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68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1031616.7
申请日:2020-09-27
IPC: B62D25/06 , B60R16/033 , B60R16/04 , H01M50/512 , H01M4/66 , H01M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该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一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第一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一正极部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一固体电解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贯穿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第二电池单元,包括第二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二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第二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二正极部包括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固体电解质;增强绝缘层,被形成为蜂窝结构并具有两个相反表面,每个表面均具有至少一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的每一个中的插入突起;第一正极集电体;第二正极集电体;第一负极集电体;以及第二负极集电体。
-
-
公开(公告)号:CN10614309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64673.5
申请日:2015-04-09
Inventor: 宋元基
IPC: B60K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6 , B60Y2306/01 , B62D25/087 , H01M2/1083 , H01M2220/20 , Y10S903/952
Abstract: 混合动力车辆的行李舱安装结构包括:配置为设置在混合动力车辆的行李舱内的安装板;配置为在安装板上安装用于车辆的电池的电池框架;以及配置为安装于安装板从而支撑电池框架的支撑框架。当在行李舱内具有电池的混合动力车辆被碰撞时,能够防止在行李舱内发生损坏并且使燃料系统和电池的损坏最小化,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和可销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59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305960.9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的接合结构。该车身包括固定到下车身的前车身模块和沿车身前后方向可拆卸地联接到前车身模块的后车身模块,并且所述接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前车身模块的后部和后车身模块的前部的接头单元、安装在前车身模块的后部或后车身模块的前部的任一个中所限定的第一闭合横截面外侧的撞针、以及设置在前车身模块的后部和后车身模块的前部的另一个中所限定的第二闭合横截面内侧的闩锁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0940907.1
申请日:2020-09-09
Inventor: 宋元基
IPC: B62D25/06 , B62D29/04 , B60R16/033 , H01M50/502 , H01M4/66 , H01M4/72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分,包括第一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负极部分的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分;第二电池部分,包括第二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二负极部分的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分;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分和第二电池部分之间;串联连接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负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正极部分串联地连接;正极集电器,连接到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正极部分;以及负极集电器,连接到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负极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953730.2
申请日:2023-08-01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一种机身碰撞载荷分布结构包括:前部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附接到机身的机翼位于前端;后部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附接到机身的机翼位于后端;支撑单元,被构造成位于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之间;以及机翼单元。支撑单元被构造成在机身坠落时传递施加到机身的载荷。机翼单元被构造成位于支撑单元中,并连接到支撑单元,以便在机身坠落时传递载荷。机身长度方向上的载荷经过前部单元,并通过支撑单元分布到机翼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0955240.2
申请日:2020-09-11
Inventor: 宋元基
IPC: B62D25/06 , B62D29/04 , B60R16/033 , H01M4/66 , H01M4/72 , H01M50/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包括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过孔穿透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第二电池部,包括第二负极部和第二正极部;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的表面与第二电池部的表面之间,绝缘层具有一个或多个绝缘过孔;串联连接器,经由第一过孔和绝缘过孔将第一负极部与第二正极部串联连接;正极集流器,连接到第一正极部;以及负极集流器,连接到第二负极部。
-
-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05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743197.8
申请日:2021-06-30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及车身,其中前车身结构包括:下本体;上本体,联接到下本体;前罩,设置在上本体的前部;以及罩支撑单元,通过上本体的前柱和前侧构件连接到前罩。一种罩支撑单元,包括:罩下部横向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前部;罩下部支撑件,连接到罩下部横向构件和前罩;以及罩上侧支撑件,连接前柱的上部和前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