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979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32939.7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直流式风洞模拟实验的稳温气流加热装置及风洞,该装置包括气流加热单元、温度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气流加热单元至少有两组,气流加热单元沿风洞轴线对称设置;每组气流加热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器,每组气流加热单元中的加热器沿风洞内气流方向依次分布,且加热器沿风洞径向的位置由风洞内壁附近逐渐向风洞中心依次分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温度监测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加热器。本发明装置能够给低速直流式风洞气流加热,并稳定风洞试验段气流的温度;提高低速直流式风洞试验段横截面上气流温度均匀性,也可改变低速直流式风洞试验段横截面上气流的温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614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42098.6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B7/02 , G01B7/00 , H01F41/074 , H01F41/096 , H01F41/098 , H01F41/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面线圈的耐高温位移传感器探头制作装置及方法,包括位移控制单元、设在位移控制单元上的送线单元和绕线驱动单元以及与绕线驱动单元可拆卸安装的平面线圈固定单元。通过送线单元将金属线送入固定夹片中间并固定在绕线轴上,通过绕线电机带动绕线轴转动并在两固定夹片之间缠绕成平面线圈,采用陶瓷胶对平面线圈和陶瓷片进行封装。本发明成本可控,可靠性高,便于批量生产,可自主选择线圈材料、线径、线圈尺寸制作适合的平面电感线圈,解决了非自粘线平面线圈的制作和成型问题。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而成的平面电感传感器探头,可用于1000℃以上严苛环境下的非接触测量,解决了极高温环境下传感器探头的密封加工问题和耐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6021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06121.X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稳态三维结冰数值模拟方法,属于飞机飞行安全设计领域。采用N-S方程计算空气场、拉格朗日法计算水滴的运动轨迹,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计算结冰量和溢流水量,溢流水的流动方向及不同方向的流量分配由当地空气的速度矢量、当前单元和相邻单元的位置矢量计算得到。采用非稳态计算方法,每个时间步内,结冰计算从滞止单元组开始,对其中的每个网格单元进行热力平衡计算,得到结冰量、溢流水量以及溢流水流向的下一个网格单元编号,计算按照溢流水的流动方向向后推进,直到遍历结冰表面所有的网格单元,之后进入下一时间步的计算。通过算例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证明本发明提出的非稳态三维结冰数值模拟方法是有效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08771.3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微颗粒沉积的气冷叶片前缘结构,气冷叶片包括压力面和前缘,前缘上开设有多排气膜孔和一条横向直槽,最靠近压力面的一排气膜孔位于横向直槽内;所述的气膜孔的孔径为D,横向直槽的深度为1.0D至1.5D;横向直槽下方的前缘上设置有多对微型凸台,多对微型凸台为等间距布设。本发明通过在前缘设置微型凸台扰动气流流动,能够破坏“肾型涡”的形成,减少了在下游气膜孔上沉积的微颗粒,有效保障了气冷叶片前缘气膜孔的冷气出流,进而能够有效降低高压级涡轮叶片前缘的微颗粒沉积率,实现了气冷叶片前缘的高效冷却,以保证气冷叶片高效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232349.7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航空高速轴承径向环下润滑收油特性实验台及测试方法,实验台包括供油系统、实验系统、回油系统、测试系统和拍摄系统;本申请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部结构复杂,测点难于布置,无法准确测量收油量和收油效率的难题。通过在实验腔中加装楔形非接触式挡油隔板,将进入轴承的滑油与径向收油环未收集的滑油完全隔开,有效解决了由于窜油而导致收油量和收油效率测量不准的问题,能够为航空发动机高速滚动轴承径向环下润滑收油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306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3730.8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6 , G06F119/10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发动机止推轴承多维度抗损伤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确定航空发动机止推轴承的结构设计信息;构建具有几何特征形貌的止推轴承三维数字样机,止推轴承三维数字样机包括内环件、旋转滚动体以及保持架;以止推轴承三维数字样机为基础,根据结构设计信息,对航空发动机止推轴承进行抗损伤预测。本申请采用多个维度评估轴承的设计方案,面向工程设计应用,所构建的仿真环境基于轴承专用软件、商业软件,可实现跨专业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177733.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16C19/16 , F16C33/58 , F16C33/66 , F16C33/38 , F16C37/00 , F16C35/06 , F16N7/30 , F16N7/40 , F16N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球轴承的供回油系统,包括沿着轴向设置的低压转子轴、静子支架、球轴承安装件和球轴承;静子支架上安装有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和轴承腔密封件,L型分油器和球轴承之间设置有滑油管道。本发明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球轴承的供回油系统,采用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的油箱和滑油管道将冷却润滑油传入环形冷却流道中,能够实现对球轴承外环的冷却润滑;采用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的油箱、喷嘴管道和喷嘴,配合输油通道、收油环和内环供油孔,能够实现对球轴承内环、保持架和滚珠的冷却润滑。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结构紧凑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轴承结构温度,同时降低了轴承流体粘滞摩擦损失,即实现了轴承内部的高效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10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474969.9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涡流法测量齿轮油膜厚度的填块,包括填块本体和安装在填块本体上的传感器安装块,所述的传感器安装块的底端和填块本体的顶端连接;填块本体总体呈长方体形,传感器安装块与填块本体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形状与待测量齿轮的齿槽形状相同,传感器安装块与台阶面相接触的面与待测量齿轮的齿面形状相同,台阶面与传感器安装块顶面之间的高度为待测量齿轮的齿高;传感器安装块上与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孔,传感器安装孔为盲孔,传感器安装块上还开设有传感器穿线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涡流传感器布置困难的问题,使得电涡流传感器能更好的运用于各种转动机械尤其是齿轮的油膜厚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02701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884074.1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外双流道被动螺旋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内叶轮、中介壳体、外廓叶轮,内叶轮均匀分布在中介壳体内侧形成内流道,外廓叶轮均匀分布在中介壳体外侧形成外流道,本发明的被动螺旋桨充分提取并利用主流流体的周向旋流能量,将无效能量转化为有效能量;通过外流道流体的流动增加产生推力的工质流量,提高推进装置的推力;有效降低了主动螺旋桨的尾流速度,减少了尾流能量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5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7733.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16C19/16 , F16C33/58 , F16C33/66 , F16C33/38 , F16C37/00 , F16C35/06 , F16N7/30 , F16N7/40 , F16N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球轴承的供回油系统,包括沿着轴向设置的低压转子轴、静子支架、球轴承安装件和球轴承;静子支架上安装有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和轴承腔密封件,L型分油器和球轴承之间设置有滑油管道。本发明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球轴承的供回油系统,采用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的油箱和滑油管道将冷却润滑油传入环形冷却流道中,能够实现对球轴承外环的冷却润滑;采用输油管道、L型分油器的油箱、喷嘴管道和喷嘴,配合输油通道、收油环和内环供油孔,能够实现对球轴承内环、保持架和滚珠的冷却润滑。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结构紧凑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轴承结构温度,同时降低了轴承流体粘滞摩擦损失,即实现了轴承内部的高效冷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