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088871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551000.6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层排布被动散热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光学系统的光路分两层,第一层光路是二极管激光线阵的空间拼接光路,第二层是二极管激光的光谱合成光路,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通过两片反射镜实现光路连接,光谱合成后的激光从窗口镜输出或耦合进入光纤输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层排布被动散热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激光系统可靠性高、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作为工业加工或军用高可靠性激光光源。
-
公开(公告)号:CN204045929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471830.8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5/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制互锁模式的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系统,包括二极管激光器线阵,从二极管激光器线阵发射的激光光路上还依次包括慢轴转换柱透镜、反射式平面光栅和外腔镜;所述反射式平面光栅与外腔镜之间设置有滤波装置。该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系统消除了因互锁模式导致合成激光束远场旁瓣,极大改善了合成光束光束质量,并提高了光谱合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103007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958892.6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26/02 , H02P25/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光学衰减片切换装置及切换系统,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框、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电磁铁和轴承座;所述电磁铁与移动轴连接;所述衰减片框的联动组件的一端与移动轴的一端旋转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轴承传动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电磁铁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驱动电磁铁控制移动轴来回移动,从而带动衰减片框旋转至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轴承座、旋转轴和移动轴,采用电磁铁驱动衰减片框旋转,从而使得衰减片框带动衰减片进行切换,实现了衰减片切换的功能,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应大部分小型化固体激光系统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049999U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20119771.4
申请日:2011-04-2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L41/09 , H01L41/053 , H02N2/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驱动器装置,该装置能精确设定对压电陶瓷所施加的预压力,并加强驱动器装置的位移复位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包括封装壳体、碟簧、金属垫片和压电陶瓷。在所述的封装壳体中开有通孔,在通孔中依次设置有碟簧、压电陶瓷,碟簧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金属垫片Ⅰ,碟簧与压电陶瓷之间设置有金属垫片Ⅱ。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电陶瓷的驱动器装置在压电陶瓷封装时对所施加预压力的控制更加精确,尤其适用于压电陶瓷阵列的封装,阵列中各个压电陶瓷所受预压力的一致性加强,退电压后其复位性能良好,且封装操作简单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220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99756.X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J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能量脉冲激光光子数测量装置。脉冲激光器发射的脉冲激光经平面采样分光镜分光;反射光衰减后进入光电倍增管,经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输出至计算机的采集卡;透射光输送到能量计,能量计探测到透射光能量信号并输送到计算机;计算机中的测量软件根据采集卡的输入信号和能量计探测到的能量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转换率。根据光电倍增管工作系数与采集卡获得的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待测脉冲光子数。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光子计数技术中的甄别器死时间限制和倍增管输出脉冲堆积效应的不足,可实现对纳秒级微能量脉冲激光信号的光子数测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015085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87265.0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激光全吸收能量测量装置。高能激光束从高能激光全吸收能量测量装置入口入射,进入吸收腔,入射到反射锥上,经反射锥反射后,光能被吸收体吸收,分布在吸收体外表面的多个分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吸收体不同区域的温升,数据采集部件根据温升所对应区域的质量及比热值,结合能量修正系数,就能计算出入射激光的总能量。本实用新型采用由锥面与柱面交替组成的阶梯状反射锥,锥体表面为镜面反射,既可以降低从出口逸出的能量,又能使激光能量分配到吸收体上不同区域,加快热传导过程。吸收体由带V型槽的环带分段式连接而成,通过调整吸收体上分立环带的质量和V型槽的参数,可提高热平衡时间和降低温度梯度,提高激光能量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04391492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20131538.6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化布局的外腔反馈式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系统,包括二极管激光器、慢轴转换柱透镜、衍射光栅、聚焦柱透镜和外腔镜,所述衍射光栅位于慢轴转换柱透镜的后焦面上;所述外腔镜与衍射光栅之间设置一个聚焦柱透镜,所述聚焦柱透镜与慢轴转换柱透镜组成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的等效前焦面位于慢轴转换柱透镜前端一倍焦距以内,且二极管激光器位于透镜组的等效前焦面上,所述外腔镜位于透镜组的等效后焦面;所述二极管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慢轴转换柱透镜、衍射光栅及聚焦柱透镜后,光束将平行出射,且垂直入射到外腔镜上,经外腔镜反射后,激光经过原光路返回原发光单元,形成完整的振荡回路;本实用新型使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系统减小近一半的尺寸,从而降低了激光器系统的整体体积规模,进一步实现了系统的紧凑化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206163894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93931.9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装置,所述的封装装置将N个三棱柱组成正N边形装置实体,通过拉紧装置实体中上下对称的锥形的上压块和下压块,装置实体向外均匀扩展,压紧了装置实体外对应的N个二极管模块,在N个二极管模块交界的位置处添加焊料并在高温炉中融化焊料,常温冷却后,拆除装置模块,得到了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装置改善了冷却器上二极管模块的分布均匀性,提高了晶体棒的泵浦性能,安装方便快捷,简单高效,提升了二极管模块的安全性,实现了较小规格的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
-
公开(公告)号:CN209102975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952405.5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激光一体化准直光学元件多维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装置主体和楔形块;所述调节装置主体,包括: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所述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的后端弱连接,前端形成开合口;所述楔形块塞入该开合口,并与所述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滑移连接。将准直光学元件固定安装在主体上部,通过所述楔形块在开合口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调节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的开合口开口度,从而实现安装在主体上部的准直光学元件的俯仰调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563649U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20299632.1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成像共轭的光瞳在线测量装置,该方案包括有辅助校准楔镜、辅助校准光阑、分光镜、共轭成像镜头、CCD相机、电控平移台;装置在校准状态下,辅助校准楔镜、辅助校准光阑依次放入激光束中继光路中;分光镜放置于光瞳测量位置后;共轭成像镜头、CCD相机依次放置于分光镜后的光路;CCD相机固定于电控平移台上;装置在测试状态下,移除光路中的辅助校准楔镜和辅助校准光阑。该方案利用电控平移台改变CCD相机与共轭成像镜头目镜的距离S,实现对不同位置激光束光瞳的在线高精度扫描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