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7593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75187.4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A61K47/02 , A61K31/12 , A61P29/00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31/10 , A61P35/00 , A23L33/105 , A23L3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7/02 , A23L33/105 , A23L33/16 , A23V2002/00 , A61K31/12 , A23V2250/2112 , A23V2250/1628 , A23V2200/30 , A23V220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姜黄素多孔硅及其制备方法,姜黄素多孔硅包括载体、主药和诱导剂;载体是多孔硅,主药是姜黄素,诱导剂是亚硝酸钠;制备方法通过将硅片分别用丙酮、甲醇、去离子水在超声波下超声处理,水浴加热,洗涤后得到备用硅片;将处理后的硅片采用电化学刻蚀法制备成多孔硅薄膜并将多孔硅薄膜剥离;剥离后超声处理并真空干燥,制得多孔硅颗粒;将制得的多孔硅颗粒加入到姜黄素和亚硝酸钠溶液中得到混悬液,将混悬液静置水浴加载3h-21h,水浴温度为20℃-65℃,制得姜黄素多孔硅;本发明中多孔硅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姜黄素多孔硅可有效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968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654947.8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微胶囊由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母液和双蒸水按质量体积比10:1-1.5:1-1.5(mg/ml/ml)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疏水性多孔硅姜黄素微胶囊可有效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以疏水性多孔硅作为新型载体加载姜黄素,修饰的疏水性多孔硅对姜黄素的加载率高,在pH为8.5的介质中,当释放8h时姜黄素释放率达到94.54%;对DPPH自由基合和超氧根阴离子O2-·的清除率高。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54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54945.9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修饰多孔硅在线富集和检测S层蛋白的生物芯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芯片传感器由二氧化钛修饰的多孔硅为载体,通过微流控技术结合,利用A蛋白将S-层蛋白单克隆抗体定向固定于二氧化钛修饰的多孔硅表面制备得到。本发明生物芯片传感器可以实现了对目标分子嗜酸乳杆菌中S-层蛋白的快速、高效富集和检测。同时生物芯片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通过本发明的生物芯片传感器富集和检测方法,利用光纤光谱仪测量多孔硅表面的光学厚度定量检测S-层蛋白,该方法对检测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检测时间快、高选择性、稳定性好、检测限低、特异性强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7219173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285327.1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21/31 , C07K14/335 , C07K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 , C07K14/3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分子印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传感器以二氧化硅为载体,S‑层蛋白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本发明所述传感器以胶体晶体作为模板得到三维有序孔隙结构,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在孔隙结构中得到印迹空腔,保证了对目标分子的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所述传感器内部结构相通,促进目标分子在其中扩散并容易到达识别位点,从而提高传感器对目标分子的响应时间,实现目标分子的快速检测和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184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46443.9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硅非标记实时在线检测霍乱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孔硅为传感基底,在多孔硅表面修饰疏水基团后,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固定脂质体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当样品中含有霍乱毒素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特异的结合毒素分子,利用多孔硅的反射干涉光谱,经过傅里叶红外转化后,实时非标记检测多孔硅有效薄膜的厚度变化,对霍乱毒素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该方法可以对霍乱毒素实时在线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nM,该传感基底可以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376319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279917.5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光子晶体微球液相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子晶体微球为多种真菌毒素探针载体,在微球表面进行竞争免疫检测真菌毒素,通过多种真菌毒素与微球表面固定的抗原竞争结合各自毒素的抗体,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与各真菌毒素抗体特异性结合,利用光纤光谱仪测量光子晶体微球反射峰对微球进行解码,利用多功能酶标仪对化学发光信号进行同时高通量检测。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0.0001~1ng/mL,0.0001~1ng/mL,0.001~1ng/mL之间,仅仅需要2μL/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75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0955.2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珠光子晶体微球液相芯片化学发光法高灵敏度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子晶体微球为黄曲霉毒素B1探针载体,在微球表面进行竞争免疫检测黄曲霉毒素B1,通过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与微球表面固定的抗原竞争结合单克隆毒素抗体,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与黄曲霉毒素B1抗体特异性结合,利用多功能酶标仪对化学发光信号进行检测,该方法对黄曲毒素B1的检测霉限为0.0001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001到1ng/mL之间,仅仅需要2μL试样。
-
公开(公告)号:CN102879570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59576.8
申请日:2012-09-25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光子晶体微球流式芯片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光子晶体微球为真菌毒素探针载体,在微球表面进行直接竞争免疫检测多个真菌毒素,以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桔青霉毒素为检测对象,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与微球表面固定抗原竞争各自的抗原,利用共聚焦荧光扫描仪和光子晶体的反射光谱进行解码,对三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桔霉素的检测限为0.001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01到10ng/mL之间,仅仅需要10μL试样,整个分析过程小于3小时。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34201.3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微球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谷物中多元真菌毒素的系统、平台和应用,该系统包括表面固定真菌毒素人工抗原三维光子晶体微球和包裹了铕螯合物的PS荧光微球人工抗体标签;所述三维光子晶体微球其表面固定真菌毒素人工抗原;所述PS荧光微球人工抗体标签表面偶联与微球表面抗原对应的人工抗体。本发明利用三维光子晶体微球和标签以及目标物三者形成竞争免疫反应体系,再通过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器收集荧光信号,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得出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对真菌毒素的定量检测,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且线性范围宽,可实现准时、现场检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6708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891374.7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微球的SERS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传感器是由SERS基底和SERS标签组成;SERS基底是连接有OTA适配体互补链和金纳米颗粒的光子晶体微球;SERS标签是连接有尼罗蓝和OTA适配体链的金纳米颗粒。真菌毒素OTA与微球表面固定的OTA适配体互补链能够和SERS标签上的OTA适配体竞争结合,通过检测结合在微球表面的SERS标签的拉曼信号,实现样品中真菌毒素OTA的定量分析。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高灵敏度,快速高效检测OTA的方法,建立OTA的检测范围为0.01~10 ng/mL,检测限低,检测效果好,检测样品试剂仅需要10μL/球,检测时间不足1 min/球,不需要毒素抗体。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