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88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212848.0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38 , C22C38/3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32 , C22C38/20 , C21D8/06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微合金化高强韧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Fe‑Mn‑Al‑C合金系的铁基奥氏体微观组织结构分布以下微合金化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V,Nb,Ti,Mo,且所述微合金化元素与所述Fe‑Mn‑Al‑C合金系中的C在奥氏体晶粒中和/或奥氏体晶界中以碳化物析出,有利于实现低密度钢的高强韧和低密度的有效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575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85048.4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1D8/00 , C22C33/04
Abstract: 一种高强韧和高强塑积汽车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韧性高强塑积汽车钢制造技术领域。钢的化学成分:C:0.15-0.60wt%、Si:0-2.0wt%,Ni:0-2.0wt%;Mn:3.0-6.0wt%和Al:2.0-6.0%,余者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以下一种或多种微合金化元素,Nb:0-0.10wt%;V:0-0.10wt%;Ti:0-0.10wt%和Mo:0-0.10wt%,Cu:0-0.50wt%、B:0.0005-0.005wt%。优点在于通过C、Mn和Al等合金化与双相区轧制和退火,形成多相、多层、和亚稳的微观组织结构,具有-40℃下的V-型冲击韧性不低于120J、强塑积不低于50GPa%和成本远低于传统高锰钢与综合力学性能远高于中锰钢的低成本高性能。可以以棒材或板材形式应用于汽车白车身与传动零部件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555110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72225.2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亚共析空冷硬化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轴承钢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为:C:0.45‑0.75%wt%、Mn:2.5‑5.0wt%、Si:0‑2.0%、Cr:0‑2.0%,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在此基础上可以另加以下一种或多种元素:Mo:0‑0.2wt%、Nb:0‑0.20wt%、V:0‑0.20wt%和稀土RE:0‑0.2wt%。优点在于,亚共析轴承钢的应用不仅简化了轴承制造工艺、降低轴承制造成本,还可以用来制造大型和特大型轴承,比传统轴承钢GCr15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350739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27412.1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2 , C22C38/08 , C22C38/1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1D6/00 , C21D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4 , C21D6/005 , C21D8/0226 , C21D8/0236 , C21D8/0247 , C22C38/005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8
Abstract: 一种高应变速率中低碳中低合金超塑性钢及制备方法,属高强度钢超塑性钢材以及超塑性成形技术领域。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1-0.49%、Mn:2.5-13.0%、Al:0-12.0%、Si:0-3.0%、Cr:0-3.0%,Ni: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在此基础上还可另加以下一种或多种元素:Mo:0-0.2%、Nb:0-0.20%、Ti:0-0.20%、V:0-0.20%、RE:0-0.20%。通过传统的冶炼、铸造、热轧、热处理和冷轧等工序生产出具有超塑性能的中低碳低合金的热轧和冷轧超塑性钢材。优点在于,具有优异的100-1500%的超塑性性能和700-1500MPa的超塑性变形后室温抗拉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9727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347154.3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马氏体系列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钢技术领域。钢的化学成分为:C:0.05-0.51wt%,Mn:2.0-10wt%,Al:0-1.5wt%,Si:0-1.5wt%,Cr:0-1.5wt%,Cu:0-1.5wt%,Ni:0-1.5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Mn/C配比不小于9。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或多种复合元素添加:Mo:0.02-0.50wt%,V:0.02-0.50wt%,Nb:0.02-0.50wt%,Ti:0.01-0.5wt%,B:0.02-0.50wt%,RE:0.02-0.50wt%。优点在于,易生产、低成本、高性能。适用于属于矿山、能源、交通、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用耐磨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226253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56409.9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高速铁路用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铁路用钢技术领域。轴承钢化学元素的重量百分配比为:C:0.18%~0.24%,Si≤0.10%,Mn≤0.10%,P≤0.01%,S≤0.005%,Cr:0.5%~2.0%,Ni:1.5%~4.5%,Mo:0.3%~1.5%,Nb:0.02%~0.10%,V:0.3%~0.9%,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其制备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成分配比与控制→真空冶炼→钢锭热加工成材→钢材表面渗碳硬化处理→钢材热处理。优点在于,满足高速列车用轴承钢的服役过程中要求,实现表面高硬度、芯部高强度、高韧性的良好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0489121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063633.7
申请日:2007-02-0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及其制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碳铬轴承钢管坯热轧后控制冷却工艺及水冷器。该工艺包括如下具体步骤:A、在冷却线上间隔安装4组水冷器,热轧管坯在V型冷却滚道上为水冷和空冷交替进行;B、控制管坯热轧的终轧温度,确保管坯进入水冷器前为单一奥氏体组织;C、保证热轧管坯进入第一组水冷器前的温度分别为850~910℃,从第四组水冷器的出水温度为560±20℃;D、管坯输送到冷床后,表面温度回升到650±30℃左右,然后空冷;E.管坯进行快速球化退火。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最终可得到管材为细片状珠光体和索氏体组织,抑制钢中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钢管表面不产生裂纹,缩短球化退火时间,同时具有高的接触疲劳寿命、高成材率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242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84282.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温轴承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超高温轴承合金,其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含量包含:C 0.02%‑4.0%,Cr 16.0%‑19.0%,Mo30.0%‑35.0%,Nb 30.0‑34.0%,V 16.5%‑18.5%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超高温轴承合金的微观组织中基体为高混合熵的BCC晶体结构,BCC基体上均匀分布有NbC、Nb/VC析出相。其有益效果是:基于热力学上的熵值效应保障其高温结构稳定,同时通过Nb/VC高碳化物强化提升其高温硬度和高温强度,满足高温轴承在高温下组织结构稳定、高硬度和高耐磨的材料服役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88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101234.6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36 , C22C38/38 , B21B3/02 , C21D1/34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高韧塑性奥氏体型低密度钢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冶炼、铸造、热轧和冷却等步骤中,对热轧的精轧阶段进行初始轧制温度≤1000℃和终轧温度范围为800℃~870℃的控制,使得终轧后的钢板材料微观组织具有细小晶粒尺寸、高密度位错和形变纳米孪晶的组织特征,从而实现奥氏体型低密度钢的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位错强化,并保证塑性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51397.2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44 , C21D9/00 , C21D6/04 , C21D11/00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蚀、抗疲劳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不锈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氮马氏体不锈钢无法满足高耐蚀、高强度、抗疲劳、耐高温的需求的问题之一。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高氮马氏体不锈钢棒材在1030~1050℃保温后冷却到室温;步骤2、在‑73±10℃低温冷处理;步骤3、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高,高耐蚀,抗疲劳,耐高温性能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