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结构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866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45752.3

    申请日:2019-12-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结构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垂直结构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为顶栅垂直结构,从下往上依次为基底、漏电极、有源层、网状源电极,电解质层和栅电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具有图案化漏电极的基底上通过旋涂工艺沉积聚合物导电薄膜并退火,制得有源层;2)在有源层上通过旋涂工艺沉积网状源电极薄膜并退火;3)在网状源电极上通过旋涂或刮涂工艺沉积聚合物离子凝胶电解质并退火,制得电解质层;4)在电解质层上通过热蒸镀的方法制备栅电极,得到垂直结构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该方法制备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可以缩小器件尺寸,提高器件性能,扩展其应用范围。

    一种基于熔融碱金属液插入剥离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0008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061273.5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熔融碱金属液插入剥离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方法。这种单层结构的石墨烯纳米材料,是以石墨为前驱体,以熔融碱金属作为溶剂,通过溶剂热实现单层石墨烯的制备。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下,利用溶剂热法,将碱金属离子嵌入到石墨层之间,得到碱金属嵌入的单层石墨烯材料,然后再依次通过正己烷、去离子水清洗,通过离心分离等工艺,制备出了高纯度的单层结构的石墨烯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循环性能,在锂二次电池电极负极材料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应变隔离的可拉伸衬底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91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76420.2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变隔离的可拉伸衬底的实现方法,采用一弹性体聚合物薄膜,该薄膜通过采用溶液法,并利用旋涂工艺在基底上成膜后,将液体有机小分子单体、交联剂、光引发剂混合溶液渗入该薄膜中,再经过激光照射部分区域,使被照射部分的所述混合溶液中的小分子单体形成交联网络嵌入弹性体聚合物中,形成互穿网络,大大增强该弹性薄膜局部区域的机械强度。应用本技术方案可有效保护其局部区域在拉伸状态下不产生形变,实现应变隔离的效果,各种类型的器件可以直接制备或转移至其刚度加强的区域,保证在衬底拉伸状态下,器件不被破坏。

    一种Cd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7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29320.3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d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ITO玻璃作为发光二极管的衬底;旋涂PEDOT:PSS溶液,退火干燥形成薄膜;配置空穴传输层前驱体溶液,并旋涂在PEDOT:PSS混合溶液膜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配置CdSe量子点溶液并旋涂在空穴传输层上,形成CdSe量子点发光中心层;配置氧化石墨烯的乙二醇溶液并旋涂在量子点发光中心层上;配置ZnO溶液并旋涂在氧化石墨烯膜层上,形成氧化锌的电子传输层;将银蒸镀到样片上,形成银电极,制得使用氧化石墨烯平衡载流子注入的CdS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该方法不仅在降低量子点层缺陷的同时提高了器件的性能,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金属硫化物/碳三维多孔阵列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822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061272.0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金属硫化物/碳三维多孔阵列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电极材料以竹子煅烧后的碳骨架为阵列基底,采用去有机化,酸化等工艺负载金属氧化物活性物质,然后又通过葡萄糖包覆以及碳化处理来增强材料的稳定性,接着又采用抽滤,烘干,超声处理以及水热硫化的工艺将氧化物改性为硫化物来增加电化学性能,最终获得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金属硫化物/碳三维多孔阵列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绿色环保,无贵金属及重金属的使用,方便可行,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且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与稳定性,以及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及电化学循环性能,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