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676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23318.8

    申请日:2013-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方法,在热轧机组后加高频感应或辐射管设备加热工艺,将化学成分为wt%:C≤0.0050%,Si:0.20~1.70%,Mn:0.10~0.5%,P:0.005~0.25%,S≤0.015%,N≤0.0040%,Als:0.10~0.8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的原料通过冶炼、连铸成厚度30~300mm板坯,板坯加热温度950~1150℃,粗轧终温度900~1000℃,中间坯厚度10~45mm,粗轧后直接进入精轧,精轧采用连轧机组轧制,在精轧与卷取工序之间加设高频感应或辐射管设备,钢板温度提高到900℃以上,钢卷卷取后堆垛缓冷6小时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在于,由于有效地利用了热轧余热,大大节省能源,提高生产率。

    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6345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118794.8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对钢带表面清洗烘干后,在接触炉辊一面喷淋或涂敷温度50-100℃的饱和NaCl水溶液并烘干,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退火处理,使微小熔融液滴状的NaCl均匀填充在石墨碳套辊高温下产生的微小孔隙中;出炉后对钢带表面进行干刷或喷淋、刷洗及清理操作。NaCl不仅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钢带及碳套辊之间摩擦力,而且填充碳套辊表面的微小孔隙,起到预防和控制碳套辊表面结瘤的作用,从而可延长碳套辊更换周期一倍以上,极大减少钢带表面划伤及硌印缺陷,提高钢板的表面质量,减少磨辊次数,降低备件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成材率和机组作业率。

    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42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3090.8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冲片退火后需进行冲片去应力退火处理的冷轧电工钢,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退火、涂层、重卷、包装工序,其特点是在成品退火后涂层前增加一道弯曲矫直工序,所采用的多辊钢带反复弯曲装置的弯曲辊直径D与钢板厚度d之间的关系为:10d≤D≤20d;成品钢板张力F与钢板横截面S与屈服强度RP0.2的关系为:0.8×S×Rp0.2≤F≤1.6×S×Rp0.2;弯曲辊插入深度不小于弯曲辊半径。本发明简单易行,在不改变前后生产工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反复弯曲工艺参数设计,使各牌号达到最佳临界变形及加工硬化量,促进了最终产品电磁性能进一步提升。

    一种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42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03056.0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方法,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退火、涂层、重卷、包装工序,其特征在于在连续退火作业线上,在退火出炉冷却后至产品涂层前增加一道拉伸工序,由一组拉矫装置来实现,给涂层前钢板施加一拉力F,并满足:S×Rp0.2≤F≤1.2×S×Rp0.2,其中:S为成品板横截面面积;Rp0.2为成品板屈服强度。采用本发明既能实现连续高效生产,又能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平整工序;既能保留用户所需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又能实现再退火后电磁性能异常改善;既能保留传统半工艺产品的优异特性,又能实现涂层对装机性能的大幅改善;还可降低牌号进行钢种选择。

    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634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18794.8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板带钢连续退火炉碳套辊结瘤的方法,对钢带表面清洗烘干后,在接触炉辊一面喷淋或涂敷温度50-100℃的饱和NaCl水溶液并烘干,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退火处理,使微小熔融液滴状的NaCl均匀填充在石墨碳套辊高温下产生的微小孔隙中;出炉后对钢带表面进行干刷或喷淋、刷洗及清理操作。NaCl不仅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钢带及碳套辊之间摩擦力,而且填充碳套辊表面的微小孔隙,起到预防和控制碳套辊表面结瘤的作用,从而可延长碳套辊更换周期一倍以上,极大减少钢带表面划伤及硌印缺陷,提高钢板的表面质量,减少磨辊次数,降低备件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成材率和机组作业率。

    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94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610155841.5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钢板电磁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BSD系统中测得样品每点取向的三个欧拉角,及每一相同或近似取向所占比例X,结合推测出的厚度系数fH、成分fc及取向差对性能影响系数e,利用这些系数在纯铁性能Bθ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本发明适用于样品较少不能采用爱泼斯坦方圈磁性测量,可以直观反应试样每一微小区域性能,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的工艺改进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本发明在测量无取向硅钢时对每一取向的 晶向均进行了统计计算,所以更能全面反应钢板的总体磁性。

    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头尾性能的热轧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7952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11476.4

    申请日:2009-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头尾性能的热轧加热方法,该方法热轧加热的钢坯为定尺坯,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加热,加热时将加热炉内侧墙烧嘴以及靠近钢坯头部和尾部1米内的烧嘴开启程度控制在50%~90%。本发明所述钢坯的厚度为150~300mm,钢坯装炉温度大于400℃,加热时间120~280分钟,加热温度1200~1400℃,出炉温度1100~1240℃。本发明通过控制加热炉内烧嘴的开启程度来降低靠近钢坯头、尾部的加热炉温度,从而减少炉体向钢坯头、尾部的辐射换热。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利用现有设备,在不影响产量和同炉生产的其它产品性能的条件下,有效减少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电磁性能波动,提高其头、尾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