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车辆的副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4301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80022983.7

    申请日:2014-04-25

    Inventor: 今西智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22C9/10 B22C9/24 B62D2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副架。车辆的副架(15)在主体部(32)的下部(42)包括横向鼓出部(65)、左纵向鼓出部(66)、右纵向鼓出部(67)及凹部连结部(87)连结,且向凹部(68)的下方鼓出。左纵向鼓出部(66)的前端部(66b)与横向鼓出部(65)的左端部(65a)连结,随着从主体部(32)的后部(32d)侧朝向前端部(66b)而以下降的坡度倾斜。右纵向鼓出部(67)形成为与左纵向鼓出部(66)左右对称,前端部与横向鼓出部(65)的右端部(65b)连结。凹部(68)被横向鼓出部(65)及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包围,朝向上方形成为凹状。(68)。横向鼓出部(65)将左前连结部(81)及右前

    车辆的副车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4301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2457.0

    申请日:2014-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22C9/24 B22D19/00 B62D29/007 B62D2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的壁厚的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副车架(15)具有通过型芯单元(200)而形成为中空状的主体部(32)。该副车架(15)包括:上平行部(52)及下后平行部(71),其设置于主体部(32)的上部(41)及下部(42),且大致平行;左上排砂口(56)及右上排砂口(57),它们形成于上平行部(52);以及左下后排砂口(75)及右下后排砂口(76),它们形成于下后平行部(71)。左下后排砂口(75)设置在与左上排砂口(56)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左上排砂口(56)同等的形状。右下后排砂口(76)设置在与右上排砂口(57)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右上排砂口(57)同等的形状。

    车辆的副车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43018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480022457.0

    申请日:2014-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22C9/24 B22D19/00 B62D29/007 B62D2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的壁厚的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副车架(15)具有通过型芯单元(200)而形成为中空状的主体部(32)。该副车架(15)包括:上平行部(52)及下后平行部(71),其设置于主体部(32)的上部(41)及下部(42),且大致平行;左上排砂口(56)及右上排砂口(57),它们形成于上平行部(52);以及左下后排砂口(75)及右下后排砂口(76),它们形成于下后平行部(71)。左下后排砂口(75)设置在与左上排砂口(56)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左上排砂口(56)同等的形状。右下后排砂口(76)设置在与右上排砂口(57)对置的部位,且形成为与右上排砂口(57)同等的形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