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05658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980128723.7
申请日:2009-06-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车辆控制系统(10)具备:具备电磁离合器的水泵(23)、油溢流装置(25)、OCV(26)、水温传感器(31)、及ECU(11)。ECU(11)基于水温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将水泵(23)的电磁离合器分离,使冷却水的循环停止,对OCV(26)发出指令,通过油溢流装置(25)将润滑油压调整向低油压侧。ECU(11)基于水泵(23)的电磁离合器的卡合持续了规定时间时的水温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停止油溢流装置(25)进行的润滑油压向低油压侧的调整的执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097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680042981.X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邦彦
Abstract: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冷却水从水泵(113)经泵输送管(114)向气缸盖(111)输送。此外,该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改变冷却水从气缸盖(111)向气缸体(112)的供给。从泵输送管(114)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连接到EGR冷却器(150)。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设有根据运转状态而打开或关闭的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549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9246.1
申请日:2007-06-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8 , B60H1/00492 , F01P2003/021 , F01P2011/205 , F01P2025/31 , F01P2037/02 , F02N19/10 , Y02E60/145
Abstract: 在包含蓄热装置的发动机的气缸体内,水套形成于构成气缸孔的气缸孔壁与气缸体外壁之间。致动器安装于气缸体外壁上。容器容纳于水套内。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容器的上部。ECU基于由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确定的冷却剂温度信息来判定容器内的蓄热剂的状态和容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405491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780009640.7
申请日:2007-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20 , F01P3/02 , F01P2003/021 , F01P2011/205 , F02F1/14 , F02N19/10 , F02N2200/023 , F28D20/02 , F28D20/028 , F28D2020/0065 , F28F2255/02 , F28F2255/04 , Y02E60/145
Abstract: 蓄热装置(1)是由弹簧(6)将第一容器(4)与第二容器(5)连接而构成的。第一容器(4)具有与汽缸筒壁(7)的形状相对应的壁形状的内侧壁。在内侧壁上,设有柔软结构部(8)。柔软结构部(8)由富有弹性的树脂成形。第二容器(5)具有同样的结构。当第一容器(4)以及第二容器(5)内的蓄热剂吸收热量而从固相向液相进行相变化时,蓄热剂的体积增加,增加的量的蓄热剂将柔软结构部(8)挤出,使第一容器(4)以及第二容器(5)与汽缸筒壁(7)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162614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1122812.1
申请日:2001-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10 , F01M5/021 , F01P11/20 , F01P2005/105 , F01P2005/125 , F01P2007/146 , F01P2011/205 , F01P2023/08 , F01P2031/22 , F02D2041/228
Abstract: 发动机系统(100)的电子控制装置(ECU)(30)先于内燃机起动开始将积蓄在蓄热装置(21)内的蓄热温水供给发动机(10)的控制(预热)。ECU(30)根据发动机(10)的冷却水决定预热的持续时间,以便在发动机(10)的暖机确实终止后进行发动机起动。另外,在预热实施中,使预热灯(28)点亮,将其信息通知给驾驶者。在预热完成时,ECU(30)自动使发动机(10)起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1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0439716.7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邦彦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抑制了在设在正极集电体上的绝缘层与该正极集电体之间的界面的露出部的短路产生而引起的温度上升。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绝缘层。所述正极集电体在至少一个端部具有所述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所述绝缘层以75:25~25:75的质量比含有无机填料和树脂粒子。所述树脂粒子的压缩强度为74MPa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35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22736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存在对电池120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11Pe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以下的情况下,在使热泵40停止的状态下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21Pbat供给热交换液。另一方面,本装置在存在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热泵工作而冷却热交换液同时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
公开(公告)号:CN11035621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22736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存在对电池120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11Pe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以下的情况下,在使热泵40停止的状态下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21Pbat供给热交换液。另一方面,本装置在存在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热泵工作而冷却热交换液同时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