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32189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610107854.5
申请日:2006-07-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林俊一
Abstract: 一种低地板式车辆的行李固定结构,它包括:接合装置,用来将行李固定在车辆地板上;以及凹入部分,它设在地板中并且在不使用接合装置时容纳该接合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333959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310124765.8
申请日:2003-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3/04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传动链壳体结构,是采用整体覆盖链条并且将上部以及下部壳体安装在摆臂上的机动二轮车用传动链壳体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轻快感。上部以及下部壳体(54、55)的后端连接部(70)偏置于通过车轴(15)的轴线且沿摆臂(14a)的纵向延伸的臂中心线(C)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669865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55589.6
申请日:2005-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除了在当驾驶员想要滑动座椅或者倾斜座椅靠背时外,使座椅滑动或者使座椅靠背倾斜的操作不能进行。允许座椅滑动的辅助杆的运动由互锁锁定构件禁止。操纵件不能被抬高,因此不可能滑动座椅。发动机钥匙被插入第一锁定机构中并且被转动,使得互锁锁定构件滑动到允许操作操纵件的位置。另外,第二锁定机构的杠杆面对座椅靠背倾斜度调节杠杆,从而座椅靠背倾斜度调节杠杆不能绕着铆接螺栓顺时针转动,而且棘爪保持与第一至第三凹部中的任一个接合。如果使第二锁定机构的杠杆转动,则可以将座椅靠背倾斜度调节杠杆拔出以解除座椅靠背倾斜度锁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77096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880098073.5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骑乘型车辆的电池装卸构造,限制所收纳的电池的移动,并且能够维持电池侧的端子与外壳侧的端子的良好的电连接。骑乘型车辆的电池装卸构造包含以下而构成:多个大致长方体的电池(B),其向骑乘型车辆(1)的动力源供给电力;电池外壳(40),其收纳电池(B);电池侧端子(75),其设置在电池(B)的下表面(107);外壳侧端子(90),其与电池侧端子(75)卡合;具备端子支架(74),其以能够在与电池侧端子(75)连接的连接位置(U)和从电池侧端子(75)离开的退避位置(D)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外壳侧端子(90)。在所述外壳侧端子(90)与所述端子支架(74)之间配设有弹簧(97),弹簧(97)向将外壳侧端子(90)按压于外壳侧端子(90)的方向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52707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80098061.2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骑乘型车辆的电池装卸构造,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收纳的电池的移动,维持良好的电连接。具备:操作杆(60),把持部(61)位于电池(B)的上方;摆动式的按压支架(45),其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端子支架(74),其以能够在连接位置(U)和退避位置(D)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外壳侧端子(90)。当向下方下压操作杆(60)时,按压支架(45)摆动而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按压支架(45)包括由摆动轴(45a)轴支承的主体部(45c)、向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45d)、与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的按压部(45b)、通过下压操作杆(60)而与操作杆(60)抵接的抵接部(49)。
-
公开(公告)号:CN101746455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0910181143.6
申请日:2009-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林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它能够增大驾驶员放置脚部的空间,而且可使车辆的重量更轻。在车架(71)上安装有动力单元(24),该动力单元(24)具有用来收纳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主体部的变速器室,而在动力单元(24)上连接有将冷却用空气导入无级变速器(97)内部的进气导管(117)和使变无级变速器(97)内部的空气排向外部的排气导管(118),进气导管(117)和排气导管(118)都延伸到无级变速器(97)的车辆后方,以通过车身中央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身中心线(173)为准,进气导管(117)、排气导管(118)与无级变速器(97)都设置在车身的相同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985895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238161.6
申请日:2010-07-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林俊一
IPC: F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在消声器(50B)中,第一底部(144)与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H1)被设定为比从与第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W1)小。能够形成在与第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上扁平的消声器(50B)。因此能够提供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50B)。
-
公开(公告)号:CN102874344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236663.4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允许从巡航模式变化成运动模式的骑乘型车辆、支架以及前部和后部脚踏板。在运动模式中,骑乘者处于前倾姿势,且第一和第二连接板处于宽展状态。在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之间的弯曲角度θ1稍微小于180°。当第一和第二连接板折叠成V形时,后结构车体逆时针方向转动,且前结构车体顺时针方向转动。弯曲角度θ2减小。驱动源支承壳体的道路间隙减小,且重心位置和座位降低。结果实现巡航模式。当为一台车辆时,能够实现重心和车体形状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98842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42478.7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车宽方向紧凑地配置的组合摆动部用消声器的配置结构。在后轮(23)上且在轮辋(116)的半径方向内侧形成有相对于轮辋宽度(W1)向车宽方向内侧凹进的凹部(176)。消声器(170)具备与凹部的形状对应地从主体部(173)朝向后轮突出的突出部(177)。能够在保持消声器(170)与轮辋之间的间隙(L2)的同时,使突出部(177)靠近后轮。此外,如果使消声器(170)的容积与消声器(200)相同的话,消声器(170)与消声器(200)相比能够与突出部(177)的容积量相应地将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尺寸减小宽度(W2)。因此,可提供能够在车宽方向紧凑地配置的组合摆动部用消声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531221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910008234.X
申请日:2009-02-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软、容易握住且可以确保强度、刚性的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在车架后部安装有乘坐人员把持的抓握扶手(68)的鞍乘型车辆中,抓握扶手(68)由芯材(110)和覆盖该芯材(110)的橡胶或树脂制的覆盖材料(113)形成,该芯材(110)由金属制的棒状芯材(105)和金属制的外侧板状芯材(106、107)构成,该外侧板状芯材(106、107)与该棒状芯材(105)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越向车体外侧越下降且板厚比棒状芯材(105)的外形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