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道路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3669.5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道路,用于城市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于路基上的防水层、垫层、排水层和路面结构层,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顶部设置密闭的盖板,排水盲沟靠近道路一侧于所述排水层所在高度设置进水格栅。本实用新型在路面结构层下方铺设防水层,水分经路面结构层之后被防水层阻隔,并经路面结构层下方的排水层排出,路面顶部的水分不会垂直进入路基土,从而避免路基强度降低以及因缺乏稳固基础而使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现有的路面结构设计体系,只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完善。比较容易实施,不必增加新型构件,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常规材料,增加的造价有限。

    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

    公开(公告)号:CN205776334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512329.0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路堑式挡土墙内置泄水孔,用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包括挡土墙以及若干倾斜设在挡土墙内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端伸入挡土墙墙后土体,泄水管的顶端管口设置反滤层,泄水管的底端接入平行于墙面布设于挡土墙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隔网,出水口通过横向收水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本实用新型泄水管内置于挡土墙内,不直接伸出墙体表面,保护了挡土墙的整体感和表面的平整性,同时避免在墙面上形成泥痕,视觉效果更佳;同时,内置的泄水管在路面高度以下形成出水口,经出水口排出的潜水直接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避免人行道挡墙一侧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排除因青苔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种桥梁绿化带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79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2946.0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绿化带,用于城市道路和桥梁技术领域,包括桥梁,桥梁的桥面上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间设置与路基的中央绿化带相延续的绿化带,绿化带自桥面向上依次为防水土工布、碎石层和种植有植物的种植土。本实用新型绿化带与路基的中央绿化带相延续,从而保持中央绿化带的完整性,桥梁段延续路基段的中央绿化带宽度,可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平顺和安全,不需要进行变线。绿化带碎石层的作用为排水,采用小粒径碎石,既可以排除种植土中的多余水分,又可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使得上层种植土中的水分不至于快速流失。防水土工布位于碎石层的底部,碎石层和桥面板之间,保护桥面板,使其不受上部水分的侵蚀和浸泡。

    一种具有内部挡土墙的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10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2574.1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部挡土墙的路面结构,用于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包括绿化带和车行道,车行道包括铺设在车行道路床上的车行道路面结构层,车行道和绿化带之间设置车行道挡土墙,车行道挡土墙的顶部与车行道表面齐平,车行道挡土墙的底部与车行道路床底部齐平。车行道挡土墙可限制水在地下向路基的横向流动,提高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年限。在现有的设计思路基础之上,稍微扩展,就可控制水在地下横向流向路基,比较容易实施,所增加的构件采用常规材料,虽然造价有所增加,但是对于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品质,意义非凡。并可以大大降低后期道路维护的费用,且新增构件既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又兼顾增强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功能。

    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589747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104887.9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路基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面层、粘接层、格栅层、基层及垫层,面层为由透水沥青混凝土形成的透水面层,粘接层为由沥青形成的透水沥青粘层,格栅层为玻璃纤维格栅,基层为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透水基层,垫层为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的透水粒料垫层,此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一方面具有沥青路面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路面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另一方面,还具有透水、透气的特点,可使雨水快速下渗排入地层,有效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52956U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21141356.7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一种桥隧相接的立交结构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30074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141362.2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隧相接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匝道桥、纵道和隧道。纵道与横向道路相交形成丁字交叉口,隧道位于横向道路的右端。横向道路上设有分隔带并划分出主道和两条辅道,匝道桥连接主道与隧道并在主道上形成端口,匝道桥和主道均为双向车道。匝道桥下设有掉头口,分隔带由丁字交叉口左侧形成始端延伸到掉头口。针对横向道路上有两个丁字交叉口的情况,适当地设置两条辅道路段上为单向行驶或双向行驶。这种桥隧相接立交结构,实现近程交通的便捷通行,同时保证了远行交通的顺畅不会发生滞行排队等情况,避免交叉口车流对来自隧道车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建设领域。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24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3626.7

    申请日:2016-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表排水系统,用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路面和绿化带,绿化带断面呈“U”形,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具有横坡,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基层和面层,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绿化带在路面的一侧形成集水洼地,路面边界处设置第一压条,可让路面上的雨水沿横坡快速进入绿化带,同时防止绿化带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实现雨水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本实用新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本方案简单、易行、实用、成本低,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05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2390.5

    申请日:2016-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用于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包括设在车行道一侧的人行道,人行道在远离车行道的一侧设有若干立柱,立柱沿人行道纵向依次排列,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信息板,信息板在交叉口位置断开形成可供人们通过的间隙,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遮盖住人行道的遮阳棚。本技术方案取消宽度较窄的行道树或侧绿化带,增大人行道的空间,保留路灯,在满足人行道的基本需求即供行人步行之外,增加了信息板、遮阳棚等设施,不仅提升了舒适性,而且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板了解信息。其可使舒适性大大提高,使人行道成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在解决舒适性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解决了路面结构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