽车的前车身构造,包括支承发动机罩(16)的前端(24)的堵头构件(25)和覆盖前轮(26、26)的上方的挡泥板(27、27),上述发动机罩(16)覆盖着汽车(11)的发动机室(18),其特征在于,把堵头构件的左右端部(33、34)朝车身后方弯曲后与挡泥板连接而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图中,在堵头构件的端部与挡泥板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V字部用从挡泥板及堵头构件延伸的檐状部件(36、36)覆盖住。檐状部件支承着位于V字部的挡泥板前端的里面,承受从上方作用到挡泥板前端的荷重。

    车身下部结构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109840.6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7230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1370627.8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在不会导致连结杆那样的部件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拖曳臂向车体安装的安装刚性的提高。电动汽车的车体结构具有:左右一对侧梁(18、20),它们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托架(42),它们设置于侧梁(18、20),以便经由衬套(44)将左右一对拖曳臂(46)的基端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电池支承框架(68),其配置在左右一对侧梁(18、20)之间且固定于侧梁(18、20),以便支承电池(62),电池支承框架(68)包括电池支承梁(68B),该电池支承梁(68B)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其各端部处与对应的托架(42)结合。

    电池组搭载车辆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37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219298.1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搭载车辆,能够提高电池等的零件配置的自由度,进而能够使工具对将电池组紧固至车身的紧固螺栓的操作变得容易,且能够将作业工序抑制得少而将维护的费用抑制得低。电池组搭载车辆中,右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支撑前座椅的后部,右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支撑后座椅的前部。第一地板纵框架~第四地板纵框架在右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以及右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从地板面板朝上方隆起。电池组被配置在地板面板的下方,且被固定于第一地板纵框架~第四地板纵框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